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后勤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谢俐祥,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2001年1月进入省华侨友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并兼做后勤事务。 虽然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该同志勤勤...+阅读
1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12000多村民。13载春秋,30多公里邮路,3900多个来回。
**,雪峰山麓下的一名普通乡邮员。13年来,他日复一日地行走在崎岖的乡村田野之间,在把一封封信件、一个个包裹、一份份报纸和一袋袋农资及时送到村民手中的同时,悄然将文明、科技和爱心撒播到**县**镇**片区12000多村民心中。从他身上,人们读懂了什么是敬业、责任、感恩和大爱。
在**13年如一日的坚守中,在他234000多公里的行程里,**镇**片区的村民认识了他,喜欢上了他,离不开了他。朴实的村民把对**的感谢与称赞融入一个个“爱称”——晓飞是“流动邮局”
“晓飞很勤快,村里人寄取包裹、汇款都不用出村,只要填好单子,出示有效证件,交给晓飞他准能给你办妥,他就是我们这里的‘流动邮局’。”**县人大代表、**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唐再兴盛赞**。
赞誉来自贴心的服务。**,**县**邮政支局聘用的一名普通的乡邮员,自1994年9月背上“中国邮政”的邮袋之日起,24岁的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为曾给予自己和家人无数帮助的家乡父老服好务。
13年来,**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负责**镇**片区12个村政村12000多村民的邮件投递任务。这条邮路地处雪峰山麓,山高路险,往返60多公里。
1998年前,**全靠走路或骑自行车投递邮件,每天清晨出门,晚上8点多后才能回到家。这期间,**穿的鞋子破了一双又一双,撑的雨伞烂了一把又一把,背的邮袋烂了一个又一个,然而,他投递的邮件没有耽搁过一回,更没有掉过一件次。
1998年后,**片区除三个村外,其余的村都通上了公路。看到女婿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岳父母为家境贫困的**买了一辆摩托车送邮件。骑上摩托车后,**投递邮件更勤快了。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至今,**投递邮件所跑的公路一直进行大改造,到处坑坑洼洼。雨天骑车深陷泥坑寸步难行;晴天骑车尘土飞扬双眼难开。即使这样,**也从未退却,每天坚持按时投递邮件。至2003年底,岳父母送给**的摩托车终于不堪重负,彻底“散架”了。
“干上了这一行,我就一定要把它干好。”**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6岁时父亲便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手疾,是乡亲们的帮助才使自已兄妹三人长大,是党和政府关心才使自己有了这份工作。因而,**给自己立下了“风雨无阻的工作原则”: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面对何种情况,都要想方设法把邮件及时送到村民手中。
今年初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期间,大雪封路,寸步难行。然而,只要邮件一到**邮政支局,**就会背着邮袋步行进村入户投递。把鞋子挷上布条,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10多厘米深的冰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空无一人乡村邮路上。一次,**重重摔了一跤,尾椎骨严重受伤,此后近两个月臀部不能完全“挨凳板”。然而,**依然冒着风雪投递邮件。他说:“快到春节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寄回家的汇款和邮件很多,如果我不能在春节前把这些汇款和邮件送到他们的父母儿女手中,他们就不能过好春节,我的心也会不安。”
不仅如此,**还为自己定下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宗旨”,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三到”、“三尽”:“宣传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尽心、尽力、尽责。
在**片区许多村民家中都“珍藏”着一张特殊名片,名片上写有**的名字、服务范围、联系电话等。有了这张名片,村民寄信、汇款、取钱,甚至购买日常用品,只要一个电话,**就会上门服务,有求必应。他说:“自己多麻烦一点,多累一点,村民就可多省时、省钱、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片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每天的邮件、汇款多则10多件,最少也达5件以上。**13年如一日为村民们代收、代寄、代领各种邮件、汇款。笔者算了一笔帐,接平均每天5件计,13年中除去星期天和法定假日,就有19500多件,每件替村民省车费钱6元,共计为村民节省117000多元;每件为村民省时半天,共计节省劳动日9500多个。
