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思考

04月01日 编辑 fanwen51.com

[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近年来,中卫市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和载体,努力寻求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实现形式和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党建工作协...+阅读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形成。当时我们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方面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另一方面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形成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包括城乡分割的建设投入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生活福利制度及市场交易制度等,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收入和消费、

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城乡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距,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为了把这个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理论界和执政者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早在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时期,欧文,傅立叶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概念,马克思也提出要根据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消灭不合理分工,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当然马克思所说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在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为前提的城乡一体化。所以,城乡二元结构是历史的产物,城乡对立和分割,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在将近二百多年以前就有很多人提出来了,并且提出了解决的设想和方案。按照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700-1500美元之间,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30%,城市人口超过50%,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农业和工业处于平等发展机会和权利,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再是农业,也不需要从农业吸收资本等要素去推动工业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由农业转为工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成为了工业反哺对象,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基于这个规律,如果不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着手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就会导致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国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还比较远。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大的难点。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化滞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三农”不强,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就失去前提,建设和谐社会就没有基础,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突破就“三农”论“三农”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长期稳定。

(二)统筹城乡是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内需带动战略的需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的购买力过低,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买方市场水平低,城市市场饱和与工业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具有二三产业劳动技能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安居乐业,促进农村型消费向城市型消费转变;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购买力,启动农村市场。因此,统筹城乡就成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战略,它不仅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也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效利用城市与乡村天然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不同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有效地促进内需带动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2全文查看三)统筹城乡是城市本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的需要。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撑,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统筹城乡发展,广大农村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工业消费资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有助于克服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较为突出的资源短缺等约束。同时,我国的工业化、现

代化建设建立在自身产业比较齐全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各大部类之间、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因此,城乡统筹协调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不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水平的需要。

二、城乡统筹的本质及主要内容理想化的城乡统筹,在理论上讲,应该是通过统筹,使城乡资源条件基本一致,生存发展及市场环境条件不存在巨大差异,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国民待遇。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口和资源配置并非处于一种均质化的状态,事实上,城市和乡村无论资源禀赋、生存发展环境及外部支撑条件都存在巨大差异。正因为存在这些差异,所以要全面实施城乡统筹,需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通过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投入统筹、体制统筹、政策统筹等,逐步尽可能实现城乡居民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平等化的经济权利、基本均等的消费支出能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出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的本质就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之上,政府根据缩小城乡差距的实际需要,在二次分配和制度安排中统筹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时间不长,还有很多路要走,理论界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和措施也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和归类方法,包括规划统筹、资源统筹、产业统筹、投入统筹、福利统筹、市场统筹、环境统筹、政策统筹、制度统筹等方方面面。要有效地利用理论指导城乡统筹,就应对统筹的内容和措施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城乡统筹可以系统地划分为:“分配统筹、发展统筹、市场统筹和制度统筹”四个大的方面。分配统筹是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人民享有生存权、福利权、共享公共服务权、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权的关键;发展统筹是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发展要素,推动产业互动、工农互补、城乡共荣;市场统筹就是尊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尽量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城乡统筹问题;制度统筹就是要把城市和乡村放在平等的地位并尽可能考虑农业的公益性,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建立长效稳定的建设发展和帮扶机制,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保障城乡统筹顺利实现。以上四个统筹,从不同的侧面重点解决了城乡统筹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的工作系统。总体来看,分配统筹是关键,发展统筹是动力,市场统筹是手段,制度统筹是保障。分配统筹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发展失衡、市场失效、分配不公的重要补充,是稳定协调与竞争效率之间重要的调节手段;发展统筹是整个统筹系统实现统筹的基础;市场统筹是提高城乡统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机制;制度统筹是整个城乡统筹系统持续、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三、科学统筹,共建和谐通过对城乡统筹的本质、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提高统筹效率,实现科学统筹,应该准确把握统筹规律,积极探索统筹模式,提高统筹质量和水平。

