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地图常见问题解答技巧

12月07日 编辑 fanwen51.com

[创业者必须考虑并解答的问题]下面是那些应该解答的问题: 1) 你的眼光是什么? * 你的远见是什么? * 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对象是谁? * 你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 你的市场机会是什么?市场有多大? * 您目标的市场...+阅读

高中地理地图常见问题解答技巧

一、考试说明 地图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二、知识要点归纳

(一)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5)同一幅图上不同方向的比例尺相同。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等高线原理 ①同线等高;②同一幅图上相邻的等高线高差相等;③所有的等高线最终闭合。 (2)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③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④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延伸阅读:

教师撰写研究报告的常见问题[摘 要]为加快南京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自2006年始,南京开展了研究主体为教师个人的个人课题的研究。本文对南京市第三期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教...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