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入党入团

我国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简论

03月16日 编辑 fanwen51.com

[简论建立和完善我国进出口产品召回制度]论文摘要 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6208亿美元,江苏为703.1亿美元。到201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3.64万亿美元,江苏达5397.6亿美元,分...+阅读

我国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简论

中国先秦音乐论著及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是《乐记》,《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包括:① 音乐本质与特征; ② 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 ③ 音乐的美感认识; ④ 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关于音乐的本源问题: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在音乐与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系方面,《乐记》认为:音乐与人类社会伦理的独特关系,认为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另外,墨家学派提出了“非乐”、“兼爱”的理论,主张不要音乐; 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其“道法自然”为出发点,提出了清淡、虚无主义的音乐美学观点——“大音希声”,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吕氏春秋》中的“古乐”、“音初”、“大乐”、“佚乐”等不仅记载了音乐的历史,也对一些音乐进行了评论,还专门对音乐的历史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其“古乐篇”中对远古音乐的描绘,对我们了解原始社会的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东音”、“西音”、“南音”、“北音”、“郑卫之音”和“桑间之音”等四方的民间音乐.开中国音乐专门历史之先河,在世界上也是比较早的历史文献,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

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民乐的发展 先秦:编钟改写先秦的音乐历史 李教授认为,在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是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它的出土改变了一段时间内在民族音乐领域内所认为的先秦音乐只有五声音阶的观点,彻底改写了整个先秦的音乐历史。 据了解,曾侯乙墓被发掘以后,其中有陪葬的64枚编钟。从编钟以及钟上的铭文反映出的内容看,中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能制造出七声12律齐全,还可以旋宫转调的编钟,因此这些编钟被视为考古界和民族音乐一个历史性的符号。

编钟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既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又是乞求平安的祭祀用品。 唐朝: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乐器的制造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唐朝音乐的特点是以弹拨音乐为主,李教授认为,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经济水平相比于秦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在民族音乐领域内,先秦那种在室外演奏的、相对粗糙的编钟渐渐衰落,而具有浪漫和华丽色彩的弹拨音乐、歌舞乐队迅速发展起来。另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至中原,极大丰富中国民族乐器的品种。 进入宋朝后,弹拨音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管弦乐得到了了发展,这也是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这种趋势和宋朝的战争不断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音乐其实是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李教授得出了如上结论。 元朝:文人推动下繁盛的元曲时代 元朝没有科举制度,于是大批的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元曲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盛。在这个问题上,李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元曲同外国歌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元曲重要形成了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经形成的曲牌名。而外国的歌剧就没有这样的“格式”可以套,所有的创作结构都是全新的。 到清朝以后,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乐器繁盛的时代,以明末清初出现的二胡就是这个时代民族乐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汉人的音乐一直都是以“单字”居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萧、笛、琴、钟等。

通常在乐器中出现的两个字的乐器多是外国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之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唢呐、二胡等。 近代:民族音乐发展艰难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大部分观众所耳熟能详,但是李教授认为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步履蹒跚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人物就是阿炳和刘天华。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刘半农的弟弟,他是与瞎子阿炳同时代的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经典代表作有《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李教授特别强调这位民族音乐的宗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第一人。从他开始,中国民族音乐进入了学堂化的发展时期,...

中国音乐的源头与发展历史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

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民乐的发展 先秦:编钟改写先秦的音乐历史 李教授认为,在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是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它的出土改变了一段时间内在民族音乐领域内所认为的先秦音乐只有五声音阶的观点,彻底改写了整个先秦的音乐历史。 据了解,曾侯乙墓被发掘以后,其中有陪葬的64枚编钟。从编钟以及钟上的铭文反映出的内容看,中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能制造出七声12律齐全,还可以旋宫转调的编钟,因此这些编钟被视为考古界和民族音乐一个历史性的符号。

编钟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既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又是乞求平安的祭祀用品。 唐朝: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乐器的制造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唐朝音乐的特点是以弹拨音乐为主,李教授认为,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经济水平相比于秦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在民族音乐领域内,先秦那种在室外演奏的、相对粗糙的编钟渐渐衰落,而具有浪漫和华丽色彩的弹拨音乐、歌舞乐队迅速发展起来。另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至中原,极大丰富中国民族乐器的品种。 进入宋朝后,弹拨音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管弦乐得到了了发展,这也是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这种趋势和宋朝的战争不断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音乐其实是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个缩影。” 李教授得出了如上结论。 元朝:文人推动下繁盛的元曲时代 元朝没有科举制度,于是大批的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元曲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盛。在这个问题上,李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元曲同外国歌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元曲重要形成了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0343237经形成的曲牌名。而外国的歌剧就没有这样的“格式”可以套,所有的创作结构都是全新的。 到清朝以后,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乐器繁盛的时代,以明末清初出现的二胡就是这个时代民族乐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汉人的音乐一直都是以“单字”居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萧、笛、琴、钟等。

通常在乐器中出现的两个字的乐器多是外国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之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唢呐、二胡等。 近代:民族音乐发展艰难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大部分观众所耳熟能详,但是李教授认为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步履蹒跚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人物就是阿炳和刘天华。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刘半农的弟弟,他是与瞎子阿炳同时代的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经典代表作有《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李教授特别强调这位民族音乐的宗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民族...

延伸阅读:

简论我国违宪审查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论文摘要 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宪法法院是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最佳选择。应当设立宪法法院,并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审查程序、审查效...

先秦儒家心理学思想的特点要描述儒家传统思想与中国法律的关系 ,追根溯源 ,不能不谈到先秦儒家的思想主张 ,笔者试撷取先秦儒家诸子思想之精要 ,从其礼治主张中窥见礼法关系之脉络 ,以期发现中国法律儒家...

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1.“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

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增订本《思想门:先秦诸子解读(增订本)》是对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苏秦、孙子的一次充满力量的解读。文章诞生于网络,不拘学院套路,另开阐释法门,演练了一场先秦诸子与当今社会...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及主要人物与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其中儒墨道法影响力最大。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以及代表作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

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由诞生到发展直至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诸如兴办官学选才制、“乡兴贤能”制、贡士制、世卿世禄制等,主要是采取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

先秦儒家思想是什么儒家思想特点: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简答我国其他时期的战略思想有哪几条战略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战略目的是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不同性质的国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