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助理驻村工作总结]到村后,我结合本村以小麦,玉米种植和生猪,家鸡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特点,积极和村两委成员协商,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请来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为群众进行实地指导并...+阅读
本人能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于3月26日入驻该村开展工作,为尽快找准该村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认真听取了乡党委、及村两委班子的情况介绍,制定完成驻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本着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收入和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
理念,牢固树立“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民本意识,为推进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我驻村工作组,又先后多次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并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上摸清了村情、社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基本情况:恰夏乡切特吉也克村位于恰夏乡以南15公里处,全村拥有耕地面积58117亩,共有393户,1841人,人均耕地平均26.72亩。牲畜存栏3580头(只),其中:牛430头,羊3150只。种植500余亩中等户有13户,1000亩大户有5户,集体机动地5002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脆弱,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种植业结构和群众收入。该村支柱产业尚不明晰,特色经济尚未形成,基本上沿袭了以往的种植模式,常年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甜菜、打瓜等。
一、当前制约切特吉也克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近两年,该村农民收入进入了艰难爬坡阶段。受市场、价格双重制约和投入的增长,打瓜等传统产业优势淡化,效益呈下滑趋势,收入支柱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养殖以及特色等新型产业发展缓慢,受投入、技术、销售、引导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增收效应不够明显,特色优势未能转化为农民的增收支柱;劳务等非农收入低而不稳,工资性收入变数大,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例不足10%。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低而散、小而全的传统农耕经营方式束缚了农民的创新发展。曾经解放农村生产力,激发农村活力的土地双层经营制度,面对当前产业化运行、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其弊端日趋显现。户户包地,家家种田,影响的不仅是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而且直接制约了农民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效益创新和就业观念的创新。开发投入怕担风险,离土经营怕丢地权,外出务工怕不安全,与发达地区农民相比,观念上的差距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
2、相对较高的土地占有和收入水平弱化了农民的增收动力。切特吉也克村农民人均耕地、务农收入均高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不少农户因此满足于守土经营,温饱有余,也因为温饱有余,因而抬升了对效益的预期心理,一般的效益已难以激发农民的创业欲望。特别是基本平等的生活状况,不仅养成了农民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且思想上产生惰性,弱化了他们比着富的竞争意识。目前村文化设施十分齐全(办公桌椅、电教设备)但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其原因不是政府部门没做工作,而是农民自己不愿来参加技术培训(包括技术人员讲课、观看电教片)这也是一个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也体现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素质偏低,自我满足的现象。
3、松散的组织运作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升。农业效益的提升,根本途经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生产的组织化运作。由于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多,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造成土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统价销售等诸多困难难以有效解决,农户的分散经营由于利益关系松散而难以集中。因为农民和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关系尚未真正形成,因而造成合同、契约、订单缺乏有效的履行保证,这种随行就市的产品买卖关系造成双方不能实现“双赢同富”。这一点是造成有“龙头”无基地、“龙头”大基地小和基地不稳,新品种开发方向不明,农民利益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
4、增收效应显著的劳务经济尚未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与逐渐以劳务收入为收入主渠道的中东部地区相比,农民收入的相对优势已在逐步淡化。这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域城市产业规模小,
二、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二是城市就业引导、职业培训、服务机制不尽完善,农村劳力就业技能贫乏,劳动力缺乏优势。投资兴业无资金,培训、就业“两张皮”,外出求职少门路,低级打工收入低,影响了农民非农就业的积极性。据问卷调查,因“三缺”(技能、信息、门路)而不愿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力占到60%以上;三是现行体制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事实上仍然存在的户籍差别、不完善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工资兑付不够及时、权益不能有效保障等问题,使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四是由于人均耕地较多,主要农时季节劳力不足,客观上造成了外出务工经商农12全文查看民的思想负担。
5、滞后于需求增长的服务工作影响了农业效益的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难以提升、新特产品生产不确定、养殖业圈舍标准高、饲养数量少等现象,反映出有关方面在为农服务上还存在指导服务与群众意愿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服务相对滞后。农业技术人员一线工作的力量薄弱,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专业”,技术指导与农业生产存
在脱节现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推广转化慢。二是产业信息指导服务相对滞后。信息传播网络不完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窄,产品结构调整存在“跟着别人走、跟着感觉走、跟着昨天走”的现象。三是乡和部门对农民增收的超前性研究不够,农民有增收的愿望,缺乏充分的增收环境。
