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化工厂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一)安全环保工作总体上向前推进。 乙炔工段虽然出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回过头来看,总体上安全环保工作还是向前推进的,也是有成绩的。 1、各项检修前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比较到位。...+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期历史任务。榆次区人民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
范基地为发展方向、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我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一、发展现代农业,营造发展环境,抓好试点规划,繁荣社会事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基础,稳健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根据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省、市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重点从发展现代农业、营造发展环境、规划试点建设、提供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展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区继续以“平川蔬菜上设施、丘陵红枣加果仁、畜牧特色抓奶牛、水果科技增效益、农产加工举龙头”为指导方针,推进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具体讲,即全年:蔬菜,面积稳定34万亩,力争蔬菜产业以较大优势位居全省前列;干果,实施“1357”工程,巩固红枣30万亩面积,新增树生果仁面积1万亩;畜牧业,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08万吨,奶牛存栏达到1万头;水果,稳定18万亩面积,果实套袋6000万个,高光效树型改造5000亩;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截止6月底,各项农业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总体向好。粮食种植规模化发展。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04万亩,在比去年减少4.06万亩的情况下,优势农作物种植比重不断扩大,其中玉米面积34万亩,占总面积的77.2。夏粮(小麦)面积2.7万亩,比去年减少0.58万亩,总产量837万公斤;亩产310公斤,比去年增加17公斤,增长5.8。蔬菜生产产销两旺。蔬菜春播面积19.8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58.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发展温室大棚0.11万亩,地膜覆盖、早春拱棚、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17.3万亩,占春播面积的87.4;总产量3.02亿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产值3.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干果发展势头速猛。红枣完成新植1850亩,补植7550亩,105万株,均超额完成年初任务;完成核桃种植3900亩,超额30。畜牧业稳健运行。畜牧业除生猪和蛋鸡生产略有下降外,其它各项已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全区肉蛋奶总产量18206吨,同比增长10;其中奶牛存栏7619头,同比增长10.8。水果突出科技增收。目前已完成果实套袋5000万个(同比增长25);高光效树型改造完成2000亩,另有3000亩正在实施;预计增收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掀起引资引项热潮。区政府确定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13项,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博瑞乳品公司争取到国家“农业部榆次博瑞高产奶牛繁育场项目”,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在2006山西晋中招商项目推介洽谈会上,金威航天育种公司达成2000万美元旅游渡假村建设项目意向,华玉荣公司达成100万美元香椿产业化开发合作意向。最近又签订了总投资1亿元的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醋博园项目。科技兴农走在全省前列。东阳镇被全省确立为“万亩无害化蔬菜示范基地”(全省仅推广两万亩),建立了5000亩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区,辐射带动区10000亩。山西省蔬菜水果生产区高毒农药专项整治暨农药扶优打假活动启动仪式和山西省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现场会两个省级现场会在我区隆重举行。农业科技“110”信息工程位列全市领先示范县区,全市7名农业科技“110”服务工程农民专家先进个人中,我区就占到4名。省农科院两位留日博士继续在宏大红枣示范园区开展红枣防裂试验。省农科院果树所在贵仁红枣示范园区开展壶瓶枣替代品种生态试验,从省枣资源圃400多个品种中选取2个品种进行试验,旨在寻找壶瓶枣替代品种,从根本上解决壶瓶枣裂果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已近收尾。按照“加快发展,科学改造,逐步规范”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合作组织总数已达到94个(年初任务为100个),其中规范化发展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目前在市工商12全文查看局正式登记的已达13个,正在筹备成立准备登记的10个。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抓好城乡一体的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开放、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改革,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统筹城乡发展,首先是从全局从
发,城乡同下一盘棋。当前重点下了三个“棋子”。第一个“棋子”是启动城南新区建设。按照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依托修文工业基地,在潇河以南规划2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放大城市辐射效益,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二个“棋子”是北部新城区。积极配合晋中市完成北部新区道路、管网、绿化等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速提升我区城市化水平。第三个“棋子”是特色鲜明的集镇建设。郭家堡乡发挥纺机、挂车等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做好城中村改造,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乌金山镇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推进能源建设与商住休闲建设,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东阳镇加快农业观光、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步伐;张庆乡、修文镇以榆次工业园区、修文工业基地为依托,逐步构建工贸一体、商住合一的现代化集镇;等等。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一个“钱”字。2006年,区本级财政对“三农”的总投入全年预算为8481万元,比去年增加656万元,增长8.4。具体投入情况为:(1)支农资金1444万元;(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2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乡村卫生院改造);教育危改及道路建设102万元;(3)社会事业发展资金6435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用4377万元,民政抚恤535万元,文化、计生、卫生等其他事业费用1523万元。另一方面,各农口部门立足项目带动发展,切实加大引资上项力度,目前已争取上级支农资金3756万元,正在积极争取威特公司二期扩建工程省级项目1600万元、省级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498万元等。这些资金弥补了我区支农资金投入的缺口,有力地缓解了我区可用财力不足的矛盾,促进了我区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难点是一个“统”字。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为此,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织部、宣传部、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民政局、劳动局、供销社、农村信用社等20余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能,确定了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已起草完成,即将以区委、区政府联合文件正式下文。
