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世界地球日回顾-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 世界地球日 乘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东风,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阅读
世界地球日警世-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发现
2007年世界地球日
臭氧在1849年首次被人类发现,臭氧层问题是美国化学家罗兰和穆连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对流层大气中极稳定的化学物质氯氟烃(CFC)被输送到平流层后,在那里分解产生的原子氯(CI)就将有可能破坏臭氧层。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
学家们开始每年春天在南极考察臭氧层。1994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
有24O0万千万千米。
臭氧(03)是氧气(O2)的一种异构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其浓度因海拔高度而异。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它主要围绕在地球外部离地面20—25公里高度的地方,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UV-B(UV-B是紫外线的一段波长,为280—315nm)的作用。同时,由于紫外线是平流层的热能来源,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臭氧层在平流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挥着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可是仅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氟利昂作为氯氟烃物质中的一类,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且极难被分解、不可燃、无毒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清洁溶剂、制冷剂、保温材料、喷雾剂、发泡剂等中都使用了氟利昂。
氟利昂在使用中被排放到大气后,其稳定性决定它将长时间滞留于此达数十年至100年。由于氟利昂不能在对流层中自然消除,只能缓慢地从对流层流向平流层,在那里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分解。分解后产生的原子氯将会破坏臭氧层。研宪表明,臭氧层被破坏后,紫外线会通过大气层长驱直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抑制人的免疫力,会使白内障和皮肤癌患者增加。如果臭氧层的总量减少1%的话,UV-B就将增加2%,其结果是使皮肤癌发病率提高2-4%。此外,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通过对海洋中的藻类产生的影响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氟利昂的年使用量超过1O0万吨,迄今为止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总量达2000万吨,大部分仍停留在对流层中,只有10%左右到达了平流层。
目前,最早使用CFC的24个发达国家已于1985年和1987年分别签署了限制使用CFC的《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1993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了忡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方案》,确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为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延伸阅读:
世界地球日警世1997年中国黄河首次汛期断流世界地球日警世-1997年中国黄河首次汛期断流 2007年世界地球日 1972年4月23日,黄河在山东省境内最下游第一次发生了断流,断流时间为19天,长度为278千米。这在黄河漫长的历史中...
世界地球日警世喜马拉雅山出现黑雪世界地球日警世-喜马拉雅山出现黑雪 2007年世界地球日 1991年,一支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到了大雪,令他们惊奇的是,天上飘下的雪花居然是黑色的。黑色的雪花纷纷扬扬,使大...
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 2007世界地球日起源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
世界地球日历年主题世界地球日-历年主题 1972年6月5日至6月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当代世界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
世界地球日警世英国发现疯牛病世界地球日警世-英国发现疯牛病 2007年世界地球日 1986年10月,在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头奇怪的病牛。这头牛初发病时无精打采,随后出现烦躁不安,站立不稳,步履踉跄,动...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从一开始,就很大。 第一届地球日是在1970年4月22日,共有两千多万美国人参加。参加者纷纷走上街头,游说美国的国会议员,现代环保运动因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