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阅读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
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
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 12全文查看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
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00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广大回民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政府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平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兑现工作、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12全文查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
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
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
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00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广大回民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政府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平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兑现工作、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
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
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增收致富和产业培育工作报告二、农民增收致富存在的困难 1、观念上创新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在思想上还是比较保守。虽然他们想富愿望强烈,但一旦遇到挫折便易产生退缩的想法,缺乏敢冲、敢干、敢冒风险、...
畜牧兽医2009年上半年管理增收工作总结2009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正确指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的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结构调...
2016年村“农户增收计划行动”上半年工作总结一、摸清底子、制定计划 辛家庄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66户1003人。有耕地3800多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全村共有党员23名,下派大学生“村官”1名,村“两委会”班子、村民监...
县万元增收计划汇报会上的汇报材料文章标题:县万元增收计划汇报会上的汇报材料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万元增收计划”奋斗目标 各位领导: 按照 会议的安排,我将旧县镇近段时间落实“万元增收计划”的情况作...
办事处关于农民增收工作的汇报相台街道办事处下辖六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6197户村民,总人口17830人,其中农业人口15090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8998人,农村现有耕地1860亩,人均耕地0.13亩,2003年人均年纯...
市2010年抗旱减灾增收工作汇报2009年,我市遇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春旱、夏旱、伏旱接踵而来,尤其是伏旱,给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面对干旱灾害,各级党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镇政府关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开展情况的汇报为实施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贯彻落实。 一是广泛宣传、强化责任。3月14日,镇召开了由各村(居)两委成员,村(居)民小组组长,县、镇人大代表,镇机关...
关于电信局增收节支情况的汇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增收节支会议精神,我局对增收节支工作进行了认真的部署落实,及时转变工作重点,逐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提高投资效益,实现了增量增收...
高速公路收费部门增收堵漏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高速公路收费部门增收堵漏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 勤学勤查增收堵漏——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各位同行大家好,十分高兴参加这次交流会。 自2004年5月份全国开始进行超限超载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