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水利管理局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11月19日 编辑 fanwen51.com

[农电工国庆60年征文]我爱国家电网,这不单是因为我爱人是国网旗下一名农电工,也不单是因我的弟媳和侄儿在北京国家电网工作,更不是因我退二线后被县供电公司聘用才爱他,而是我亲身见证了家乡电网的发...+阅读

在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灌区具有标志性意义。

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

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

这一工程始建于1958年,横跨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贯穿江淮两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惟一跨省的灌区。

丽史诗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贤们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娄等水利工程,实现了“百里不求天”的梦想。但江淮分水岭的更广大地区,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34次,较大旱灾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扭转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大别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调洪的水库群陆续兴建,“高峡平湖”截住了涌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现代治水大家汪胡桢,在此完成了他作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开篇之作。其设计兴建于此的佛子岭水库,为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为亚洲最高连拱坝。

领袖以恢弘的气度带领着整个民族,创造了辉煌历史。随着水库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

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恍若水乡江南。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远”。如果把**分干渠以上渠道联结起来,以六安为轴心,可东到上海,北抵京城。其七级固定渠道,总长度达2.5万公里,联巢湖,通淮河,贯皖西,抵皖中,跨出皖境直达豫东南,把大别山的甘泉,送到了城市的千家万户、乡村的田间地头。

**工程的博大和深刻,还在于其“师法自然”。这一工程体系上承五大水库67亿立方米山区来水,纵横交织的七级固定渠系,串联起了21多万座塘坝、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并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补给站,蓄、引、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与区域耕地、人口及生产力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创造性地调节了人水关系,改善了整个皖西皖中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

时代华章

英雄的史诗,续写着改革创新的篇章。

1981年,**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较早地建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首破特大型灌区民主管理之“冰”;198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灌区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推进依法管理;1984年,在全国水利工程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1.93亿元人民币进行续建配套。

走在全国前列的,还有上世纪80年代施行的两部制水价,90年代创造的八位一体的灌区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轨的“闯关”中,**灌区始终以变革图强的状态,与时代共奋进。

对灌区工程施行“大手术”。按照“主攻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从1996年起,开始利用中央投资,加快骨干工程改造,兼顾面上工程示范。至2008年,共实施139个项目,完成投资计划5.1亿元,一批危、重、险、急的骨干工程得到除险加固,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44,灌溉保证率由70%提高到72%,年均节水9000万立方米。2006年,**灌区被确定为全国12全文查看第一批节水教育基地。

对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刮骨疗伤”。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分流冗员,全面推进竞争上岗,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创新水费收交机制,遏制了人员膨胀、水费欠收、管理松驰的局面,灌区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力解决田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

的问题,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了100多个用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供水服务推进战略性转变。坚持科学配置和节约保护灌区水资源,探索建立灌区供水民主协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供水,水权到县,县界量水”制度,加快由单一农业供水向全方位供水的转变,在连年保障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年城市供水和生态供水规模分别达到了2亿多立方米和5亿多立方米,适应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建设、大发展。

水兴百业旺。今天的淠史灌区,是江淮的“粮仓”、发展的沃土、宜居的福地。其粮食生产闻名全国,以年产50亿公斤、50年累计增产450亿公斤粮食之实力,位居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行列;灌区内新兴经济体“安徽省会经济圈”依水而兴,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5%,地区生产总值将占全省的40%;区域内1330万人口拥水而安,合肥、六安等县城以上400万城市人口饮上了优质水源,900多万农村人口获得补水保障;灌区生态因水而灵,林丰草茂,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旅游生态开发区。

历史告诉未来。半个世纪前,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为**工程写下了 “科学态度,革命精神”的光辉题词。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新一代的**建设和管理者,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一定会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行高效,效益显著的现代化特大型灌区。

12全文查看在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灌区具有标志性意义。

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

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

这一工程始建于1958年,横跨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贯穿江淮两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惟一跨省的灌区。

丽史诗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贤们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娄等水利工程,实现了“百里不求天”的梦想。但江淮分水岭的更广大地区,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34次,较大旱灾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扭转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在大别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调洪的水库群陆续兴建,“高峡平湖”截住了涌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现代治水大家汪胡桢,在此完成了他作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开篇之作。其设计兴建于此的佛子岭水库,为中国第一座连拱坝;梅山水库大坝为亚洲最高连拱坝。

领袖以恢弘的气度带领着整个民族,创造了辉煌历史。随着水库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

