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03月31日 编辑 fanwen51.com

[2008年乡镇后进村整治建设工作总结]为强化**村后进村整治工作目标的责任落实,**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然后,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整治方案,着实、着力加强对后进村的整治领导力度,加强后进村的整治工作。 一...+阅读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道县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实行重点转化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后”与“难”的主要表现

难点之一:支部班子弱,干

部素质低,工作开展难

一是两委班子“软、弱、瘫、散、缺”,战斗力不强,村里各项工作基本无人管事。初,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有5个村支两委班子不全。特别是有个别村没有一个村干部真正管事,导致上级有关精神传达不下来,村里的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二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低化、作用弱化,发挥不了模范带头作用。据调查,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共有38名村干部,35岁以下的只有2名,占总数的5.26%;初中及以下文化的23人,占60.52%。195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就达83人,占42.56%;35岁以下的只有13名,占6.6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83人,占42.56%。其中有4个村,没有一个35岁以下的党员。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中事务无章理事,村里账目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据调查,后进村之所以工作“落后”,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村里帐目不清而引起的,特别是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由于村里财务不公开,账目不清楚,因而群众意见很大。“断头账”比较多。由于村干部异动后,财务不打移交,新官又不理旧账,村里都是些“断头账”,也无法清理。有的村里换了几届班子,但都没有结下帐来,留下了许多后患。

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村级负债重,实事兴办难

村集体经济为空白,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村里运转艰难,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只有1个村有2万多元集体收入,其它9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更让人担忧的是,这9个村中都有几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负债。据统计,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平均每村负债10.84万元,实事兴办十分难。

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社会稳定难

一是部分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连公民的基本义务都不尽,村里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村干部反映,现在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只有任务,没有手段,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农民,靠说服教育难见成效,来点硬的又触及“高压线”,从而导致矛盾重重,工作无所适从。有的农民故意出难题,找岔子。更有甚者个别村民为非作歹,打击报复村干部,导致村干部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二是个别村宗族势力把持农村政权,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近几年来,农村的家族观念回升,宗教势力亦有所抬头,直接影响着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据调查,大部分后进村的形成原因都与家族之间明争暗斗有关。三是部分卸任干部思想有情绪,对工作有一定阻力。有的村干部被免职后,一直不交公章,并且还煽动群众和现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对抗,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四是热点难点问题多,矛盾难化解。广大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党建、经济工作,还是计生、综治工作,到了基层,都是中心工作,都是硬任务,每项工作都松懈不得,加上山林水土纠纷等,农村工作可谓矛盾重重,但村干部权小位轻,对很多工作有心无力,推动不下,解决不了。

难点之四: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干部培养难

一是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现职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不想当,一些村干部因此产生了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社会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干部感到工作没奔头,不愿当。首先,政治上没奔头。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大部分村干部的报酬偏低,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致使村里一些有才有能的中青年农民宁愿外出务工经商或当平民,也不愿当村干部。三是后备干部成长困难,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无人当。一方面,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一些村的年轻人尤其是经济能人外流严重,难以培养。有的村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小,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也干不长。另一方面,部分现任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这些村支书怕“培养了苗子,丢掉了位子”,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还有的村支部党员内部闹派系,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对发展党员求全责备,把一些优秀人才关在了“党门”之外。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大多数村几年难发展一个党员。由于平时村里没有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造成“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前”与“进”的对策措施

针对后进村与难管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近年来,道县结合实际,六措并举,切实解决村 12全文查看党支部“合力、能力、实力、阻力、活力、动力”问题。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均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做到了“有人抓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能办事、有心做事”。

1、在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环境上抓深入,切实解决“合力”问题,做到“有人抓事”。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细化、量化

、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了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工作目标,把转化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关键作用,采取“领导办点、部门联村、三级联创”的办法,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驻村小组联系领导由20名县级领导担任,分管领导由10名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担任,每个村有4-6个县直单位作为后盾单位。二是严格考核,明确奖惩。按照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后进村与难管村及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形成了转化工作“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三是全面整治,典型引路。根据全县10个后进村、难管村的具体情况,县乡两级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进行了一次认真、彻底、全方位的转化帮扶。转化的重点是治瘫、治乱、治散、治穷。对5个工作难以开展的支部进行了重点调整,从县乡机关干部中下派了4名同志到村里任第一支书。工作中,重点培养转化效果好的村,做到以点带面。

