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地震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5343338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说...+阅读
谁有防震减灾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一、地质灾害基本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引发的,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一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可划分为12类48种,即(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断层错动;(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5)城市地质灾害:地基与基坑变形、弃土垃圾堆积;(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7)海岸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12)水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
贵州省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瓦斯爆炸、突水、冒顶、塌方;水土流失、石漠化;塌岸、渗漏浸没;弃土垃圾堆积、地下水质污染、膨胀土胀缩、河水漏失、地方病等18种。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面沉降等六种地质灾害是当前重点研究防治的对象。
二、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及特征
1、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体,失去稳定,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呈倒石锥状,结构松散、零乱。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的影响,而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向下运动的现象。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坡角大于软弱面倾角时最易发生。物质可为松散层、软质岩石、硬质岩石。一个完整的滑坡应具有滑动面(滑床)、滑坡面裂缝和台阶、后缘和侧缘滑壁、裂缝及前缘鼓丘。
按物质组成: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
按滑动面与岩层面关系: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引起滑坡的力学性质: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按形成原因:工程滑坡、自然滑坡。
按发生后的活动性:稳定滑坡、不稳定滑坡。
3、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由水挟带大量泥沙、块石、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现象。具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猛、破坏力强等特点。按流域特征:标准型——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明显,
幼儿园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教案
1、召开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紧急工作会议,通报震情,安排部署应急措施。
2、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报告学校抗震救灾措施。
3、根据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场所。
4、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灾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5、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6、排查学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五、震后应急对策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校师生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组织全校师生,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防灾减灾知识
一、洪涝:
1、受到洪水威胁时,转移避险。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或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教。
2、组织救援。当有人被洪水包围时,想办法通知有关部门和组织救援。
3、加强自我保护。如关闭电源、煤气、备足干粮食品、饮用水,带好手机,准备救生器材以备急需。如果连降大雨,山区容易暴发山洪,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二、雷电:
1、当出现电闪雷鸣时,要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附近。
2、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线杆较近的地方避雨。
3、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如在户外行走发生电闪雷鸣时,应两脚并拢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三、地震:
1、突然发生地震时,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如在楼房,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到室外或等待救援。
四、火灾:
1、当火灾发生时,应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2、身上着火时,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3、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时,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五、燃气泄漏:
1、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沼气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的性质,如果泄漏,容易出现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发生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气阀,打开门窗通风(动作要轻缓,避免产生火花而引起爆炸),抬中毒者离开现场,再打电话报警或求救。
2、在泄漏的燃气未消散前,切勿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风,切勿触动室内电器开关和在室内拨打电话,更不能在室内点火。燃气泄漏并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气阀,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扑灭明火,再打开门窗通风。
3、使用钢瓶的用户不能自行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否则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不要使用超期未检和报废的气瓶。正确安装灶具,杜绝使用质量低劣的灶具。燃气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能无人看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安全与防灾减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防灾减灾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防震减灾
延伸阅读:
防震减灾知识有哪些1、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蹲下或坐...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是什么1、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就地避险,千万不能在慌乱中跳楼。其次,及时正确地采取避震措施:住在平房里的人及时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在桌下、床下...
防灾减灾气象知识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火灾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其成因的人为性也越来越强。 一、森林火灾 在全球森林地带中,每年...
防震知识谁知道防震知识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
防震减灾小知识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
防灾减灾小知识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眼睛被化学...
校园防震减灾知识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
要怎样搞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搞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搞好了,会有很多益处。 (1) 可以使社会各阶层和每个社会成员能自觉地对地震、地章震预报给予正确...
有关防震减灾的知识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学校人员如何避震?在学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