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局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设想]200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的启动年,新兴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邓小平理...+阅读
2006年度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我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第一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洪减灾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
规划、积极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市2006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建设成效
自2005年9月1日至今年8月31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其中:市级投入6726万元(包括成都市本级已投入的水利建设基金2690万元,主要用于我市金牛支渠、**西河拦河坝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县级投入6693.6万元,乡级投入706.6万元,村、组、农户投入412.8万元,社会投入2.32亿元,水费投入635万元,水利建设基金143万元;出动机械8.09万个,投工105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042万立方米。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1座,完成衬砌防渗渠道1157公里(其中U型渠槽682.2公里),新建供水工程164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2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9.23万人,新建蓄水池689口,修复水毁工程344处,新建山平塘12口、技改山平塘1420口,维修、新建石河堰48处,新建堤防9.87公里、加固堤防9.5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4.04万亩,新增灌面2.3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0.83万亩(其中喷、微灌0.02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6.51万亩,新增旱地灌溉面积2.48万亩,新增蓄水能力64.8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
(一)以水务重点项目为龙头,带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程
充分发挥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债项目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程。由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的**西河拦河坝工程主体已全面完工,完成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投资1300万元的岷江干流温江下稀饭堰段防洪整治工程自3月22日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工程新建堤防1656米,疏浚河道1763米;关口水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可研阶段的地勘等外业工作,形成了《关口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与水库区井巷渗漏地质条件及初步评价报告》;总投资5300万元的金牛支渠整治工程3月份动工以来,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3标段工程已完成投资890万元,整治长度2980米。
(二)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及灌区节水改造等为手段,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通过2002年至2005年三年病险水库的全面整治,我市尚有11座列入第二批国债资金投资计划及新出现的三类病险水库。今年我市在领导的高度关注下,不等不靠,针对国债资金未下达的情况,由省财政补助50万元、市财政投入230万元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完成了龙泉驿区大田水库、大邑县毛家沟水库等11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其中双流县自筹资金34万元,完成了5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的整治。
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效果明显。我市2006年继续将渠道的节水改造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市级专项渠道整治、产粮大县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血防等项目,按照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成片,逐片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工程实施中,大力推广U型槽并融入生态渠等建设新理念,维护水生态环境。金堂县九龙滩提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5月25日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300万元,整治南干渠14.46公里、二坝河支渠5.58公里;温江区、郫县、大邑县、都江堰市等区(市)县在今年的渠道建设中,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情的渠道建设管理方式,打造既满足输水需要,又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生态渠道,为水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据统计,去秋以来,我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923万元,整治渠道1137公里,其中U型槽669.2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53万亩。温江区、双流县还专门设立渠道整治专项资金,2006年两区(县)共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渠道的防渗整治。
3、大力推进骨干提灌站改造试点。提灌站特别是骨干提灌站是解决非自流灌区的农业灌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市财政投入200万元,在蒲江县、双流县、青白江区和龙泉驿区等4个丘陵区(县)开展提灌站改造试点,每个区(县)分别按市、县财政资金1:1的比例进行配套,拟在取得经验和较好成效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目前,该试点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共改造提灌站18处,装机1881千瓦,改善了3.1万亩耕地的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良好。
4、继续兴建集雨节灌12全文查看工程解决山丘区旱片生产用水。在2001至2004年度全面推进丘陵山区微水治旱工程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继续在生产生活用水相对困难的丘陵山区旱山村、严重缺水村开展集雨工程建设。工程建设采取财政补助材料费、受益群众自发投劳、工程完工后即落实工程产权的方式,充分发挥了集雨工程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比较好地解决了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达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在解决用水问题后,项目区依托集雨工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搞起了池园经济、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分户种植农业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转变,最终实现项目区的脱贫致富。去秋以来,我市共新建蓄水池675口,新建、整治山平塘178口,维修、新建石河堰7处,工程新增蓄、引水能力近100万立方米,解决了近2.5万亩旱地的用水问题。
(三)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多元化投资,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2005年(财政年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年共解决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一是争取国债专项资金下达投资计划1114万元;二是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作为导向性资金,吸引县级配套和民营企业投入3500万元。三是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农村供水领域,鼓励民营企业独资或合资兴办供水工程。恒瑞水业修建的邛崃平乐水厂等商业化运作的集中供水工程已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安全。四是鼓励区(市)县水利部门自筹资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双流等县通过多渠道自筹资金扩建岷江水厂等,已经解决了4万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五是市级投入扶贫资金近200万元,解决了边远山丘区贫困人口近1万人的饮水问题。