2、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出新招,切实解决好“能力”问题,做到“有人管事”。在农村大力开展“三培养一健全”活动,即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一是“两推一选”配班子。大力推行党内民主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二是“公开选拔”强班子。通过外部引进、机关下派、从复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等途径选贤任能,进一步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逐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依照法律选班子。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那些办事公道、群众拥护、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四是重点整顿建班子。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后进村、难管村转化帮扶,对问题较突出的村班子进行及时调整,配齐配强。过多种途径,近三年来,全县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共调整村支书1人,下派第一支书4人,调整村支两委成员7人,培养村组后备干部26人。

3、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上寻良策,切实解决好“实力”问题,做到“有钱办事”。首先,加强对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近三年来,道县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报告12场次,开展种养专题培训16场,分两批组织40余名干部群众到本县产业基地学习,组织10名村支书到县委党校学习,使干部群众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其次,因地制宜,选准致富路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开辟多种增收渠道。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调整产业面积2600亩,引进推广新技术12项。村群众人均年纯收入增加800元左右,收入明显增加,村集体经济平均增加2千多元,有了新的突破。

4、在实现规范管理上花力气,切实解决好“阻力”问题,做到“有章理事”。村级财务“不明不白”是群众普遍关注、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县委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直接组织纪检、经管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帮助清理。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重大村务先由“村两委班子酝酿形成初步意见,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议事机制。真正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时间及时、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监督有力,还群众一个明白。

5、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活力”问题,做到“有能办事”。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在选好配强村干部上下功夫。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选好配强村干部。二是采取多种途径,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面对当前存在“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分层次强化对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双带”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来,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村支书均在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提高了村支书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6、在提高村干部各种待遇上抓落实,切实解决好“动力”问题,做到“有心做事”。本着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对农村干部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从工作、生活上多角度地关心爱护他们。在经济上,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目前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村干部均实现了工资打卡发放,村支书、村主任每人每月240元,村秘书、村专干每人每月200元,其中柑子园乡粮林村支书与村主任一肩挑,每月发放工资360元。同时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与政绩档案,做好村支书、村主任的社会养老保险以及离任村主干的生活困难补贴工作,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共有20名离任村支书、村主任享受了每人每月30元的生活困难补贴,1名村支书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极大地调动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到了“有心做事”。(中共道县县委组织部)

12全文查看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道县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实行重点转化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后”与“难”的主要表现

难点之一:支部班子弱,干

部素质低,工作开展难

一是两委班子“软、弱、瘫、散、缺”,战斗力不强,村里各项工作基本无人管事。初,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有5个村支两委班子不全。特别是有个别村没有一个村干部真正管事,导致上级有关精神传达不下来,村里的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二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低化、作用弱化,发挥不了模范带头作用。据调查,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共有38名村干部,35岁以下的只有2名,占总数的5.26%;初中及以下文化的23人,占60.52%。195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就达83人,占42.56%;35岁以下的只有13名,占6.6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83人,占42.56%。其中有4个村,没有一个35岁以下的党员。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中事务无章理事,村里账目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据调查,后进村之所以工作“落后”,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村里帐目不清而引起的,特别是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由于村里财务不公开,账目不清楚,因而群众意见很大。“断头账”比较多。由于村干部异动后,财务不打移交,新官又不理旧账,村里都是些“断头账”,也无法清理。有的村里换了几届班子,但都没有结下帐来,留下了许多后患。

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村级负债重,实事兴办难

村集体经济为空白,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村里运转艰难,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只有1个村有2万多元集体收入,其它9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更让人担忧的是,这9个村中都有几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负债。据统计,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平均每村负债10.84万元,实事兴办十分难。

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社会稳定难

一是部分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连公民的基本义务都不尽,村里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村干部反映,现在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只有任务,没有手段,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农民,靠说服教育难见成效,来点硬的又触及“高压线”,从而导致矛盾重重,工作无所适从。有的农民故意出难题,找岔子。更有甚者个别村民为非作歹,打击报复村干部,导致村干部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二是个别村宗族势力把持农村政权,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近几年来,农村的家族观念回升,宗教势力亦有所抬头,直接影响着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据调查,大部分后进村的形成原因都与家族之间明争暗斗有关。三是部分卸任干部思想有情绪,对工作有一定阻力。有的村干部被免职后,一直不交公章,并且还煽动群众和现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对抗,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四是热点难点问题多,矛盾难化解。广大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党建、经济工作,还是计生、综治工作,到了基层,都是中心工作,都是硬任务,每项工作都松懈不得,加上山林水土纠纷等,农村工作可谓矛盾重重,但村干部权小位轻,对很多工作有心无力,推动不下,解决不了。