二、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不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积极引进新机具、新技术在秋翻整地的基础上,对早春作物及时进耙地、整地、使农田作业达到精耕细作,保证无残根残茬,对残膜进行回收。狠抓玉米铺膜作业质量,大力宣传、推广膜下沟灌打瓜增产效果和技术,鼓励农民新购、改造开沟铺膜打瓜播种机26台,推广膜下沟灌打瓜面积达8000亩。引进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3台。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为农作物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制定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根据该村土壤分状情况及农作物生产水平制定了不同农作物栽培技术要点,因地制宜进行实肥。2007年,小麦平均年产达34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840公斤,较2006年分别增产20公斤,150公斤。
(三)、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的供肥水平和目标产量进行配方施肥,真正发挥测土配方,节本增效的作用,2007年该村被确定为**市测土配方示范村,在全村取土样320方,在各种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万亩,施用钾肥100余吨、锌肥10吨,硼肥6吨,明显的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为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大宗农作物高产栽培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村引进无壳葫芦种植面积800亩,平均单产85公斤;亩收入达760元,种植马铃薯500亩,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洋葱70亩,亩收入在5800元。
(五)、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根据气候状况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各类预防和防治信息,指导农户及时进行防治,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六)加强科技培训针对该村农民科技种植的水平现状,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着眼点出发,立足“科技兴农”这一战略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振兴农村经济为目标,克服一切困难,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工作。
1、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集中培训
2、在农作物播种生产季节,在田间地头,现场培训
3、张贴宣传画,墙体广告等。2007年该村种植面积达58117亩,其中:小麦面积23047亩,平均单产340公斤,比上年提高产20公斤;玉米12764亩,平均单产840公斤,比上年提高151公斤;打瓜11904亩,平均单产69公斤,比上年提高1公斤;甜菜280亩,平均单产3.4吨比上年提高0.2吨;油菜7549亩,平均单产121公斤,单产与上年持平;大麦666亩,平均单产350公斤,比上年提高20公斤。在抓好小麦、玉米等作物高产开发的同时,增加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种植无壳葫芦800亩,平均单产85公斤;马铃薯500亩,单产3吨;洋葱70亩,单产6.5吨。对比分析:全村设立科技示范户8户,种植小麦单产比全村平均单产提高50-120公斤,玉米单产比全村平均单产提高60-180公斤;李建柱70亩,洋葱单产6.5吨,销售单价0.9元,亩纯收入3850元,是一般大田作物的10倍;马铃薯单产3吨,销售单位价0.7元,亩纯收入1300元,是大田农作物的2-3倍;无壳葫芦亩纯收入达420元,比替代作物打瓜亩增收200元;膜下沟灌打瓜平均单产达90公斤,比平铺的打瓜提高单产30余公斤,亩增收200元。通过科技示范户和特色种植的示范带动作用,村民的科学种田意识不断增强,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也随着增加。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全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效果十分明显。我们本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在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编制,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配套衔接。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牧民相对集中建房、相对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降低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既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就是区分轻重缓急,从农牧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牧民负担。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让农牧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须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快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入户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牧民特别是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脑子活、信息灵的外出务工农牧民培养成劳务输出领头人,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鼓励各种人才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今年共新修村间道路19条11.5公里,拉运沙石7917方,投资7.9万元;修路边排水沟25公里,投劳833工(日);修桥涵45座,投资6.75万元;推残垣断壁2000米。新修围墙1200米,投资18万元;种植风景树620棵,投资1.86万元;修建沼气池10座。
四、扶贫帮困工作从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建好村级组织办公阵地和群众活动场所、理清村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扶持贫困户等方面,进行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贫困原因:主要有生病治疗致贫、男主人去世无劳动力致贫、人多地少致贫、缺少生产资料、产量低致贫、无其它收入来源致贫,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出包集体土地有一点收入,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摸清底数,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工作组成员在了解情况、摸清底数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项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村级组织“四个能力”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落脚点,积极探索脱贫致富措施,帮助做好规划、整合资源,理清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的思路。工作组在春耕期间为贫困户协调贷款6.5万元,积极与民政、新城办事处等单位协调为贫困户捐衣物2100件,帮助20户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推行“买一补一”的优惠政策鼓励促进家禽养殖,共补助禽苗4120只,投资8652元。并重点对一组李树田进行帮扶,根据其家庭现状,引导其土地进行流转实现收入7700元,鼓励其子女外出打工实现收入11100元,工作组出资600元为其购买鸭苗200只发展家禽养殖,实现收入1300元,养猪收入500元。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为改善其居住环境,工作组协调帮助解决红砖30000块,乡政府为其解决门窗、5吨水泥,建成6间128平米砖木结构住宅。