2006年,市政府将解决30万人的饮水安全作为为民办实事目标,除已争取国家下达我市投资计划5540万外,今年市财政已明确人饮安全专项资金2000万元的投入计划,并从制度上鼓励民营资金投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力争通过多渠道的投入,尽快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结束了项目区多年来群众饮用不卫生水的历史,也促进了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如总投资220.5万元的金堂县云合镇饮水安全工程于今年4月完工后,极大地改善了该镇居民的饮用水条件,解决了制约该镇经济发展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这座百年古镇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昔日令人望“水”却步的小镇引来了更多的投资者。
(四)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了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1、加大地方电力开发及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为3100万千瓦,完成小水电建设项目投资4180万元,争取到省农网改造投资计划300万元;总投资1.75亿元的金堂白果水电站工程已进入“五通一平”阶段。2006年度,全市共完成小水电发电量17.8亿千瓦时,超目标任务13。
2、水产业逐步壮大,逐步由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转变。我市水产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水产品由只注重产品产量向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效益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水产业招商引资、抓好水产流通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水产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市水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冷水鱼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有2家。青岛新联有限公司、四川西博苑实业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投入资金,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和水产物流市场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去秋以来,全市实现水产总产量8.7万吨,实现产值19.5亿元,实现增加值5.9亿元,冷水鱼产业带动农户154户,被带农户户均增收5478元。
(五)以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建立完善的城乡防洪体系
全面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800万元,完成了成都市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对水文、气象等信息的在线观测和准确及时传递,正在逐步实现重点江河、重点水库等防汛重点部位的远程可视观测。二是完成了府河排洪总出口延伸整治工程、岷江干流新津董河坝堤防工程和彭州铜尾矿堤防整治等5处防洪基础工程;投入222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920万元,县乡自筹1300万元),完成加固、新修堤防15.84公里。这些防洪基础工程和决策体系的建立,为科学防洪打下了基础。
(六)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为着力点,建设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体系。
1、健全水土保持相关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市结合实际,积极同计委、国土、建设、环保、法制等部门协调,酝酿出台《成都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办法》,已报市政府,市政府将在广泛征求区(市)县及相关部门意见后审批。该《办法》一旦出台,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我市城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使我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法制化、制度化,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监督力度。2006年我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一是继续做好省级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6年度在龙泉、新津、彭州等地开展小流域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二是广泛开展水土流失面上治理工作,利用集雨节灌、塘堰整治等工程,通过修建塘、池、沉沙凼及沟渠来收集利用雨水,同时理顺了坡面水系,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面上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三是继续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我市蒲江县按照生态强县的目标,开展水保生态修复工作,共完成修复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四是利用土地整理项目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双流、金堂、邛崃、蒲江、都江堰和龙泉驿等地通过开展土地整理,理顺排水沟渠,修建蓄水池等水利水保措施,整治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五是发动社会力量治理水土流失。2006年我市双流、彭州、都江堰等地,由业主、矿主、社会个人出资200多万元,在自主经营的土地、矿山范围内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在预防监督工作上,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了《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水土保持方案》等10余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到100,同时加大了城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的力度,保护生态的理念日益增强,生态工程不断涌现。
二、主要管理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多次率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检查指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分管水务工作的市委常务副书记邓川、市政府副市长邓全忠、冷刚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市)县现场办公,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市人大和市政协分别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并就新形势下,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办法。市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于二00五年九月召开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制定了计划,部署了工作,市水务局也以成水务农水[2005]2号文对2006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安排,同时,各区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抓好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新任务
2006年是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重要的一年。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走好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道路〉的通知》,并确定2006年启动175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农村水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市水务部门责无旁贷有大量工作要做,为此市水务局先后下发了《成都市水务局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水务局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务工作的通知》等建设新农村水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务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各新农村示范点的水务项目实施方案。二是按照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市)县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防洪排涝、安全饮水、生产用水、排水治污和水环境治理等水务工作。在实施中,利用各种项目资金加大对新农村示范点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新农村175个示范点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以统筹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城市水务管理新模式