难点之四: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干部培养难

一是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现职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不想当,一些村干部因此产生了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社会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干部感到工作没奔头,不愿当。首先,政治上没奔头。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大部分村干部的报酬偏低,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致使村里一些有才有能的中青年农民宁愿外出务工经商或当平民,也不愿当村干部。三是后备干部成长困难,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无人当。一方面,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一些村的年轻人尤其是经济能人外流严重,难以培养。有的村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小,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也干不长。另一方面,部分现任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这些村支书怕“培养了苗子,丢掉了位子”,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还有的村支部党员内部闹派系,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对发展党员求全责备,把一些优秀人才关在了“党门”之外。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大多数村几年难发展一个党员。由于平时村里没有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造成“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前”与“进”的对策措施

针对后进村与难管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近年来,道县结合实际,六措并举,切实解决村[]党支部“合力、能力、实力、阻力、活力、动力”问题。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均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做到了“有人抓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能办事、有心做事”。

1、在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环境上抓深入,切实解决“合力”问题,做到“有人抓事”。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细化、量化

、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了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工作目标,把转化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关键作用,采取“领导办点、部门联村、三级联创”的办法,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驻村小组联系领导由20名县级领导担任,分管领导由10名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担任,每个村有4-6个县直单位作为后盾单位。二是严格考核,明确奖惩。按照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后进村与难管村及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形成了转化工作“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三是全面整治,典型引路。根据全县10个后进村、难管村的具体情况,县乡两级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进行了一次认真、彻底、全方位的转化帮扶。转化的重点是治瘫、治乱、治散、治穷。对5个工作难以开展的支部进行了重点调整,从县乡机关干部中下派了4名同志到村里任第一支书。工作中,重点培养转化效果好的村,做到以点带面。

2、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出新招,切实解决好“能力”问题,做到“有人管事”。在农村大力开展“三培养一健全”活动,即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一是“两推一选”配班子。大力推行党内民主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二是“公开选拔”强班子。通过外部引进、机关下派、从复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等途径选贤任能,进一步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逐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依照法律选班子。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那些办事公道、群众拥护、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四是重点整顿建班子。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后进村、难管村转化帮扶,对问题较突出的村班子进行及时调整,配齐配强。过多种途径,近三年来,全县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共调整村支书1人,下派第一支书4人,调整村支两委成员7人,培养村组后备干部26人。

3、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上寻良策,切实解决好“实力”问题,做到“有钱办事”。首先,加强对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近三年来,道县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报告12场次,开展种养专题培训16场,分两批组织40余名干部群众到本县产业基地学习,组织10名村支书到县委党校学习,使干部群众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其次,因地制宜,选准致富路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开辟多种增收渠道。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调整产业面积2600亩,引进推广新技术12项。村群众人均年纯收入增加800元左右,收入明显增加,村集体经济平均增加2千多元,有了新的突破。

4、在实现规范管理上花力气,切实解决好“阻力”问题,做到“有章理事”。村级财务“不明不白”是群众普遍关注、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县委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直接组织纪检、经管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帮助清理。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重大村务先由“村两委班子酝酿形成初步意见,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议事机制。真正做到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时间及时、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监督有力,还群众一个明白。

5、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活力”问题,做到“有能办事”。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在选好配强村干部上下功夫。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选好配强村干部。二是采取多种途径,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面对当前存在“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分层次强化对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双带”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来,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村支书均在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提高了村支书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6、在提高村干部各种待遇上抓落实,切实解决好“动力”问题,做到“有心做事”。本着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对农村干部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从工作、生活上多角度地关心爱护他们。在经济上,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目前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村干部均实现了工资打卡发放,村支书、村主任每人每月240元,村秘书、村专干每人每月200元,其中柑子园乡粮林村支书与村主任一肩挑,每月发放工资360元。同时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与政绩档案,做好村支书、村主任的社会养老保险以及离任村主干的生活困难补贴工作,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共有20名离任村支书、村主任享受了每人每月30元的生活困难补贴,1名村支书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极大地调动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到了“有心做事”。(中共道县县委组织部)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道县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实行重点转化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后”与“难”的主要表现