晓飞是“移动银行”
年逾古稀的村民刘绿让家有11个人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他和老伴。他说,晓飞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邮递员,我家每个月都有几笔汇款寄来,我年老体弱,却取款很不方便,我就让晓飞帮我取,帮我存。晓飞带上我的身份证、印章,按时办好,第二天把存折带来,我很放心。他就像我家的“移动银行”。
过去,由于存取钱不太方便,**镇**片区的村民大多把钱“藏”在家中。而如今,村民只要一有钱,就会立即把钱交给**存入邮政储蓄银行。村民们说:“把钱交给晓飞,安全,方便,放心。”
村民们的变化,缘自**多年来优质、快捷的服务。
2003年3月12日晚10时,**镇七里村唐启玖老师的母亲突发疾病,
12全文查看情况万分危急。然而,他把家里的钱全存进了银行,晚上小山村一时也筹不到钱。唐启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的电话。**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把家中的3000多元钱带上,并与妻子分头向邻居借了2000元钱,立即骑摩托车送往11公里外的唐启玖家。从接到电话到送款到家,先后不到40分钟,从而使唐启玖的母亲得以及时送往**市第一医院治疗并脱险。此后,唐启玖一直称赞**为“银行110”,并动员所有亲戚朋友把钱交由**存到邮政储蓄,先后达40多万元。
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的邮路沿途的村子是稻种制种区,每年卖种子的钱不少。村民常把几万、十几万的现金都交给他存进邮政储蓄。**每次都认真给他们打收条,把钱存进邮政储蓄所,第二天把存单送上门去,收回收条。有时村民在邮路上碰不到他,打一个电话,他就骑上摩托车赶到村里把钱取来存好。
同时,**邮路沿途的村子有3000多人在外打工,一年的汇款不少。每次哪家有汇款单来了,晓飞就送上门去。
村民们不仅信任**,而且只认定他。有一次,**在投递邮件途中脚被汽车压成重伤,邮件只好请人代送。快两个月的时候,村民纷纷打来电话问:“晓飞,你脚什么时候能好啊,我放在家里的钱都生霉了……”面对村民的信任,脚伤仍未完全康复的**又跛着脚走在了邮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至2008年6月,**帮助村民存取款达1500多次,存款达600多万元。这,不仅是给村民送去方便,而且拓宽了邮储发展的市场。
晓飞是“农技师”
万寿村一组的谌小高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已脱贫致富的他逢人便说:“我全搭帮**这个‘农技师’。”
在投递邮件时,**看谌小高家庭十分贫困,决定帮助他。**建议小高种杨梅,并借了600多元钱给他买来300株优质杨梅苗。之后,**又帮小高订了《湖南科技报》、《农家致富顾问》,引导他学用农业科技。不仅如此,**还经常到果园指导小高科学施肥、杀虫、培植……1999年种的树苗,2004年开始挂果,当年产量500多公斤,收入8000多元;到2007年产量达1500多公斤,收入达15000多元。谌小高终于脱贫了!
农民致富最缺的就是农业科技和信息。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开始自学农业科技知识,并广泛收集各类农村致富信息。同时,**还动员村民多订农村科技书报。近年来,**邮路段每年订的科技类报刊平均达220多份,村、组都有科技报刊。
掌握了一定的农技知识后,**不仅及时送报刊、送科技到户,还边送报边指导农民学用科技,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技师”。
2007年金桃村马昌文的4亩稻田发生卷叶虫,**及时送去农药,教他使用方法。他对马昌文说:“你先用药,无效果不收钱。”马昌文当天便给稻田打药,第二天卷叶虫全死了。马昌文不但及时付了款,还在村里到处宣传说:“晓飞配送的农药效果好,见效快,晓飞不只会送信,还是‘农技师’。”消息传开,村民纷纷找他买农药。正是卷叶虫灾害期,**顶着烈日,骑着摩托车,带着农药跑东村,去西村,一天到晚在村里跑,把农药送到田间地头,还不时指导村民用药。当年,他为各村送去农药8000多瓶,有2500多农户用了**配送的农药杀虫,保证了稻谷的丰收。
晓飞是座“定时钟”
谌煌业是住在高桥村楼屋组的退休教师,他说:晓飞跑邮班就像一座“定时钟”,无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都按时送报送邮件到家。
谌煌业向我们讲述了**送邮件的三个动人故事—
2005年冬,大雪纷飞,冰雪封山,寒风刺骨,真可谓“千山鸟飞绝,石径人踪灭”。谌老师正在屋里烤火看电视,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接着,一个拄着拐棍、脚包稻草的雪人撞进屋来。谌煌业接连打了几个寒颤,那雪人掀开帽子:“谌老师,您的《文萃报》。”谌煌业接过报纸,只见晓飞脸已冻得发紫,鼻涕直流。“快,休息休息,烤烤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谌老师连忙说道。**说:“不了,快过年了,还有汇款通知单、信、包裹没送完……”他盖上帽子,转身出屋,背影慢慢地消失在冰天雪地里。谌老师看了一下表,时间和往日差不多。
