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阅读
孔子的孝道思想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孔子作为多少年来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虽然在当今的社会,已没有多少人在把夫子的话挂在嘴边,作为行为、处事的准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孔子的思想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然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中的很多命题、范畴与孔子的思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经过朝朝代代的变更,已与孔子原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出入,也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吸收其他领域的文化,对我们固有的思想形成一种冲击。 当今社会利益冲突、物质泛滥,人们对于自身的关怀和对他人的仁爱观念越来越淡,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美德流于形式,甚至逐渐沦丧,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为之捶胸顿足之事。
在儒家文化影响极深的我们所谓“筷子文化圈”中,孝的思想一直就被奉为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和礼仪。在现时代,众多关于中国文化断代、中国没有精神支柱的说法日益广泛之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为广大国人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思想源头。而我看,这一点上最容易被提倡、被认同的就是孔子思想中关于孝道的提法。因为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体会,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这种思想在我们心中也在已经扎根,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像孔子当年的思想一样,通过教育人们对自己父母慈孝的亲子之爱,而层层外推,逐渐将着这爱推广到社会每一个人的身上,让人们学会“恻隐”和“不忍”,让它成为化洽天下之诚爱。虽然爱有亲疏、远近,但只要在被教育的人们心中有了推己及彼的爱的观念,则很容易将社会中所有的人融合起来,激发人们对于本民族的内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整个民族有了向心力,从而将社会中的所有人员维系起来,维持社会的平稳、安定还有和谐。
当然,在孔子提倡的孝道中也有拘泥于表面形式的地方,如严格的要求人们守三年之丧等;缺乏平等民主的思想,如对父母一味的服从等。虽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孝道严肃、郑重的态度,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当今的人们不必迂腐的固守形式,继承孔子的思想的主体部分,用变通的观点接受他孝的思想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当今社会中,以求得社会更快的向前发展。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作为他思想核心的“仁”的思想也是也就是他所认为的人的修养中的最高境界,是指导人们生活行动和衡量人们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对于这个标准,孔子定的很高,他认为尧、舜都很难做到,自己更是不敢当,所以多数“仁”的思想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提出,只要求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而孝道被提为“仁”之根本的地位,也足见孔子对孝的思想的重视。况且,孝道也是在孔子思想中能够被实现、被达到的一种行为,体现了人类发展中一种不可推卸的一责任。所以,即使是现在将孝道提出,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也是具有其深刻的意义的
孔子是如何谈孝的这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特色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学而篇第一、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五》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为之学矣。”
— —《论语——学而篇第一、六》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论语——学而篇第一、八》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篇第一、十》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篇第二、五》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篇第二、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第二、七》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篇第二、八》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篇第四、十六》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第四、十七》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第四、十八》
宰我问:“三年之丧,其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其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二十一》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一》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十四》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得也。”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六》
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仁;礼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延伸阅读:
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一) 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政治思想 】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
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比如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他继承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为和辩证法的思想,发展了自己的道家思想,可以说,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是什么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
孔子主张的思想是什么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孔子的思想是什么孔子是儒学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张以爱人之...
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意义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意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
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儒家和的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人类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是一个社会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儒家和谐思想适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为中国封...
使儒家学说从此为儒家的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在什么现实意义使儒家学说从此为儒家的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在什么现实意义,孔子和谐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为儒家的思想 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