难点之一:支部班子弱,干

部素质低,工作开展难

一是两委班子“软、弱、瘫、散、缺”,战斗力不强,村里各项工作基本无人管事。初,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有5个村支两委班子不全。特别是有个别村没有一个村干部真正管事,导致上级有关精神传达不下来,村里的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二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低化、作用弱化,发挥不了模范带头作用。据调查,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共有38名村干部,35岁以下的只有2名,占总数的5.26%;初中及以下文化的23人,占60.52%。195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就达83人,占42.56%;35岁以下的只有13名,占6.6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83人,占42.56%。其中有4个村,没有一个35岁以下的党员。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中事务无章理事,村里账目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据调查,后进村之所以工作“落后”,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村里帐目不清而引起的,特别是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由于村里财务不公开,账目不清楚,因而群众意见很大。“断头账”比较多。由于村干部异动后,财务不打移交,新官又不理旧账,村里都是些“断头账”,也无法清理。有的村里换了几届班子,但都没有结下帐来,留下了许多后患。

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村级负债重,实事兴办难

村集体经济为空白,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村里运转艰难,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只有1个村有2万多元集体收入,其它9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更让人担忧的是,这9个村中都有几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负债。据统计,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平均每村负债10.84万元,实事兴办十分难。

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社会稳定难

一是部分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连公民的基本义务都不尽,村里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村干部反映,现在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只有任务,没有手段,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农民,靠说服教育难见成效,来点硬的又触及“高压线”,从而导致矛盾重重,工作无所适从。有的农民故意出难题,找岔子。更有甚者个别村民为非作歹,打击报复村干部,导致村干部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二是个别村宗族势力把持农村政权,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近几年来,农村的家族观念回升,宗教势力亦有所抬头,直接影响着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据调查,大部分后进村的形成原因都与家族之间明争暗斗有关。三是部分卸任干部思想有情绪,对工作有一定阻力。有的村干部被免职后,一直不交公章,并且还煽动群众和现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对抗,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四是热点难点问题多,矛盾难化解。广大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党建、经济工作,还是计生、综治工作,到了基层,都是中心工作,都是硬任务,每项工作都松懈不得,加上山林水土纠纷等,农村工作可谓矛盾重重,但村干部权小位轻,对很多工作有心无力,推动不下,解决不了。

难点之四: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干部培养难

一是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现职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不想当,一些村干部因此产生了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社会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干部感到工作没奔头,不愿当。首先,政治上没奔头。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大部分村干部的报酬偏低,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致使村里一些有才有能的中青年农民宁愿外出务工经商或当平民,也不愿当村干部。三是后备干部成长困难,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无人当。一方面,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一些村的年轻人尤其是经济

延伸阅读:

乡镇后进村整治建设工作总结为强化**村后进村整治工作目标的责任落实,**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然后,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整治方案,着实、着力加强对后进村的整治领导力度,加强后进村的整治工作。 一...

机关干部到后进村任职情况汇报机关干部到后进村任职情况汇报 为切实解决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今年*月份市结合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新一轮选派**名机关干部到...

交通局帮扶后进村工作总结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后进村整顿工作扎实有效 为确保整顿工作成效,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局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通过去年一年的帮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帮扶工作,...

管村镇建设的乡镇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述职述廉报告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部门同志的通力协作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分管的各项工作,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和廉洁...

县直部门后进村治理转化情况汇报2008年以来,县直部门高度重视后进村的治理转化,强措施、严奖惩、重效果;与全区计生整体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经过前几个月的努力,治理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

后进村集中整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镇后进村集中整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实施方案》(永党组发[2009]42号)文件精神,坚持把开展后进村集中整顿工作作为深化...

2008年后进村整治工作汇报为强化**村后进村整治工作目标的责任落实,**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然后,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整治方案,着实、着力加强对后进村的整治领导力度,加强后进村的整治工作。 一...

关于帮扶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关于帮扶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按照市委组织部、联系办《关于农村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我市“驻联帮解促”活动的有关要求,市纪委监察局分包***...

关于强化后进村、贫困村整顿的调查与思考近几年,我们虽然对全镇的村级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大部分村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但还有几个村出现了反弹,出现反复,又成为我镇的后进村、贫困村,对此我们进行...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