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一个总体、全面、持久的规划。我区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有特色支柱产业、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庄进行试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每年建设20个试点村的速度逐年推进。到2010年,使全区100个建制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组织建设有力”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使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实施了三种类型试点村建设,即,建设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个人居环境治理村和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为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累经验和典型示范作用。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6年确定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省级试点村10个)。区农委组织新农村建设调研组赴1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20个人居环境治理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摸清了试点村“家底”,及时总结了新农村建设有益经验,找准了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症结,为全面部署我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决策依据。各试点村找准定位,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新农村建设。郭家堡村由二产强村向三产大村转型,打造我区卧城基地;郭村依托修文工业基地建设城南新区;南关村结合城区向南发展趋势,打造南部物流中心;石羊坂村实施产业移民新农村建设工程,努力把石羊坂建成高标准生产生活生态小区;张胡村规划建设二期住宅小区。各试点村已完成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其中北田镇张胡村、郭家堡乡近城村等已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个人居环境治理村。我区以“四化四改”(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以及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为主要内容,集中抓好省级20个人居环境治理村建设。在修文镇集中示范推广的新型自产沼气技术(中科院生物复合菌剂预处理秸秆产沼气技术),属国内首创,为农业部高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使沼气产量提高40以上,可有效促进农村的改灶、改水、改厕、改圈。东阳镇结合山西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人居环境治理工程,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环境生态建设,今年5月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第三批“全省环境优美乡镇”,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今年确定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20个,为新农村试点建设储备“第二梯队”。由山西农大武星亮教授主编的5个现代化示范乡镇《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十五年规划》已编写完成,交付印刷。20个示范村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规划。
四是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社会保障。开展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了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资1033万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扩建22所城乡中小学中小学校舍15586平方米,其中消除危房12772平方米。投资1067万元,实施城镇中小学标准操场新建改建工程,包括乡镇10所中小学校标准土操场和城区4所中小学高标准塑胶跑道操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从2006年9月1日起实行定期到农村轮岗支教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投资1000万元,实施修文、庄子、东阳、什贴、乌金山五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建设总面积9430平方米。投资75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危房修缮工程,彻底消除乡镇卫生院危房。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由财政投入100万元,连续三年更新和添置乡镇卫生院必需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使我区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对丘陵山区卫生室给予较大幅度的政策倾斜,减免各种费用,解决卫生室“空白村”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2006年启动了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1270名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加紧实施100人以下自然村的撤并工作。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目的的“阳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80人,占全年任务的56,带动全区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5000人、转移1500人。推广修文文化大院模式,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
二、找准切入点,选好示范点,培育闪光点,从试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最佳道路
新农村建设既是推进农村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新时期解决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三农”问题的全新课题。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区按照李永宏市长提出的“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启动试点”的要求,积极贯彻实施省“千村试点、万村治理工程”和人居环境治理工程,有针对性地选择农业、城郊、工矿、贫困等4个不同类型开展试点工作。特别是1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铺开,即积累了有益经验,又培育了示范典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有益经验,归纳起来有“六个一”,即: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我区坚持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任职30年以上的老支书就有2个(南关何玉虎、北胡郭建璧),其中何玉虎还是全省、全国劳模,获得过省五一劳动奖章。南关村党总支成员一共9人,自1976年组建以来,同心同德创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石羊坂村支书边旭东,舍小家顾大家,卖掉自家70多只羊,带头发展温室蔬菜,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这些“领头人”、“贴心人”。
一个超前的发展理念——焕发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思路一转天地宽。我区积极指导农村基层干部转换发展思路,有条件利用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04年区委提出修文工业基地的建设设想,最初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没有把郭村纳入进来。郭村没有放过这一稍纵既失的的大好机遇,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出让土地300亩,并主动承担了郭东线的扩建拆迁费用300万元。结果,工业基地面积扩大一倍,把郭村融合进来,修通了村民多年来渴盼的郭东线高标准城市道路,使郭村成为我区投资建设的热土,蒙牛乳业等公司纷纷前来考察,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双赢。郭家堡村11个集体企业,改变了以往改制就是“卖”企业的传统作法,采取“固定资产所有权仍属集体所有,由企业每年向村里上交租赁费”的办法,成功改制了10个企业,彻底摆脱了其它乡镇农村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当时好过,事后难过”的老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后续保障,走在了全区前列。