五、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建议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转变为农服务方式为保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为实际,促进农民增收应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用现代农业理念引领农民增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就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现代农业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从小农经济和小富即安、小满即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由靠数量扩张增产增收向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增收转变,由安于现状将向创业兴业增收快致富转变。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源,用现代农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结构布局,指导生产经营,引领农民增收。
2、突出特色抓调整,构筑现代种植结构富农增收。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基本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必然要求。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加快玉米、加工番茄、露地蔬菜、特色种植等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办法,促进“一乡一品”或“数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乡村。
3、发展舍饲养殖,建立现代生产方式促农增收。抢抓畜产品价格上扬的市场机遇,用工业化的理念统领畜牧业发展,以发展肉羊、肉牛为重点,以正在实施的退牧还草项目为依托,转变养殖观念,实行禁牧、休牧,积极发展舍饲和半饲养殖,建设标准化设施养殖小区,继续巩固提高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水平,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发展肉羊、肉牛短育肥,缩短周期、加快周转、活跃流通,为市场或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肉羊、肉牛。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
4、依靠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农增收。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们必须立足市情,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逐步构建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技推广、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农民素质的大提高,促进生产方式的大转变,坚持从农业科技、转移就业和创业性培训三个层次上推进农民培训,加强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三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业围绕“千元田”的目标,加大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示范力度。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粮、油、蔬特色作物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超高产栽培等技术,畜牧业以加快品种改良,不断提升畜牧科技含量为重点,引进肉用种公羊,采取人工授精改良与本交改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加快肉羊、肉牛改良步伐,大力推广青、微贮秸杆、配合饲喂、短期育肥技术。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
5、推进产业化经营,用现代经营形式带农增收。产业化经营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资本与品牌的运作,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及市场开发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建番茄加工厂和打瓜加工流通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完善农户和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协会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使其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兴一个企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力量。
6、转变作风抓落实,用现代农业服务方式帮农增收。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努力抓以下服务,一是充分利用已建的农村信息网,搞好政策、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保证做到每天有农业时事新闻播报,每周有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发布,每月有阶段性工作重点专版,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二是转变技术服务方式,实行农业科技承包,以专业协会的产业拓展及技术水平提高和重点科技项目为承包内容,将任务完成情况与行政技术人员的奖惩职称评聘挂钩,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为政府指导农牧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注重调查工作的超前性和实效性,确保调查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7、实行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抓住土地产出效益不高的时机,结合特色产业建设,在确保土地权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鼓励企业、能人、大户返租倒包,合作经营等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发展500-10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凸现土地集约经营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全市现有土地流转面积万亩,占总承包地的%。实施土地流转后,原土地所有者不仅可以从流转土地上每亩收入110-150元,年可获得流转总收入万元,还可以通过外出务工获得一份收益。获得流转土地的经营者,由于实现了规模经营,也因此增加了规模效益。政治思想: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办发[2007]32号文件精神,市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工作特点,能够学习农机、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在思想行动上与市委保持一致,立足于新实践和新发展,勤于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廉洁自律:注重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坚持政治学习。注重自身改造,做到政治上不说糊话、不做出格的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珍惜岗位,热爱本职,勤业敬业,用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公务员的标准经常要求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自觉遵守中央和上级党委有关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牢记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操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12全文查看本人能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于3月26日入驻该村开展工作,为尽快找准该村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认真听取了乡党委、及村两委班子的情况介绍,制定完成驻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本着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收入和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