2006年6月23日,大雨引起山洪暴发,进楼屋组的江堤被冲垮9处,道路受阻。谌煌业想,晓飞今天可能来不了啦。下午两点,他正在屋前修路,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谌老师……”谌老师抬头一看,是晓飞来了,全身是污泥,打着赤脚,裤脚一只高一只低。“好家伙,你是怎么飞过来的?道路已经不通了。”“我绕山路过来的,多走了10多里路。”“你呀,太认真了,山洪暴发,山路垮塌,太危险了,何必那么辛苦呢?”**说:“人要负责任、讲信誉嘛,你们订了报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及时送到。”
2007年8月的一天,一辆轿车停在了楼屋冲谌老师的家门口,车子刚停,司机拿出一叠报纸和几张汇报通知单。这时,晓飞露出脸来:“谌老师,您的报纸”。谌老师发现晓飞脸色难看,寻思“晓飞是怎么回事,怎么坐轿车来送信报”?车子走后,村长告诉谌煌业,晓飞的脚被车撞伤了,不能走路,又不能耽误送邮件,于是自己花 200多元租车把报刊信件送来了。
正是凭着高度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13年来,**报刊投递入户率达到95%,报刊、邮件投递满意率达到100%。由于**的良好服务和信誉,村民都愿订报刊,仅2008年,**就完成指令性报刊流转计划的210%,增幅全县第一。
晓飞是“爱心使者”
2006年12月,**中心小学师生给**县邮政局写了一封信,感谢**对该校费秋儒等特困生的资助和爱心付出,称赞**是位爱心浓郁的“爱心使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未忘记自己兄妹三人是在好心的乡邻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长大成人的。他要用爱心来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关心他的人们。
高桥村七组的费世稳因意外事故高位截肢,瘫痪卧床。当时,他女儿才上小学一年,儿子才三岁。面对突发的事故,费世稳无法接受,几次要寻短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00年,**在投递邮件时看到这个面临破碎的家,不禁想起自己童年的遭遇,他决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首先鼓励费世稳要坚强地活下去。他对费世稳说:“我不能解除你身体的痛苦,但我可以从精神上给你快乐。”从那年起,**每年免费给费世稳订了《科技报》、《健康报》、《健康与生活》、《文萃报》、《**日报》等报刊。他告诉费世稳:“躺在床上看看报刊,充实点生活,不要胡思乱想。”同时,在投递邮件途中,**每次都要去看望费世稳,陪费世稳聊天。费世稳喜欢音乐,擅长乐器,而**的歌也唱得不错。于是,费世稳吹口琴或拉二胡,**伴唱……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又有了生机。
**的工资不高,至今仍只有900余元,且上有老父母,下有妻儿,生活也很紧巴。但是他每个学期都要给费世稳的女儿费宝乐、儿子费秋儒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具,并不时地送上100、200元的生活费。而**对费世稳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冬天,他为费世稳买去保温杯;夏天,他又送去蚊香;而过年过节,他还要送去过节物资……
后来,费世稳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每次,**路过时总要进屋看看,如果发现费世稳拉了屎尿在床上,他妻子又不在家,**就毫不迟疑地替费世稳换屎片、洗大便。由于大小便失禁,用的卫生纸很多,费世稳家没钱买纸,**每月都要送去30至40元的卫生纸。
2004年费世稳女儿初中毕业,费世稳对女儿说:“孩子,别读书了,家里太困难,在家干点农活或出去打工,减轻点你妈妈的负担”。女儿哭了:“爸爸,我才14岁,怎么能打工,我还想读书”。父女俩抱头大哭。**知道后,千方百计向朋友凑了1000元钱送到费家:“书一定要读,大家会想办法帮助你们的。”于是,费宝乐得以进入**三中学习。
2007年费宝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费家很高兴,**也很高兴,可是学费哪里来呢?**已无力资助她那高昂的大学学费了。**找到**镇领导请求帮助,镇领导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通过联系,由县林业局、县总工会捐了10000多元的学费,终于圆了费宝乐的大学梦。同时,**也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300元给费宝乐。
八年来,**对费世稳家爱心不减。谈起**对自家的帮助,费世稳泪流满面。他说:“晓飞对我们家恩重如山,晓飞的爱心使我这个绝望的人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村民们说,晓飞的爱心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他先后资助18名特困生。
他多年来没有收取村民一分钱的延伸服务费……
用心力服务社会,把爱心奉献村民。13年来,**将一颗感恩的心化作对党和政府的敬爱,对工作的热爱,对村民的关爱,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大爱故事。村民们喜欢他,称赞他,感谢他,写给他的表扬信和感谢信就达100多封。同时,**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去年,他所跑的邮路又被评为“全省爱心邮路”。
