[公司后勤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谢俐祥,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2001年1月进入省华侨友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并兼做后勤事务。 虽然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该同志勤勤...+阅读
今年2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在西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董心奎结束任期,离开西平。西平县干部和群众的代表来到农行河南省分行,希望再派一个像董心奎这样躬身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挂职得挂心当官要为民
2000年9月,时任农行河南省分行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的董心奎受河南省委组织部的派遣,到西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董
心奎到任的第二天一大早,就一头扎到乡镇和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当了解到乡镇财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的现实后,他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发挥当地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使农民增收。
西平县是河南省小麦生产大县,但农民祖祖辈辈种植的小麦由于品种单一,增产不增收。董心奎提出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入手。他的想法得到县委一班人的支持。他把培育出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9023”的河南省农科所傅为刚博士请到西平,研究试种“9023”。
秋后对“9023”小麦实行单收、单打,没想到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比普通小麦增产150公斤,每公斤售价比当地普通小麦高出1角8分钱,2万亩小麦比当地小麦品种增产300万公斤,农民增收180多万元,当年西平县就被确定为全省小麦良种基地县。2002年,全县扩大播种面积47万亩,全县增产小麦4700多万公斤,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2002年5月,全省优质小麦观摩会在西平县召开,西平县被确定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年底和外商签订了小麦出口协议,从而实现了我国小麦历史上的第一次出口。
两年多来,董心奎不做“走读”干部,牢记“挂职得挂心,当官要为民”,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他为发展当地经济不辞劳苦,先后引进农业科技、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5个,形成产值2亿多元,实现财政增收300多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力400多人。
浇花浇到根上帮扶帮到心上
2002年6月4日,是西平县轴承厂下岗职工陈静最难忘的日子。陈静和丈夫离异,左眼患病作了手术,右眼视力也不好,孩子正在读中学,书杂费都是向亲戚们东借西凑的。正当陈静面对阴沉的天而暗暗落泪时,没想到县委副书记董心奎带领工会干部走访来到家中。当了解到陈静曾评为地区“三八红旗手”和县“优秀共产党员”时,董心奎鼓励她失业不失志,战胜眼前的暂时困难。临走时,董心奎留下了200元钱。陈静眼含热泪地说:“党组织没忘俺下岗职工,话都说到俺心里去了。这些钱俺先补交党费。”听了陈静的话,董心奎也被感动了,对随行的工会同志说:“浇花要浇到根上,帮扶得帮到下岗工人心上,咱党组织啥时候也不能冷落了下岗工人啊!”
过后,为帮助陈静彻底解困,董心奎在县医院为她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活。陈静十分珍惜,不怕脏不怕累,埋头苦干,深受医务人员的赞扬,成为西平县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模范。
董心奎就是这样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他无论是到工厂还是到农村布置检查工作,都要过问困难职工和贫穷农户的情况,为当地党组织出谋划策,帮困难职工解困和贫穷农户脱贫。
2002年9月的一天,董心奎来到环城乡检查工作。他了解到王店村有个叫魏孟举的孩子,父母双亡,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因家境贫穷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为此,他来到王店村小学,当场把3000元钱交给村党支部书记手里,作为魏孟举读完中学的学杂费。
两年多来,董心奎走访了上百家农户和职工家庭,先后帮扶了6个困难家庭,资助5个贫困学生和两个孤儿。
摆个样子不如躬下身子
董心奎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体会中写道:“我们为人民做事不能图形式、摆样子,摆个样子群众蔑视你,躬下身子群众信服你。”两年来他正是用一个共产党人躬身为民的形象,感染和带动了周围的一群人。
杨庄高中搬迁工程是西平县83万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老杨庄高中处在小洪河滞洪区,受地理位置影响,老师外流严重,教育质量下滑。西平县曾两次成立搬迁指挥部,都因资金和征地困难而搁浅。董心奎主持杨庄高中搬迁工作后,为筹措资金,他带领教育局长、高中校长六上郑州,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了启动资金;为规划设计,他和主管副县长两下京沪,土建40万元的设计费用只花11万元;为解决征地问题,他和常务副县长、政法委书记一起到农民家里座谈协商。
2001年3月12日9时,杨庄高中搬迁工程正式开工。清理施工现场连续6天6夜,董心奎每天都扑在现场十一二个小时,一身土两脚泥。他心跳过速,大夫让他住院,他只让大夫在每天的早饭前输一小时液,拔了针头赶到工地时还不到早晨八点。
如今,一个占地216亩、投资近5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高中已矗立在西平县城。西平县以杨庄高中搬迁为切入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并实行教师聘用制和推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等项改革,使西平县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西平县的教育改革经验得到全省教育界的关注,成为豫南教育的12全文查看
新亮点。
12全文查看
今年2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在西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董心奎结束任期,离开西平。
西平县干部和群众的代表来到农行河南省分行,希望再派一个像董心奎这样躬身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挂职得挂心当官要为民
2000年9月,时任农行河南省分行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的董心奎受河南省委组织部的派遣,到西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董