理念,牢固树立“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民本意识,为推进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我驻村工作组,又先后多次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并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上摸清了村情、社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基本情况:恰夏乡切特吉也克村位于恰夏乡以南15公里处,全村拥有耕地面积58117亩,共有393户,1841人,人均耕地平均26.72亩。牲畜存栏3580头(只),其中:牛430头,羊3150只。种植500余亩中等户有13户,1000亩大户有5户,集体机动地5002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脆弱,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种植业结构和群众收入。该村支柱产业尚不明晰,特色经济尚未形成,基本上沿袭了以往的种植模式,常年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甜菜、打瓜等。
一、当前制约切特吉也克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近两年,该村农民收入进入了艰难爬坡阶段。受市场、价格双重制约和投入的增长,打瓜等传统产业优势淡化,效益呈下滑趋势,收入支柱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养殖以及特色等新型产业发展缓慢,受投入、技术、销售、引导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增收效应不够明显,特色优势未能转化为农民的增收支柱;劳务等非农收入低而不稳,工资性收入变数大,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例不足10%。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低而散、小而全的传统农耕经营方式束缚了农民的创新发展。曾经解放农村生产力,激发农村活力的土地双层经营制度,面对当前产业化运行、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其弊端日趋显现。户户包地,家家种田,影响的不仅是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而且直接制约了农民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效益创新和就业观念的创新。开发投入怕担风险,离土经营怕丢地权,外出务工怕不安全,与发达地区农民相比,观念上的差距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
2、相对较高的土地占有和收入水平弱化了农民的增收动力。切特吉也克村农民人均耕地、务农收入均高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不少农户因此满足于守土经营,温饱有余,也因为温饱有余,因而抬升了对效益的预期心理,一般的效益已难以激发农民的创业欲望。特别是基本平等的生活状况,不仅养成了农民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且思想上产生惰性,弱化了他们比着富的竞争意识。目前村文化设施十分齐全(办公桌椅、电教设备)但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其原因不是政府部门没做工作,而是农民自己不愿来参加技术培训(包括技术人员讲课、观看电教片)这也是一个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也体现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素质偏低,自我满足的现象。
3、松散的组织运作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升。农业效益的提升,根本途经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生产的组织化运作。由于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多,缺乏有效的流转机制,造成土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统价销售等诸多困难难以有效解决,农户的分散经营由于利益关系松散而难以集中。因为农民和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关系尚未真正形成,因而造成合同、契约、订单缺
延伸阅读:
农机局对2009年机插秧推广育插秧的工作汇报我县今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围绕“水稻高产示范和农民节本增收”工作主线,坚持“增产增收”推广宗旨,按照“农户满...
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今年2月份,××县县委在全县确定了1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安排15个县直机关派出工作队进驻,从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开展为期一年的扶持。通过完成领导班子...
2015年新农村建设个人驻村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四村”建设为载体,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
市园林局驻村工作队驻村摸底调查汇报市园林局驻村工作队驻村摸底调查汇报 市园林局驻村工作队驻*村摸底调查汇报 局领导: 根据市驻村办要求和局领导安排,3月6日,我们到达驻村所在地**村。当日上午,店子乡党委书记王...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要求我到吕良镇花园村挂钩帮扶,接到通知后,我能按时到村报到并按要求驻村工作。为期两周调研中,我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部分村组老干部,和吕...
农机局科学发展观总结报告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要求,按照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部署, 自治区农机局在自治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和第八指导检查组、农业厅学习实践活动领...
关于驻村宣讲17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汇报关于驻村开展宣讲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安办字[2008]52号《关于选派万名干部驻村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宣讲组一行4...
2015年度个人驻村工作总结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工作部署,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作;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是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年度工作总结一、挂钩点基本村情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组织机构 为统筹各队工作,加强对各队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驻村工作队及时与挂钩点农场XX一至八队取得联系,并召开见面会,协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