一是创造性地实行六城区农业和环境用水统一调配,全年调配环境用水近3亿立方米;二是首次科学调配3个时段的雨洪水近2亿立方米,改善了城区水环境质量,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三是为改善市域生态环境,创新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湿地的建设方案,将在年底完成**羊马河生态修复和保护的规划设计,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治污工程也纳入年度计划,现已完成初步设计,预计8月下旬开工;四是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并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论证和咨询,及时提出了改善我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的基流保障方案、分散就地处理与集中二次处理及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城区污水治理方案,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五是清理整顿江河排污口的设置,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江河排污口实行严格审批,对全市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普查登记和建立数据库;六是完成了成都争创人居环境奖工作涉及的水环境和生态用水的调配工作。
(四)以规划统领整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进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科学配置水资源”的要求,开展了《成都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金马河保护和综合利用规划》和《成都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都市市域排水工程体系规划》等工作;对关口水库规划的前期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关口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与水库区井巷渗漏地质条件及初步评价报告》;完成了《府南河排洪总出口第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全面提高我市城市防洪能力打下了基础;加强对优先发展重点镇水利工作指导,制定了《推进优先发展重点镇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完成了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的水利发展规划工作。
(五)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群众主办、社会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投入力度。市、区(县)两级投入1.26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重点问题上,市、县两级财政均将投入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有力地引导和促进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市财政在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上拿出2000万元作为激励资金,温江、双流、龙泉驿等区(县)也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了不低于1500万元的人饮安全专项资金,真正起到了政府专项资金在工程建设项目上的引导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采取租赁耕地、荒山、水面、林地等资源使用权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社会团体、集团、公司、投资大户兴建水利工程,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开放民间投资领域,实现了“民营化办水,商品化用水,企业化管水”。新津董河坝在堤防整治工程中,将经营城市土地资源与江河堤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工程的建设使董河村新增耕地1000余亩,为城市的拓展提供了空间,缓解了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市吸引社会资金整治西河堤防550米,为进一步打造西江水主题公园和房地产开发奠定了基础;成都恒瑞水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四个城镇的供水项目,解决了18万居民和5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用水问题;成都金强实业有限公司承担了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金马旅游区、温江新城区以及光华大道沿线乡镇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日供水量达1万吨。
3、给予适当补贴,吸引农民增加投入。各地把国家、省、市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打捆起来,并制定政策,对农民贷款兴建小微型水利工程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吸引农民向水利工程上投资。
(六)稳步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今年我市根据国家及省有关部门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克服困难,以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成都市国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专门就水库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实施意见,为分类推动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一是按照改革方案,小型水利工程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推动民主管理,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竞争承包、委托承包等形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管理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管养经费的落实。金堂县在市级相关部门积极酝酿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时,于2005年11月出台了《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6年1月,该县按照实施意见,对红旗(中型)、油坊堰(小一型)、幸福(小一型)三座水库的水面经营权进行了拍卖,拍卖的成功加速了水库改革的推进,并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筹集了资金;九龙滩灌区通过改革用人机制、实行计量用水,对农业灌溉等公益性职能给予财政补助,解决了水费征收难、灌溉效率低、机构负担重等问题,使九龙滩灌区输水效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今年建设完成的20余处集中供水工程均安装了防滴漏水表,实行计量有偿用水,所得利润用于工程自身管护和水利工程再投入。三是对小型水利工程,推行形式多样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四是对小微型水利工程,按照“谁建、谁有、谁管”的原则,颁发产权证,保护合法权益,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2、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和运行,我市积极与计委、民政、物价等部门密切协作,出台了《关于贯彻四厅(委)局〈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和运行提供了政策依据。一是把水库和渠道工程的整治与建立协会结合起来,在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就要通过建立协会来进行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协会的建立体现民主自治与适度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三是政府引导与协会“一事一议”相结合来管理维护工程;四是把协会章程与财务对灌区用水户公开。在金堂、彭州、双流等区(市)县成立灌区用水者协会,推行计量用水的基础上,今年每个区(市)县均开展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试点,全市已成立协会116个。协会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掌握实情的优势,以用水户为核心,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水费的实收率显著提高。彭州等没有实行水费转移支付的县,5月底农业水费实收率达100。
(七)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我市采取了五大监督管理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项目资金安全、廉政安全等“三个安全”。一是按照基建项目管理要求,对国债项目和重点工程实行“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质量终生制”等“四制”管理,建设中实行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资金由区、县财政按工程进度统一拨付,并明确质检、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资金安全;二是对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巡回监理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三是实行了技术人员和领导对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追究制;四是实行随机抽查与检查验收相结合;五是实行党内监管、行政监督与专项工程项目资金审计相结合,同时,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施工过程、工程财务预决算等,通过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布。
