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生的学习计划]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和积累,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阅读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 O=== 2H 2 ↑ + O 2 ↑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 ---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 ---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 O ①表示一种物质 ——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 O=== 2H 2 ↑+O 2 ↑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 O + CaO==Ca(OH) 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 O + CO 2 ==H 2 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 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 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2H 2 +O 2 ====2H 2 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 + CuO === Cu + H 2 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 、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 2 SO 4 = ZnSO 4 +H 2 ↑ Zn + 2HCl = ZnCl 2 +H 2 ↑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物质 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 、O 2 、N 2 、Cl 2 。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 )氯离子(Cl - )构成 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一种元素) 纯净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H 4 、C 2 H 5 OH、C 6 H 12 O 6 、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一种物质) 氧化物 H 2 O、 CuO、 CO 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 2 SO 4 、NO 3 碱NaOH、 Ca(OH) 2 、 KOH 盐NaCl 、CuSO 4 、Na 2 CO 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一.物质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三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 、元素
(1)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 、O 3 组成的...
延伸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活动总结《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这次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周来的种种活动历程,有着许许多多的事情令我回味。 这一周来,我阅读欣赏了大量的诗歌:中国古...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总结!快快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
六年级上册上半学期总结与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半学期收获和不足 半学期来,通过此次的期中教学质量普查,我发现半学期来的一些收获和不足. 一、 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大部...
六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总结亲,很高兴为你解答:六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总结如下所示: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
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活动总结,我们都已经写啦。我们都是这样写的:先写这次活动我们是怎么开展的,因为我们老师先是叫我们去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界有关诗歌的书,然后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我们还举办了诗歌...
六年级上册期中总结怎么写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这也意味着半学期的紧张而有序的教学已经结束了,而期中考试正是对这半学期的教学成果进行了验收.将学生的成绩等到成绩单上后,进行细细地梳理,发现孩子们本...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先写这次活动我们是怎么开展的,因为我们老师先是叫我们去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界有关诗歌的书,然后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我们还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所以就主要写了活动的收获。这是我的...
如何设计小学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册的(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