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熟悉课标和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因为小学的老师,可以把课标和教材放在一块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我要教什么,我为什么教,我如何教这样一系列的...+阅读
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就是对你将要上的那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设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即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之前,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规律,强调研究教对学的指导,重视教学活动整体功能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有别于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必须是课前的. 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其次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份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学目标制定,最后部分是教学过程及说明.四个环节解决两大问题:一,发展什么,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怎样发展,通过教学过程及说明来解决. 下面我以一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一课的教学设计来具体体现以下三点. 《去同学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认识到,没有情感作为人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其本质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去同学家玩》这一活动主题,它强调了小学生在家里要行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习惯,如骄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会与人交往.这样,我根据新课标提出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明白和伙伴玩要有礼貌,讲文明,注意安全,并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文明的解决玩中出现的矛盾,学会与人交往.教学方法: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对于刚踏进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会与人交往.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交谈、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建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天真活泼、喜欢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所以在课堂上,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尽量营造一个趣味盎然、轻松和谐而又积极主动的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根据一年级儿童特点和本教材特色,围绕“在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的主旨我设计了和同学联系、高兴地玩、安全地玩、有创意地玩四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一 和同学联系 上课的开始我就用乐乐小朋友与妈妈的谈话录音引入课题.然后出示小朋友和同学通电话的情景,(播放课件)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图片满足了儿童精神需要,深受学生的喜爱.我借助富有表现力的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从知、情两方面为教学的展开作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猜一猜,他们会怎么说呢?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进生活中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二)活动二 高兴地玩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活动中我们必须让孩子进入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让孩子进入生活的活动情景:①说一说、评一评,②我们去做客.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学生、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说一说中,我利用大嘴鸟提出一个问题:“你和同学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在评一评的时候,我先要学生让学生看录像,找出录像中到同学家玩的学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应改正,从而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到同学家做客应讲礼貌,再设计“我们去做客”这一课堂活动,再让每个小组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题教学研究需要哪些材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与活动是人类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从游戏和活动开始。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其次,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儿童只有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再由直接经验和体验改变自身认知状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成为必要的手段。
《品德与生活(社会)》相比于传统《思品》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虽然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多年,但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仍存在实施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家长还认为,在小学,孩子只要学好语、数、外就行了,其它课程可有可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课程的实施。其次,学校教育资源背景: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功能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课程的构成因素的理解与重组技能,缺乏开发课程的意识。
再次,生源背景:我校地处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相对落后,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山村小学,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家长居住农村,生活较艰苦等方面条件使学生信息来源窄,知识面小,思想涵养较差;②家庭生活环境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封建思想和歪风邪气;③学生学习意识弱,性格较野。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但是必须是来自儿童实际生活的,必须是有实际意义的。但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的部分主题活动,我校由于地域原因,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所差异,这时应如何将教材与儿童实际相结合。
本课题的研究是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它可以适用于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 2.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是主体、情境、协作、资源。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力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概念界定:
1、“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2、有效的活动: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与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教师的指导除了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要有意识地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有效活动的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经受种种磨练,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本身和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都是综合性的。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体目标: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研究的方式。主要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入手,进行个性化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探索。
2、发展目标:
(1)通过研究,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开发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意识;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能力及...
小学六年级品社童眼中开展什么教学活动方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与训练,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年代,在某些方面显得不珍惜劳动成果,斤斤计较,唯我独尊。本期我们将以学会合作、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等为教育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对不同文化尊重、欣赏的态度。
(2)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好和平,热爱人民解放军。
(3)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地球。引导学生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延伸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
怎样进行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设计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
怎样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小学教学的原则我觉得应该首先以教会做人为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两年就能够树立的,但是小学的世界观...
未来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怎样面对烦恼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怎样面对烦恼》一课旨在教育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恼,遇到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敢于面对它,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消除心理...
论高职教育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观念正确,设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传统学科型课堂教学设计,往往围绕教科书和学科知识系统来进行。课...
怎样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提高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教材、教案和粉笔等为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
小学品德与社会今天我进步了吗教学反思小学品德与社会今天我进步了吗教学反思,未来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怎样面对烦恼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反思: 一、生活教学,提升情感。《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卷:“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青岛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
如何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分析如何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怎样上好一堂生动的美术公开课:美术课的教学设计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