(八)以宣传、调研为手段,营造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1、加强对领导的宣传,争取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局今年工作的重点,我局分别对城乡水污染情况、人饮安全问题、病险水库情况和取消“两工”后农建投入情况,采取拍摄专题片、上报专题调研报告等方式,多次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争取领导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支持,这对有力的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年度共完成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专题调研报告20余篇,拍摄专题片2部,在争取领导支持的同时,也为研究和制定水利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2、加强对社会的宣传。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宣传队伍、配合新闻单位,开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报道活动,为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今年,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成都日报》等多家报纸开辟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专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多个不同角度宣传水危机、节约用水和我市水利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建设经验,对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截至目前,我市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37次,市级媒体宣传报道65次,设置宣传点200余处,散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
12全文查看2006年度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我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第一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洪减灾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
规划、积极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市2006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建设成效
自2005年9月1日至今年8月31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其中:市级投入6726万元(包括成都市本级已投入的水利建设基金2690万元,主要用于我市金牛支渠、**西河拦河坝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县级投入6693.6万元,乡级投入706.6万元,村、组、农户投入412.8万元,社会投入2.32亿元,水费投入635万元,水利建设基金143万元;出动机械8.09万个,投工105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042万立方米。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1座,完成衬砌防渗渠道1157公里(其中U型渠槽682.2公里),新建供水工程164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2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9.23万人,新建蓄水池689口,修复水毁工程344处,新建山平塘12口、技改山平塘1420口,维修、新建石河堰48处,新建堤防9.87公里、加固堤防9.5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4.04万亩,新增灌面2.3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0.83万亩(其中喷、微灌0.02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6.51万亩,新增旱地灌溉面积2.48万亩,新增蓄水能力64.8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
(一)以水务重点项目为龙头,带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程
充分发挥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债项目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程。由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的**西河拦河坝工程主体已全面完工,完成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计划投资1300万元的岷江干流温江下稀饭堰段防洪整治工程自3月22日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工程新建堤防1656米,疏浚河道1763米;关口水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可研阶段的地勘等外业工作,形成了《关口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与水库区井巷渗漏地质条件及初步评价报告》;总投资5300万元的金牛支渠整治工程3月份动工以来,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3标段工程已完成投资890万元,整治长度2980米。
(二)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及灌区节水改造等为手段,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通过2002年至2005年三年病险水库的全面整治,我市尚有11座列入第二批国债资金投资计划及新出现的三类病险水库。今年我市在领导的高度关注下,不等不靠,针对国债资金未下达的情况,由省财政补助50万元、市财政投入230万元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完成了龙泉驿区大田水库、大邑县毛家沟水库等11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其中双流县自筹资金34万元,完成了5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的整治。
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效果明显。我市2006年继续将渠道的节水改造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市级专项渠道整治、产粮大县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血防等项目,按照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成片,逐片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工程实施中,大力推广U型槽并融入生态渠等建设新理念,维护水生态环境。金堂县九龙滩提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5月25日基本完工,完成
延伸阅读:
水务局2014年工作思路(一)开展好水务常规工作 一是狠抓面上水利工程建设。确保XX年内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742件,完成投资8006.14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7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
上半年水务局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防汛备汛有序开展。今年以来,我县切实贯彻“安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林口县是黑龙江省水 3、防洪体系不断加强。牛心水库除险加固工...
2005年水务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总结一、完善全程办事代理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坚持政务公开,促进各项工作公开、公正、规范、透明。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
水务局党务公开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支部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尊重党员主体地...
市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结一、贯彻一号文件,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具体措施,持续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发动能力 一直以来,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今年中央两次对水利工作作...
2009年区水务局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认真实施“长治”工程。依据小流域规划和省水利厅下达的治理任务,根据水土流失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水为主线,并在其质量、规模、效益上狠下功夫,坚持集中连片, 七、围...
市水务局党建工作计划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局党建工作按照农林水系统党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邓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
水务局新农村建设争先创优活动总结今年,在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委有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
县水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总结XX年,我县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在省水利厅、农水局、市水务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