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一个概念吗]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不是一回事、一个概念。 1、公共艺术教育针对非专业人群,目的是培养审美能力;艺术教育包括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非专业艺术教育即是公共艺术教...+阅读
公共艺术,即设置于公共空间内的艺术品,在台湾2002年修订版的“文化艺术奖助条例”中,“公共艺术”的定义为:平面或立体之艺术品及利用各种技法、媒材制作之艺术创作。通俗来说,这是一种将艺术创作行为与民众的公共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活动。
公共艺术家即为“艺术总导演”,他需具备“跨域重构、嫁接融合”各种学科与打包“五位一体化”的统筹设计能力。
现代公共艺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城市的开发建设而诞生的。在中国,早期的公共艺术结合着公共权力的使用,多表现为纪念碑艺术;改革开放后,以城雕、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一度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到了90年代,伴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急速发展,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各大中城市热衷兴建各种广场、公园、居民小区,经济环境的改善让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开始不仅限于单纯的城雕创作,开始强调公众的参与,逐渐凸显出重要的“公共”属性。1998年,孙振华的群塑《深圳人的一天》诞生,中国的公共艺术开始由架上走向公共空间。
雕塑中国,重在塑艺。85年雕塑之路,名家辈出,力作迭现,“85美术思潮”核心精神在于文化批判,而新文化观揭开了跨材料、跨媒介的实验艺术新篇章,“跨界”美学开始实践。说到底是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过时的价值观,整个85思潮是一次反传统的运动,整个运动对我国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992年,曾成钢、杨奇瑞、孙振华等几位青年艺术家共同策划“第一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当代形式语言与批判性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这是当代雕塑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