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成本核算意识,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职业技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尽快的提高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单位内成本的核对工作的重视,以及加强他们对于核算工作的维护意识。为了更好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促进成本核算的发展,应定期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觉性、业务水平和财务管理技能,全面的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体系,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另外,为了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把日常工作的业绩考核加入单位内的考核体系中去,更好的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良好发展。
(二)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管理好单位内的成本核算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单位的全额管理制度,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单位的所有费用支出做到严密的控制,把各项支出费用、资金使用、以及设备使用情况定额制定出来,对超支的原因进行登记,分析原因,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对成本实行最大化的利用。财产物资的管理应当详细完善,所有的财产物资都要进行登记,建立健全各项原始的记录,保证登记固定资产的工作落实到位,利用创设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对财产物资严格的管理,清楚所有财产物资的去向。
(三)改革核算评价及核算指标体系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反映所有者权益类的会计科目逐渐的取代了从前只体现了资金来源,弱化资本所有权的基金类的科目,行政事业单位正在构建以利润为主的业绩考核体系。由于企业化运作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归入了企业财务的范围,像企业一样,真正的计算盈亏,向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方向走去,呈现出了企业化的趋势。在深入改革之前,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仍是财政拨款,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将从以前主要体现政府权益转为强化自身的财务责任上。
(四)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调整是重中之重。我国法律规定,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采购应当增加两个会计科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同时将单位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全额在事业支出账户中详细的加以记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向企业借鉴固定资产核算制度成功的经验,从而防止出现事业支出失调,不能保证事业支出真实性和可比性的情况。调整固定基金从计提折旧来实现,将会计分录改为:“借――“固定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贷――累计折旧。这样做更直观的表现出固定资产的原净值,可以避免出现虚增净资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