(一)科学进行分配统筹,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投资分配上表现为“重工轻农”。大多数农村经济薄弱,许多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基层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公众福利,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有的甚至连基本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城乡发展不仅需要统筹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统筹条件,同时,农业本身也具有公益性,属弱质产业,所以,国民经济二次分配不仅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城乡统筹的关键和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分配统筹在经济补偿意义上是实施统筹的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补救和保障措施。一是统筹生存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的供养体制,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扶贫、困难群体救济救助,切实解决农村居民的生存问题;二是统筹福利权益。统筹解决城乡居民的劳动社保、就业、保险、住房、敬老养老等问题;三是统筹社会事业。主要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见发展统筹)。除此之外,还有大江大河治理、生存环境建设、粮食安全、乡村文化传承、社区稳定和边防安全等。上述内容均属分配统筹的范畴,分配统筹是所有统筹中能够直接有效地达到统筹目的一种统筹措施,许多基本的分配统筹事项也是国家和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是应该提供的起码的也是必须的公共服务。分配统筹是国民经济分配中缩小巨大差距的有效措施,既是统筹工作的关键,也是对统筹的基本要求。它具有及时、现实、高效,具有照顾当前并兼顾长远的积极作用。所以分配统筹是城乡统筹的关键,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保障。分配统筹的力度和水平应当根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来确定,根据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前的分配统筹应该是“低水平、广覆盖、差距统筹和加大基本统筹(生存保障、福利统筹等)”。当然,在强调分配统筹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福利化和平均化,忽视效率的做法。

(二)以发展统筹为动力,推动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含义明确地指出了统筹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性选择,强调政府在科学发展中通盘筹划的主导作用。当前,应该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城市、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普遍提高为目标,通过统筹建立动力机制,使城乡环境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联系更加紧密。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当前,统筹城乡主要面临规划的缺位、缺失、滞后或规划的虚化、缺乏刚性约束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编制区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规划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破除厚城薄乡、二元结构的旧观念,树立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新理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发挥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辐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对城镇发展的支持帮助作用;既要注重刚性约束,又要体现灵活运用;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当然,也要因地因市场制宜注重农业内部规划。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条件。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条件。具体工作中,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调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商业网点的建设步伐,提升农村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投入。投入是发展统筹的关键,做好投入统筹就是要整合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落实福利权益投入等方面体现城乡平等。首先,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培养和保护市场主体,推动农业创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宽行政许可,减少注册限制,降低项目信贷资本金比例,加大政策性融资扶持;加大产业投资补贴,尽可能动员市场主体参与农业投资创业。其次,应构建和落实“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财政投入体制,保证财政对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社会事业、生产发展、为“三农”服务的投入,并不断提高投入的总体水平。4.统筹城乡发展要素保障。要素市场缺失或被异化是农村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要进行城乡要素市场统筹:一是要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除了要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或农村优先使用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而外,更重要的是必须着手解决农业发展中市场缺位或市场供给不足的,但又是必须和关键稀缺的要素,包括:人才、科技、金融、保险、担保、投资、信息、村社干部务工、自治组织建设、中介事业等。5.统筹农村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农业属公益性的弱质产业,需要在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最低农产品保护价、生产补贴或国际通行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行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收入,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整体竞争能力,使承担部分公益职能的农业在相对均衡的公共补贴和扶助的基础上,能够与工业和服务业站在基本同等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基础上健康发展。

(三)以市场统筹为手段,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我国的城乡统筹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的,综合配置资源,市场是主要的、基础性的,也是最有效率的。政府首先要由市场发挥效力,然后再补充市场“失灵”的部分,增加公共投入。一是广泛参与市场分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统筹城乡比较优势,准确进行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主动参与区际分工、并尽可能融入国际大市场。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打破市场壁垒,精简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政府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培育城乡统一的大市场上。三是培育要素市场。当前,农业产品市场比较发达,而缺乏要素高级市场,金融、担保、风险投资、信贷、人才、科技、知识产权、信息等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在统筹发展上,应在培育要素市场方面进行支持和帮助,包括培养市场主体、补充稀缺要素,并充分考虑其涉农的公益性建立明确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建立运作规范、竞争有序的公益性要素市场,全力构建城乡统筹、创业机会均等、投资收益均衡、工农互助、相互带动的健全的市场体系。