心奎到任的第二天一大早,就一头扎到乡镇和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当了解到乡镇财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的现实后,他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发挥当地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使农民增收。
西平县是河南省小麦生产大县,但农民祖祖辈辈种植的小麦由于品种单一,增产不增收。董心奎提出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入手。他的想法得到县委一班人的支持。他把培育出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9023”的河南省农科所傅为刚博士请到西平,研究试种“9023”。
秋后对“9023”小麦实行单收、单打,没想到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比普通小麦增产150公斤,每公斤售价比当地普通小麦高出1角8分钱,2万亩小麦比当地小麦品种增产300万公斤,农民增收180多万元,当年西平县就被确定为全省小麦良种基地县。2002年,全县扩大播种面积47万亩,全县增产小麦4700多万公斤,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2002年5月,全省优质小麦观摩会在西平县召开,西平县被确定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年底和外商签订了小麦出口协议,从而实现了我国小麦历史上的第一次出口。
两年多来,董心奎不做“走读”干部,牢记“挂职得挂心,当官要为民”,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他为发展当地经济不辞劳苦,先后引进农业科技、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5个,形成产值2亿多元,实现财政增收300多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力400多人。
浇花浇到根上帮扶帮到心上
2002年6月4日,是西平县轴承厂下岗职工陈静最难忘的日子。陈静和丈夫离异,左眼患病作了手术,右眼视力也不好,孩子正在读中学,书杂费都是向亲戚们东借西凑的。正当陈静面对阴沉的天而暗暗落泪时,没想到县委副书记董心奎带领工会干部走访来到家中。当了解到陈静曾评为地区“三八红旗手”和县“优秀共产党员”时,董心奎鼓励她失业不失志,战胜眼前的暂时困难。临走时,董心奎留下了200元钱。陈静眼含热泪地说:“党组织没忘俺下岗职工,话都说到俺心里去了。这些钱俺先补交党费。”听了陈静的话,董心奎也被感动了,对随行的工会同志说:“浇花要浇到根上,帮扶得帮到下岗工人心上,咱党组织啥时候也不能冷落了下岗工人啊!”
过后,为帮助陈静彻底解困,董心奎在县医院为她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活。陈静十分珍惜,不怕脏不怕累,埋头苦干,深受医务人员的赞扬,成为西平县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模范。
董心奎就是这样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他无论是到工厂还是到农村布置检查工作,都要过问困难职工和贫穷农户的情况,为当地党组织出谋划策,帮困难职工解困和贫穷农户脱贫。
2002年9月的一天,董心奎来到环城乡检查工作。他了解到王店村有个叫魏孟举的孩子,父母双亡,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因家境贫穷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为此,他来到王店村小学,当场把3000元钱交给村党支部书记手里,作为魏孟举读完中学的学杂费。
两年多来,董心奎走访了上百家农户和职工家庭,先后帮扶了6个困难家庭,资助5个贫困学生和两个孤儿。
摆个样子不如躬下身子
董心奎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体会中写道:“我们为人民做事不能图形式、摆样子,摆个样子群众蔑视你,躬下身子群众信服你。”两年来他正是用一个共产党人躬身为民的形象,感染和带动了周围的一群人。
杨庄高中搬迁工程是西平县83万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老杨庄高中处在小洪河滞洪区,受地理位置影响,老师外流严重,教育质量下滑。西平县曾两次成立搬迁指挥部,都因资金和征地困难而搁浅。董心奎主持杨庄高中搬迁工作后,为筹措资金,他带领教育局长、高中校长六上郑州,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了启动资金;为规划设计,他和主管副县长两下京沪,土建40万元的设计费用只花11万元;为解决征地问题,他和常务副县长、政法委书记一起到农民家里座谈协商。
2001年3月12日9时,杨庄高中搬迁工程正式开工。清理施工现场连续6天6夜,董心奎每天都扑在现场十一二个小时,一身土两脚泥。他心跳过速,大夫让他住院,他只让大夫在每天的早饭前输一小时液,拔了针头赶到工地时还不到早晨八点。
如今,一个占地216亩、投资近5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高中已矗立在西平县城。西平县以杨庄高中搬迁为切入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并实行教师聘用制和推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等项改革,使西平县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西平县的教育改革经验得到全省教育界的关注,成为豫南教育的[]
新亮点。
延伸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
乡综治办主任先进事迹**、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乡位于**县南部,东与本县的南江乡接壤,南邻乌当区羊昌镇、新场乡,西与修文县六屯...
文明经营户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45岁,××镇××村人。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
制梁场场长先进事迹材料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有了”。闯关东,走西口成了现在流行最广的一句话,而他却顶着冰雪来到了更偏远的内蒙古,他就是××制梁场场长、—优秀党员××。 ×...
乡镇市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记**乡市人大代表 *** **同志自当选为***市第二届人大代表以来,他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努力做好代表工作,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
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先进事迹1983年10月我出生在**省**市。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尤其擅长举重和摔跤,曾经夺得过**省少数民族运动会62公斤级的举重金牌。可能有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的孩子,浑身有使...
职业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每年在学校多招毕业生。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使用人单位来到学...
区粮食储备管理中心集体先进事迹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
铁路施工企业测量主管先进事迹材料4月19日中午,位于××××××市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地上,他趁着休息的空当,赶紧和10多名技术人员探讨起当天无碴轨道偏差控制等技术问题。这样的工地“切磋”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