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砂镇生猪养殖业的经验交流]关于朱砂镇生猪养殖业的经验交流 近年来,朱砂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生猪养殖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确立了规定养殖生猪规模养殖业,促进了该镇生猪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他...+阅读
养猪不仅是**县广大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更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县境内气候温和,为生猪的生长和繁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加之四季不断盛产的青绿饲料,为肉猪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饲料来源,既可节约粮食、降低成本,还有利于提高猪肉质量,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需求。前几年,生猪价格一直看好,特别是2004年,生猪价格曾一
度达到每公斤8.4元,尽管饲料成本较高,养猪仍然有利可图,受利益驱动,全县生猪生产大幅度上升。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今年4—5两个月价格急剧下滑,饲料成本则居高不下,农民养殖面临着较大的亏损。
一、当前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及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生猪市场价格
1、仔猪销售价格。通过对各乡镇畜牧市场和农户的摸底调查,各乡镇仔猪销售价格各不相同,最高乡镇为每公斤6元,最低乡镇为每公斤3元,高低差达50。经综合测算,目前全县仔猪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公斤4.6元,比上年同期每公斤11元平均下降6.4元降幅为58.2。
2、肥猪销售价格。目前,全县肥猪每公斤销售价格为5.4元,比上年同期的6.6元平均下降1.2元,降幅为18.2。其中,外三元良杂肥猪每公斤6.2元,比上年同期的6.8元下降0.6元,降幅为8.8,外三元猪价降幅明显小于二元和内三元猪价。
(二)、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1、生产相对过剩,市场供求饱和。**县是一个只有31万人口的小县,其中乡村户数6.8万户,乡村人口26.45万人,城镇人口只有4.55万人,本地市场消费量较小。2005年,全县生猪出栏28.53万头,农民户均出栏4.2头;猪肉产量22832吨,人均达到74公斤。据调查,去年全县生猪外销约10万头,本地市场销售约6万头,农民自食消费12.53万头,自食消费户均达1.84头。由于本地消费市场较小,外地市场又没有完全打开,腊货存量较多,加上鸡、鸭、鱼和其它肉类替代产品增多,猪肉消费相对减少,市场供求基本饱和,从而导致生猪价格下跌。
2、猪肉质量不优,外销渠道不畅。近年来,**县虽然加大了猪的杂交改良工作力度,但其发展速度并不十分太快,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杂交猪约占生猪总量的70,其中外三元良杂仅占20。猪肉质量不优,增加了外销难度,外销量明显减少。元至五月份,全县生猪外销约5万头,较上年同期减少1万头,下降16.7。渠道不畅,外销受阻,增加了本地市场的压力,这是生猪价格下跌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生猪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牧业收入是**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而牧业收入又主要反映为生猪收入,占牧业收入90以上。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33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数的20,略低于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位居第三位,生猪价格下跌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1、仔猪价格下降将使农民人均减少收入26元。2005年末,全县母猪存栏1.48万头,年产仔猪12万头左右,如果仔猪价格继续维持在现有状态的话,每头仔猪按9公斤计算,其收入比上年减少691万元,农民人均减少收入26元。
2、生猪价格下降使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减少149元。按平均每头生猪毛重115公斤计算,因价格降低使每头生猪比上年收入减少138元,在出栏数量相等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全县牧业收入将减少3937万元,农民人均减少149元。
通过以上测算,由于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将直接影响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比上年减少175元左右。
三、促进生猪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重点抓好生猪良种工程建设。按照“市场引导,业主开发,统一治种,适度规模,良种良法,优质优价”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搞好生猪品种改良,不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生猪的质量和效益。
2、加大饲料和兽药的监管力度。在流通渠道的管理上,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饲料、兽药价格的宏观控制,杜绝擅自抬高价格的现象发生。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饲料和兽药市场的检查治理,防止和杜绝劣质饲料、不合格兽药制品进入流通环节。
3、正确把握市场走势,防止生猪市场大起大落。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准确把握时机,做到养猪赚钱时不盲目投入,亏损时不轻言放弃,避免阉割和宰卖种猪、母猪的事件发生,确保生猪生产的稳定。
4、积极开拓外销市场。从目前生猪生产的情况看,全县年销售生猪应在20万头以上,由于本地市场较小,销售的重点应放在外销市场的拓展上。在鼓励现有个体生猪营销户的同时,积极组织有营销经验的下岗职工和乡村能人进行生猪营运,并制定出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和措施,建立对外销售窗口,疏通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对外销售市场,不断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益。