邮路有境,大爱无边。**的大爱故事仍在广袤的乡村延续……
12全文查看1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12000多村民。13载春秋,30多公里邮路,3900多个来回。
**,雪峰山麓下的一名普通乡邮员。13年来,他日复一日地行走在崎岖的乡村田野之间,在把一封封信件、一个个包裹、一份份报纸和一袋袋农资及时送到村民手中的同时,悄然将文明、科技和爱心撒播到**县**镇**片区12000多村民心中。从他身上,人们读懂了什么是敬业、责任、感恩和大爱。
在**13年如一日的坚守中,在他234000多公里的行程里,**镇**片区的村民认识了他,喜欢上了他,离不开了他。朴实的村民把对**的感谢与称赞融入一个个“爱称”——晓飞是“流动邮局”
“晓飞很勤快,村里人寄取包裹、汇款都不用出村,只要填好单子,出示有效证件,交给晓飞他准能给你办妥,他就是我们这里的‘流动邮局’。”**县人大代表、**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唐再兴盛赞**。
赞誉来自贴心的服务。**,**县**邮政支局聘用的一名普通的乡邮员,自1994年9月背上“中国邮政”的邮袋之日起,24岁的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为曾给予自己和家人无数帮助的家乡父老服好务。
13年来,**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负责**镇**片区12个村政村12000多村民的邮件投递任务。这条邮路地处雪峰山麓,山高路险,往返60多公里。
1998年前,**全靠走路或骑自行车投递邮件,每天清晨出门,晚上8点多后才能回到家。这期间,**穿的鞋子破了一双又一双,撑的雨伞烂了一把又一把,背的邮袋烂了一个又一个,然而,他投递的邮件没有耽搁过一回,更没有掉过一件次。
1998年后,**片区除三个村外,其余的村都通上了公路。看到女婿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岳父母为家境贫困的**买了一辆摩托车送邮件。骑上摩托车后,**投递邮件更勤快了。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至今,**投递邮件所跑的公路一直进行大改造,到处坑坑洼洼。雨天骑车深陷泥坑寸步难行;晴天骑车尘土飞扬双眼难开。即使这样,**也从未退却,每天坚持按时投递邮件。至2003年底,岳父母送给**的摩托车终于不堪重负,彻底“散架”了。
“干上了这一行,我就一定要把它干好。”**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6岁时父亲便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手疾,是乡亲们的帮助才使自已兄妹三人长大,是党和政府关心才使自己有了这份工作。因而,**给自己立下了“风雨无阻的工作原则”: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面对何种情况,都要想方设法把邮件及时送到村民手中。
今年初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期间,大雪封路,寸步难行。然而,只要邮件一到**邮政支局,**就会背着邮袋步行进村入户投递。把鞋子挷上布条,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10多厘米深的冰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空无一人乡村邮路上。一次,**重重摔了一跤,尾椎骨严重受伤,此后近两个月臀部不能完全“挨凳板”。然而,**依然冒着风雪投递邮件。他说:“快到春节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寄回家的汇款和邮件很多,如果我不能在春节前把这些汇款和邮件送到他们的父母儿女手中,他们就不能过好春节,我的心也会不安。”
不仅如此,**还为自己定下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宗旨”,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三到”、“三尽”:“宣传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尽心、尽力、尽责。
在**片区许多村民家中都“珍藏”着一张特殊名片,名片上写有**的名字、服务范围、联系电话等。有了这张名片,村民寄信、汇款、取钱,甚至购买日常用品,只要一个电话,**就会上门服务,有求必应。他说:“自己多麻烦一点,多累一点,村民就可多省时、省钱、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片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每天的邮件、汇款多则10多件,最少也达5件以上。**13年如一日为村民们代收、代寄、代领各种邮件、汇款。笔者算了一笔帐,接平均每天5件计,13年中除去星期天和法定假日,就有19500多件,每件替村民省车费钱6元,共计为村民节省117000多元;每件为村民省时半天,共计节省劳动日9500多个。
晓飞是“移动银行”
年逾古稀的村民刘绿让家有11个人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他和老伴。他说,晓飞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邮递员,我家每个月都有几笔汇款寄来,我年老体弱,却取款很不方便,我就让晓飞帮我取,帮我存。晓飞带上我的身份证、印章,按时办好,第二天把存折带来,我很放心。他就像我家的“移动银行”。
