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怎样寻找诗的诗眼

01月07日 编辑 fanwen51.com

[思路分析]首见"诗眼"一词,是苏轼的诗:“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但最早提出这一主张,则是黄庭坚移植禅家“句中有眼”之说。黄庭坚以后,诗人尤其是江西诗派诗人言“诗眼”者甚多,他的学生范温的一部诗话著作更名之为《潜溪诗眼》,主旨是从句法分析入手寻求诗的义韵。后来郢书燕说,人们把“诗眼”理解为句中精彩的字眼。

今天,辞海对“诗眼”的解释有二:诗人的艺术鉴别力。范温《潜溪诗眼》即取此义。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意所在。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字。本文所说的“诗眼”是指后者——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意所在。

“主意”在这里是“主旨”、“主题”之义。[解题过程]2003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部分考的是对诗眼的把握与分析,其实2002年的诗歌鉴赏考的也是诗眼问题,“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实也就是全诗的诗眼。对诗歌鉴赏来说,抓住了诗眼就可以说抓住了全诗的灵魂和精髓,它往往在全诗的节骨眼处,使全诗或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因此应当重视对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是整篇作品的诗眼,它往往是作品中的某一句或某一个关键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现出作者对权贵的高度蔑视和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增加了全文的思想含量,堪称全文的诗眼。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将自己的痛苦遭遇和全天下人民的苦难生活联系起来,一下子拓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

一句之中也有诗眼,它往往表现为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一句之眼往往更能表现出作者炼字的功力,并且有很多诗句就是因为某一个关键字的点化而得以流传千古、熠熠生辉。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不但生动准确的表现出了当时的情境,而且使全诗显得情趣盎然,具有了勃勃生机,这两句诗也因之得以“卓绝千古”。

还有人说一部文集中也有诗眼,例如有人认为杜甫的两句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是他诗集的全集之眼。诗眼的产生是诗歌这一文体的独特要求,诗歌语言的简约含蓄,言简意丰的特点要求作家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必须尽心锤炼,仔细推敲,所以古人历来重视炼字度句,甚至有旬锻月炼之说,唐代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也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们因精心推敲、苦于炼字而被称为苦吟派,其实在对诗歌得语言得追求上,每一位诗人都是苦吟派,自己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倾注了诗人的心血和智慧,正如杜甫所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自己也确实在这方面亲自垂范。

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陈舍人得到杜甫的一本诗集,其中有一句诗中的最后一个字原本已经脱落难以辩识:身轻一鸟□,(《送蔡都尉诗》),然后他又请了很多人去填补这个字,“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结果都感到很不如意,最后查诗原文,才知道应当是“过”字,原来这首诗是赞扬蔡都尉此人武艺高超,身轻如一鸟飞过,用一“过”字既写出了动作给人的轻松灵活的感受,又写出了整个动作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最后“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由此我们可见杜甫炼字之功夫。诗眼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也是读者理解深入作品的突破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词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得眼光照映。”在平时的阅读鉴赏中我们要培养一颗诗心,善于寻找诗眼,找到“神光所聚”之处,才能挖掘出全篇的神韵。如果我们忽视了,就不能充分的理解全诗的意境,如唐代诗人马戴的《灞上秋居》中“灞远风雨定,晚见雁行频”一句,一”频”字可谓是全句的诗眼,风雨初定,大雁纷飞,诗人一定是久望长空,惆怅不已,故才能频见雁飞,愈频见而愈伤感,寂寥之情跃然纸上,令人不胜伤感,诗人此时内心无聊之情都积聚在这一“频”字上,若不仔细品味,必然诗味大减,难得诗意之精髓。

因此只有正确把握诗眼,才能更好的理解全句甚至是全篇的意蕴。再如杜甫的两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因气象宏大历来为人称颂。其中“垂”与“涌”二字可谓两句之诗眼,被前人称到“炼字精警无匹”,野阔天空,繁星在天之尽处,如垂直而下,颇为惊奇;大江涌动,高浪驾空,天上之明月似乎也在随江水而起伏,两句气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样雄奇阔大的意蕴只有在对诗眼进行充分的联想和分析之后才能感受到。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