(四)以制度统筹作保障,建立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制度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成因。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公共产品对农民的排斥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的缺失、垄断的市场结构与残缺的产权制度构成了农村“制度贫困”的主要内容,农村的“制度贫困”尤甚于经济贫困,“农民,走在经济发展的边缘”。根据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行“制度统筹”。一是提高农村内部制度体系的效率。根据我国实际,抓好农业和农村内部自身制度的统筹和完善,主要包括土地承包与经营权流转制度、林权及流转制度、人口再生产和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等。二是建立城乡平等的制度体系。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财政金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三是建立城乡平等的投入制度。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和扶助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相同的社会公共品。改变公共投入的“城市偏向”为“三农”倾向。四是推进城乡统筹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长效的体制和机制,把缩小城乡投入差距提高到制度和法律、法规层面,为城乡居民平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农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村持续繁荣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总之,制度统筹是从体制机制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保障,也是建立城乡统筹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城乡统筹仍然要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的经济基础。从现阶段的城乡统筹来看,总体来讲,既有统筹不力,但也存在统筹难度大、发展不足等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比如粮食直补、农村低保等已列入统筹,但标准非常低,基本上流于形式,不是统筹不到位,本质上是统筹无力到位。所以城乡统筹仍然要加快工业和城市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本身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将依靠快速的工业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又好又快地发展,只能扬长补短,不能抑长补短。二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能为农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城乡统筹才能更多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才能更多地为留在农村的人口提供更多的人均资源,才能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大的市场份额。转移一个农村人口就减少一个农产品生产者,增加一个农产品消费者,所以统筹城乡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从积极方面看,我国当前出现的民工荒、民工工资上涨、副食品价格上涨,就与政府实施的最低民工工资、保障农产品最低保护价等规定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异曲同工,这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给“三农”所作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三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是落实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保障。统筹城乡发展不是简单的平衡城乡的差异,而是要具体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所以,只有城市和工业本身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实现扶农助农建设新农村的目的。2.城乡统筹不是“城郊统筹”城乡统筹不是“城郊统筹”,不能把城郊地区、部分旅游风景区、有突出投入或重大项目带动的周边地区视为“普遍意义的乡村”,不能把这些地区的统筹经验作为城乡统筹的“典型代表”。一是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城郊地区和真正意义的农村在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人口素质、产业可选择范围等等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城郊有进行城镇化的条件,属于未来城市都市化的范畴,在规划建设中纳入城市建设一体化考虑,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但城郊统筹的模式和方法不能广泛地运用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因此,在城郊适用的统筹经验不一定在最广大的农村适用。二是不利于探索城乡统筹的本质规律。城乡统筹不能停留在示范点的建设上,应该在面上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否则,就会蒙蔽我们的视野,不利于全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律的总结。三是不符合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要求。城市和乡村本身就不是同质的东西,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城市和乡村作为一种非均质的地域经济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受各自特定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制约,其产业发展、功能形态以及生活习俗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城市和乡村仍然是两个异质性系统。把城郊建成了城市,不能说明在更大范围就没有乡村了,事实上,把中国广大的农村都建设成城镇根本就不现实,也做不到,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3.城乡统筹一定要注意效率城乡统筹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总体均衡、协调和高效,但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地方陷入城乡均衡发展和资源分散配置的误区。著名经济学家陈淮说过,“村村通、广覆盖,不留死角”的模式并不经济也不可能。由于受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我国农村人口空间布局极其分散,属典型的传统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模式。当国民经济因规模效益递增而主要选择以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经济选择以相对集中规模经营为特征作为主要空间资源配置方式时,再人为地在空间上强制性地分散配置资源,就会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影响国民经济总体效率。一是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作为重要任务,鼓励进城务工人员或以其它原因愿意进城的人员在城市落户,城市政府应当放松政策管制,为愿意进城并有条件进城入户的农业人口提供政策支持。加快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及时进行行政村区划的调整,按照适度规模、有利发展,尊重民意、依法操作的原则,解决农村人口居住过于分散的问题。开展撤村建居工作,将城郊城中村改为社区。开展特定意义贫困边远民族移民、生态移民、特困户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程移民等,统筹人口空间布局,提高资源综合配置效益。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将不宜农牧的地区列入生态环境保护区,或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有的旅游等生态经济产业。