一项科学的远景规划——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坐标。科学的定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试点村把握自身优势和潜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的发展走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郭村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的蓝图:利用闲置土地建设200余亩的城区标准的新农村;修建双向六车道萧河桥,建设萧河公园、滨河路;计划用10—20年时间,在3200人的基础上聚集人口3万人,建设成为榆次区的南城新区核心区域。
一项致富的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壮大富有特色的农村支柱产业,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石羊坂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确立了“先立业、后安居”的思路,尝试走旱垣山区发展温室大棚的路子,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1万元,纯收入比传统种粮翻番5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定了发展致富产业建设新农村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基础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
一个协同的作战模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区、乡、村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建新农村。石羊坂村是我区典型的丘陵贫困村。为帮助农民尽快建起大棚,区、乡及各部门领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关注。副区长宁山岗多次召开农口部门协调会;水利局帮助打旱井、建水塔;农业中心负责帮助建沼气、滴灌;蔬菜中心抽出专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科技局为农民培训喷面雨技术,并解决了高压电;乡政府帮助村民办贷款,每户贷给8000元;结对子单位贝斯特公司捐助了3万元;驻村扶贫单位晋中建设局的刘巨荣个人捐助4000元。园区一期工程100万元投入中,就有30万元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使这个贫困村的31户农民在建起了温室。
一股强劲的和谐新风——鼓起新农村建设的远航风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型农民。南关村民风祥和,全村1445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成为全区之首,2005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2006年,他们又计划投资200万元筹建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反过来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今年年初,石羊坂村号召村民建设温室园区二期工程,效果并不理想。3月27日,村委为庆祝新农村试点建设正式开工,筹资唱了一台戏,戏还没唱完,就报了29套温室,被支书亲切地称为“3·27效应”。
三、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是是全省“小康建设十强县”和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当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发展不平衡。我区地域面积1327平方公里,由东向西依次为基岩山区(32)、黄土丘陵区(36)、冲积平原(32)三个地貌单元。不同的地理条件、生产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因素,造成我区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以经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庄子乡为例,去年农民纯收入最高的村达到4918元(杨方村),而农民纯收入最低的村只有2859元(寨底村),两者相差41.9。如何引导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受益、共同发展,是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是城乡统筹能力还较低。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呈逐步扩大趋势。按照“十一五”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800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只能达到8000元。从2006年的短期预计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今年将达到10328元,增长15;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能达到4595元,增长仅为12。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除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外,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问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成为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医疗、养老和农业保险,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反映最多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郭家堡、张庆、修文等近郊农村,随着土地的日渐征用,土地的最低社会保障功能逐步弱化,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的缺位就更显突出,直接影响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农业保险难觅踪迹,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小。今年4月,我区遭遇了20年来罕见的大雪天气,全区受灾面积达到7.65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08.3万元,除采取有限的生产自救措施外,众多受灾农户在灾害面前束手无策。从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来讲,我区虽然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并由区农委承担全区新农村建设日常工作,但由于新农村建设涵盖面广,领导组成员多(大部分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属同级单位),部分单位如土地局、城建局、供电局、公安局等由于市权上划,很多还属于市政府“条条”垂直管理,所以在组织协调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我区2005年财政收入6.6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只有2亿元,留用财力尚不能满足全区人员基本支出,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很难再拿出更多财力投入“三农”事业发展。上级财政对我区财政的转移支付额虽逐年增加,但由于财政体制原因,收入大、财力小,上解大、留成小,在我区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区级地方财力极度匮乏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改观,到2005年底,区财政累计赤字已达1.38亿元。加之镇村负债规模大、集体经济空虚现象突出、农民自身投入能力弱等原因,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长期得不到满足,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直是我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四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实际情况看,村级集体资金薄弱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据农经部门统计,全区村级债务总额高达1.4445亿元,成为新农村建设难以逾越的沉重的历史包袱。由于财力有限,部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为拿不出配套建设资金而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如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东阳镇东阳村,既是大村,也是穷村,农民富裕,集体“贫穷”,集体年可支配收入只有10万元左右,只能勉强维持办公正常运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进行村里公益事业建设。