过去,由于存取钱不太方便,**镇**片区的村民大多把钱“藏”在家中。而如今,村民只要一有钱,就会立即把钱交给**存入邮政储蓄银行。村民们说:“把钱交给晓飞,安全,方便,放心。”
村民们的变化,缘自**多年来优质、快捷的服务。
2003年3月12日晚10时,**镇七里村唐启玖老师的母亲突发疾病,
[]情况万分危急。然而,他把家里的钱全存进了银行,晚上小山村一时也筹不到钱。唐启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的电话。**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把家中的3000多元钱带上,并与妻子分头向邻居借了2000元钱,立即骑摩托车送往11公里外的唐启玖家。从接到电话到送款到家,先后不到40分钟,从而使唐启玖的母亲得以及时送往**市第一医院治疗并脱险。此后,唐启玖一直称赞**为“银行110”,并动员所有亲戚朋友把钱交由**存到邮政储蓄,先后达40多万元。
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的邮路沿途的村子是稻种制种区,每年卖种子的钱不少。村民常把几万、十几万的现金都交给他存进邮政储蓄。**每次都认真给他们打收条,把钱存进邮政储蓄所,第二天把存单送上门去,收回收条。有时村民在邮路上碰不到他,打一个电话,他就骑上摩托车赶到村里把钱取来存好。
同时,**邮路沿途的村子有3000多人在外打工,一年的汇款不少。每次哪家有汇款单来了,晓飞就送上门去。
村民们不仅信任**,而且只认定他。有一次,**在投递邮件途中脚被汽车压成重伤,邮件只好请人代送。快两个月的时候,村民纷纷打来电话问:“晓飞,你脚什么时候能好啊,我放在家里的钱都生霉了……”面对村民的信任,脚伤仍未完全康复的**又跛着脚走在了邮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至2008年6月,**帮助村民存取款达1500多次,存款达600多万元。这,不仅是给村民送去方便,而且拓宽了邮储发展的市场。
晓飞是“农技师”
万寿村一组的谌小高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已脱贫致富的他逢人便说:“我全搭帮**这个‘农技师’。”
在投递邮件时,**看谌小高家庭十分贫困,决定帮助他。**建议小高种杨梅,并借了600多元钱给他买来300株优质杨梅苗。之后,**又帮小高订了《湖南科技报》、《农家致富顾问》,引导他学用农业科技。不仅如此,**还经常到果园指导小高科学施肥、杀虫、培植……1999年种的树苗,2004年开始挂果,当年产量500多公斤,收入8000多元;到2007年产量达1500多公斤,收入达15000多元。谌小高终于脱贫了!
农民致富最缺的就是农业科技和信息。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开始自学农业科技知识,并广泛收集各类农村致富信息。同时,**还动员村民多订农村科技书报。近年来,**邮路段每年订的科技类报刊平均达220多份,村、组都有科技报刊。
掌握了一定的农技知识后,**不仅及时送报刊、送科技到户,还边送报边指导农民学用科技,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技师”。
2007年金桃村马昌文的4亩稻田发生卷叶虫,**及时送去农药,教他使用方法。他对马昌文说:“你先用药,无效果不收钱。”马昌文当天便给稻田打药,第二天卷叶虫全死了。马昌文不但及时付了款,还在村里到处宣传说:“晓飞配送的农药效果好,见效快,晓飞不只会送信,还是‘农技师’。”消息传开,村民纷纷找他买农药。正是卷叶虫灾害期,**顶着烈日,骑着摩托车,带着农药跑东村,去西村,一天到晚在村里跑,把农药送到田间地头,还不时指导村民用药。当年,他为各村送去农药8000多瓶,有2500多农户用了**配送的农药杀虫,保证了稻谷的丰收。
晓飞是座“定时钟”
谌煌业是住在高桥村楼屋组的退休教师,他说:晓飞跑邮班就像一座“定时钟”,无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都按时送报送邮件到家。
谌煌业向我们讲述了**送邮件的三个动人故事—
2005年冬,大雪纷飞,冰雪封山,寒风刺骨,真可谓“千山鸟飞绝,石径人踪灭”。谌老师正在屋里烤火看电视,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接着,一个拄着拐棍、脚包稻草的雪人撞进屋来。谌煌业接连打了几个寒颤,那雪人掀开帽子:“谌老师,您的《文萃报》。”谌煌业接过报纸,只见晓飞脸已冻得发紫,鼻涕直流。“快,休息休息,烤烤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谌老师连忙说道。**说:“不了,快过年了,还有汇款通知单、信、包裹没送完……”他盖上帽子,转身出屋,背影慢慢地消失在冰天雪地里。谌老师看了一下表,时间和往日差不多。
2006年6月23日,大雨引起山洪暴发,进楼屋组的江堤被冲垮9处,道路受阻。谌煌业想,晓飞今天可能来不了啦。下午两点,他正在屋前修路,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谌老师……”谌老师抬头一看,是晓飞来了,全身是污泥,打着赤脚,裤脚一只高一只低。“好家伙,你是怎么飞过来的?道路已经不通了。”“我绕山路过来的,多走了10多里路。”“你呀,太认真了,山洪暴发,山路垮塌,太危险了,何必那么辛苦呢?”**说:“人要负责任、讲信誉嘛,你们订了报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及时送到。”