三是提高公共投入绩效。应模拟市场机制或直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公共投入管理,提高公共投入绩效。当然,统筹效率还包括统筹协调后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4.全面统筹与注重分配统筹和分阶段统筹的问题分配统筹是城乡统筹的需要,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国家实施内需带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统筹中,分配统筹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在不适宜开展统筹或统筹低效率的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按照统筹标准加大投入是不经济也不现实的,没有哪个政府愚蠢到要为一户山顶上的掉野农户花几百万元修一条公路或架若干桥梁而不考虑搬迁移民。如果忽视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后人口资源配置必将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科学地使用统筹手段,最终将导致人口空间布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向城市集中,使一次性的发展统筹投入贬值并最终失去价值。为了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最经济实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分配统筹来解决这些人的现实生存和福利问题,在人口统筹布局条件成熟后,再移民进城,或以务工、嫁娶、投亲等多种方式渐进地实现人口布局相对集中而实现全面统筹。所以说,应当科学地利用分配工具或分配统筹,灵活解决全面统筹中尤其是发展统筹、建设统筹中成本高、效率低的特殊群体和区域问题,灵活地解决在推进远期统筹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当前失衡和城乡差距中的具体问题。分配统筹不仅实现统筹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同阶段实现国家效率的关键措施。5.制度和体制的突破是城乡统筹研究的重点统筹城乡发展是农村推进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又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目前,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或城乡综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比较好的地区应该在东部发达地区,而国家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选择在西部的成渝两地,因此,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建设发展高水平的经济示范区,而首要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实现统筹协调、均衡互动的体制和机制的突破,探讨构建国家社会管理、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宏观调控新体制,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解决稳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可以这样说,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如果不在制度体制上寻求突破,很难得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达到了目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可以肯定,步子再大一点也不会出现当年“向阳村和小岗村困境”,相反,倒是有了方法,需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求实的精神。例如在户籍制度问题上,石家庄等大城市,打开城门以后并未出现城市人口的暴涨,“平稳良性”的结果已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目前出现的“民工荒”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部分农民工因缺乏生存技能又回到了家乡。世界各国放户籍管理已有很多成功的例证,只有我国和朝鲜限制农村人口进城。当然,制度创新也非朝夕之功,既要突出重点,更要注重系统的组织和完善,兼顾公平效率、发展稳定。总之,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整个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要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所作的一些粗浅探讨,也旨在抛砖引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实效,需要更多的人去研究、去实践。 12全文查看我国

延伸阅读:

2010年镇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汇报材料2010年,全镇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以来,按照“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体要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入手,把综合整治工作与社...

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的汇报材料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市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社会主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汇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中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村庄、集镇、建制...

关于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汇报材料凉山州围绕全面提升阶段“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治理目标,切实找准着力点,增添新举措,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

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情况工作总结报告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关于转发〈中共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关于认真做好春节期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局紧紧围绕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一、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新平县西南面,哀牢山脉中断东麓,西北同思茅地区的镇沅县接壤,东面同墨江县和新平县建兴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新平县城150公里,离玉溪市政府所在地260公里...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报告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涿鹿这样一...

我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工作汇报2009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按照强化基础抓建设,疏堵结合抓管理,标本兼治抓规范的原则,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使城区...

建设规划局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自查报告为确保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取得实效,根据省建设厅、监察厅《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的通知》(粤建规字[2008]57号)和市规划建设局、监察局《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