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恍若水乡江南。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远”。如果把**分干渠以上渠道联结起来,以六安为轴心,可东到上海,北抵京城。其七级固定渠道,总长度达2.5万公里,联巢湖,通淮河,贯皖西,抵皖中,跨出皖境直达豫东南,把大别山的甘泉,送到了城市的千家万户、乡村的田间地头。

**工程的博大和深刻,还在于其“师法自然”。这一工程体系上承五大水库67亿立方米山区来水,纵横交织的七级固定渠系,串联起了21多万座塘坝、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并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补给站,蓄、引、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与区域耕地、人口及生产力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创造性地调节了人水关系,改善了整个皖西皖中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

时代华章

英雄的史诗,续写着改革创新的篇章。

1981年,**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较早地建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首破特大型灌区民主管理之“冰”;198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灌区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推进依法管理;1984年,在全国水利工程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1.93亿元人民币进行续建配套。

走在全国前列的,还有上世纪80年代施行的两部制水价,90年代创造的八位一体的灌区农田水利治理模式……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轨的“闯关”中,**灌区始终以变革图强的状态,与时代共奋进。

对灌区工程施行“大手术”。按照“主攻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从1996年起,开始利用中央投资,加快骨干工程改造,兼顾面上工程示范。至2008年,共实施139个项目,完成投资计划5.1亿元,一批危、重、险、急的骨干工程得到除险加固,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44,灌溉保证率由70%提高到72%,年均节水9000万立方米。2006年,**灌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水教育基地。

对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刮骨疗伤”。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刀阔斧分流冗员,全面推进竞争上岗,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创新水费收交机制,遏制了人员膨胀、水费欠收、管理松驰的局面,灌区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力解决田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

的问题,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了100多个用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建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供水服务推进战略性转变。坚持科学配置和节约保护灌区水资源,探索建立灌区供水民主协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供水,水权到县,县界量水”制度,加快由单一农业供水向全方位供水的转变,在连年保障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年城市供水和生态供水规模分别达到了2亿多立方米和5亿多立方米,适应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建设、大发展。

水兴百业旺。今天的淠史灌区,是江淮的“粮仓”、发展的沃土、宜居的福地。其粮食生产闻名全国,以年产50亿公斤、50年累计增产450亿公斤粮食之实力,位居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行列;灌区内新兴经济体“安徽省会经济圈”依水而兴,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5%,地区生产总值将占全省的40%;区域内1330万人口拥水而安,合肥、六安等县城以上400万城市人口饮上了优质水源,900多万农村人口获得补水保障;灌区生态因水而灵,林丰草茂,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旅游生态开发区。

历史告诉未来。半个世纪前,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为**工程写下了 “科学态度,革命精神”的光辉题词。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新一代的**建设和管理者,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一定会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行高效,效益显著的现代化特大型灌区。

延伸阅读:

烟草专卖局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相传,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天下瘟疫肆虐,染疾者死伤无数,为了让百姓摆脱灾难的纠缠,炎帝深入高山密林,遍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

党群办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一个架线工的履历 三十年多前 年轻气盛的你 把一根根水泥杆 像种一株株鲜花那样地 种入山村深处 然后让电线编成的网络 网住山村的黑暗 让光明从此扎根在山乡四方 三十年多...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 ××军分区党委重视运用两级军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集训成果指导部队建设,并坚持把学理论与学红军长征精神结合起来,注重在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

某县建国60年城建系统发展辉煌成就征文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这条主线,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继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镇...

报社编辑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乡村冬韵 每逢春节来临的冬季清闲时节,村里总要唱几台大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许多的商贩,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很多时候,自己总会沿着某条熟悉的路径走进心灵深处...

乡医纪念国庆60年征文二十年太久,沸腾的壮年苍老。二十年前认识老班长时是在卫校的乡医培训班,200多人培训的大班、当然要选有魄力人来管理。只有他最合适。38岁部队转业到煤矿工作多年。 我的...

中学生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计算机阅卷 **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结束,市直学校的阅卷点放在一职中和省泰中的计算机房。 第一天,语文、数学老师去阅卷;第二天,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政...

某县建国60年农业系统辉煌成就征文建国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县农业基础条件、种植业结构、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彻底解决了中国...

社区居民喜庆国庆60征文赞美新**,乐做**人 2005年国庆前夕,一家三口从苏州河畔、浙江北路桥动迁到**镇**嘉园,成为了新**人。入住4年来,**市镇“日日展新颜,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速度,让我们动迁...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