五是农产品粗放生产,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蔬菜加工方面,扶持了多年的福大蔬菜公司由于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启动。乳业加工方面,博瑞乳品公司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区市场的20左右,远没有实现龙头带动作用。红枣加工企业,如丰元枣业等,也多数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与我区特色农业紧密联系的龙头企业总体看还相当缺乏。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六是一些农村政策还不配套。最集中的是农村土地政策、城建政策。东阳村多次想引进企业,发展二三产业,但由于没有建设用地,一直引不进来。演武等养殖专业村,由于受去年国土部五不准政策限制,养殖园区扩建、改建受到影响。郭家堡乡土地面积85在城区范围内,95在城区规划范围内,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但进行新农村建设却要支付高昂的城市建设配套费。
七是村镇建设规划滞后。多数村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如南关村旧城改造后有300亩土地资源,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潜力巨大,但由于晋中市城区规划与榆次区规划不衔接,村里一直定不下一个整体开发规划。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巷卫生差,秩序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八是劳动力素质低,思想保守。农民受教育平均年限只有6.3年。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知识型农民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干粗活,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此外,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远。
四、下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
一是继续推进绿色农业特色经济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核心,依托示范园区这一有效载体,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建设郭家堡南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张庆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修文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长凝北梁3000亩旱垣区温室园区、东阳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等。继续实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区)项目,2006年新认定产地15万亩,累计达到50万亩。统一编印并发放农户《榆次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万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点示范区5万亩,辐射面积30万亩,免费为4万户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东阳氟改水集中供水、世行水保、安全饮水、修文节水和旱变水等工程,实施省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开发项目、长凝3000亩滩涂土地整理项目、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年底完成1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加快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醋博园项目。“农业部榆次博瑞高产奶牛繁育场项目”年底建成投产。红枣加工、保鲜能力翻一番,达到400万公斤。泽榆公司建设定点屠宰二期工程,建成1500平方米的熟肉加工车间。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00个。
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以农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粮食立体高效种植、设施农业综合配套生产、畜牧养殖小区无害化生产、牲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果树高光效树形改造、水果果实套袋、干果树人工修剪、节本增效生产、频振灯物理杀虫等十大技术的示范推广为重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累计全年完成20万人次。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确定2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每个乡镇重点培育500个示范户,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积极筹备参加市政府九月份举办的以交流农业适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晋中市农民劳动技能大赛,进一步促进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2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00人任务。实施基层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工程,今年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95以上。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就学问题,确保全区小学“四率”保持100,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因地制宜
延伸阅读:
2011综合管理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招聘方面:今年的招聘压力比较大,各行各业都在处于一个用工紧张的阶段,由于今年社会工资涨幅较高,现在招聘与以往相比有一定的困难,自我入职以来,招聘入职的新员工有30人,离职员工...
2012年党建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思想建设,深化科学发展理论 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管理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中心积极响应深入学习实...
上半年区烟草局工作小结上半年以来,区烟草局(营销部)综合办公室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紧紧围绕党支部中心工作,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人秘劳资、财务管理、考核督察、后勤保障...
2012年上半年县残联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 (一)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健全完善 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残疾人组织网络,不...
2012年上半年社区安全工作总结一、“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半年来,我社区在辖区内开展了宣传活动出宣传版面3块、黑板报16块、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并进行了法律...
县蔬菜办公室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文章标题:县蔬菜办公室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基本情况我县全年计划种植蔬菜20万亩,目前为止已种植10.5万亩,完成52.5,维持去年同期种植面积。建立常规专...
2012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总结(一)党政齐抓共管,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镇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专门聘请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
2006年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文章标题:2006年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06年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和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我局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
中级人民法院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天按照张院长的安排,我们利用集中学习的时间对中院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简要总结。 一、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2012年以来,中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