2007年8月的一天,一辆轿车停在了楼屋冲谌老师的家门口,车子刚停,司机拿出一叠报纸和几张汇报通知单。这时,晓飞露出脸来:“谌老师,您的报纸”。谌老师发现晓飞脸色难看,寻思“晓飞是怎么回事,怎么坐轿车来送信报”?车子走后,村长告诉谌煌业,晓飞的脚被车撞伤了,不能走路,又不能耽误送邮件,于是自己花 200多元租车把报刊信件送来了。
正是凭着高度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13年来,**报刊投递入户率达到95%,报刊、邮件投递满意率达到100%。由于**的良好服务和信誉,村民都愿订报刊,仅2008年,**就完成指令性报刊流转计划的210%,增幅全县第一。
晓飞是“爱心使者”
2006年12月,**中心小学师生给**县邮政局写了一封信,感谢**对该校费秋儒等特困生的资助和爱心付出,称赞**是位爱心浓郁的“爱心使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未忘记自己兄妹三人是在好心的乡邻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长大成人的。他要用爱心来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关心他的人们。
高桥村七组的费世稳因意外事故高位截肢,瘫痪卧床。当时,他女儿才上小学一年,儿子才三岁。面对突发的事故,费世稳无法接受,几次要寻短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00年,**在投递邮件时看到这个面临破碎的家,不禁想起自己童年的遭遇,他决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首先鼓励费世稳要坚强地活下去。他对费世稳说:“我不能解除你身体的痛苦,但我可以从精神上给你快乐。”从那年起,**每年免费给费世稳订了《科技报》、《健康报》、《健康与生活》、《文萃报》、《**日报》等报刊。他告诉费世稳:“躺在床上看看报刊,充实点生活,不要胡思乱想。”同时,在投递邮件途中,**每次都要去看望费世稳,陪费世稳聊天。费世稳喜欢音乐,擅长乐器,而**的歌也唱得不错。于是,费世稳吹口琴或拉二胡,**伴唱……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又有了生机。
**的工资不高,至今仍只有900余元,且上有老父母,下有妻儿,生活也很紧巴。但是他每个学期都要给费世稳的女儿费宝乐、儿子费秋儒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具,并不时地送上100、200元的生活费。而**对费世稳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冬天,他为费世稳买去保温杯;夏天,他又送去蚊香;而过年过节,他还要送去过节物资……
后来,费世稳病情加重,
延伸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
乡综治办主任先进事迹**、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乡位于**县南部,东与本县的南江乡接壤,南邻乌当区羊昌镇、新场乡,西与修文县六屯...
文明经营户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45岁,××镇××村人。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
制梁场场长先进事迹材料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有了”。闯关东,走西口成了现在流行最广的一句话,而他却顶着冰雪来到了更偏远的内蒙古,他就是××制梁场场长、—优秀党员××。 ×...
乡镇市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记**乡市人大代表 *** **同志自当选为***市第二届人大代表以来,他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努力做好代表工作,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
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先进事迹1983年10月我出生在**省**市。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尤其擅长举重和摔跤,曾经夺得过**省少数民族运动会62公斤级的举重金牌。可能有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的孩子,浑身有使...
职业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每年在学校多招毕业生。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使用人单位来到学...
区粮食储备管理中心集体先进事迹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
铁路施工企业测量主管先进事迹材料4月19日中午,位于××××××市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地上,他趁着休息的空当,赶紧和10多名技术人员探讨起当天无碴轨道偏差控制等技术问题。这样的工地“切磋”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