5、加大对生猪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县万吨养猪不仅是**县广大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更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县境内气候温和,为生猪的生长和繁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加之四季不断盛产的青绿饲料,为肉猪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饲料来源,既可节约粮食、降低成本,还有利于提高猪肉质量,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需求。前几年,生猪价格一直看好,特别是2004年,生猪价格曾一度达到每公斤8.4元,尽管饲料成本较高,养猪仍然有利可图,受利益驱动,全县生猪生产大幅度上升。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今年4—5两个月价格急剧下滑,饲料成本则居高不下,农民养殖面临着较大的亏损。
一、当前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及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生猪市场价格
1、仔猪销售价格。通过对各乡镇畜牧市场和农户的摸底调查,各乡镇仔猪销售价格各不相同,最高乡镇为每公斤6元,最低乡镇为每公斤3元,高低差达50。经综合测算,目前全县仔猪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公斤4.6元,比上年同期每公斤11元平均下降6.4元降幅为58.2。
2、肥猪销售价格。目前,全县肥猪每公斤销售价格为5.4元,比上年同期的6.6元平均下降1.2元,降幅为18.2。其中,外三元良杂肥猪每公斤6.2元,比上年同期的6.8元下降0.6元,降幅为8.8,外三元猪价降幅明显小于二元和内三元猪价。
(二)、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1、生产相对过剩,市场供求饱和。**县是一个只有31万人口的小县,其中乡村户数6.8万户,乡村人口26.45万人,城镇人口只有4.55万人,本地市场消费量较小。2005年,全县生猪出栏28.53万头,农民户均出栏4.2头;猪肉产量22832吨,人均达到74公斤。据调查,去年全县生猪外销约10万头,本地市场销售约6万头,农民自食消费12.53万头,自食消费户均达1.84头。由于本地消费市场较小,外地市场又没有完全打开,腊货存量较多,加上鸡、鸭、鱼和其它肉类替代产品增多,猪肉消费相对减少,市场供求基本饱和,从而导致生猪价格下跌。
2、猪肉质量不优,外销渠道不畅。近年来,**县虽然加大了猪的杂交改良工作力度,但其发展速度并不十分太快,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杂交猪约占生猪总量的70,其中外三元良杂仅占20。猪肉质量不优,增加了外销难度,外销量明显减少。元至五月份,全县生猪外销约5万头,较上年同期减少1万头,下降16.7。渠道不畅,外销受阻,增加了本地市场的压力,这是生猪价格下跌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生猪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牧业收入是**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而牧业收入又主要反映为生猪收入,占牧业收入90以上。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33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数的20,略低于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位居第三位,生猪价格下跌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1、仔猪价格下降将使农民人均减少收入26元。2005年末,全县母猪存栏1.48万头,年产仔猪12万头左右,如果仔猪价格继续维持在现有状态的话,每头仔猪按9公斤计算,其收入比上年减少691万元,农民人均减少收入26元。
2、生猪价格下降使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减少149元。按平均每头生猪毛重115公斤计算,因价格降低使每头生猪比上年收入减少138元,在出栏数量相等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全县牧业收入将减少3937万元,农民人均减少149元。
通过以上测算,由于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将直接影响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比上年减少175元左右。
三、促进生猪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重点抓好生猪良种工程建设。按照“市场引导,业主开发,统一治种,适度规模,良种良法,优质优价”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搞好生猪品种改良,不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生猪的质量和效益。
2、加大饲料和兽药的监管力度。在流通渠道的管理上,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饲料、兽药价格的宏观控制,杜绝擅自抬高价格的现象发生。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饲料和兽药市场的检查治理,防止和杜绝劣质饲料、不合格兽药制品进入流通环节。
3、正确把握市场走势,防止生猪市场大起大落。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准确把握时机,做到养猪赚钱时不盲目投入,亏损时不轻言放弃,避免阉割和宰卖种猪、母猪的事件发生,确保生猪生产的稳定。
4、积极开拓外销市场。从目前生猪生产的情况看,全县年销售生猪应在20万头以上,由于本地市场较小,销售的重点应放在外销市场的拓展上。在鼓励现有个体生猪营销户的同时,积极组织有营销经验的下岗职工和乡村能人进行生猪营运,并制定出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和措施,建立对外销售窗口,疏通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对外销售市场,不断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益。
5、加大对生猪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县万吨[page_break]肉联加工企业尽快建成投产。在万吨肉联企业建成投产后,可按照企业 基地 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养殖收购”,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共同体,形成贸易、加工、种养业一条龙,从而推动生猪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进程。与此同时,要提高生猪养殖的防疫和管理水平,不断降低市场风险,切实保护生产者利益,促进全县生猪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延伸阅读:
生猪养殖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生猪养殖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
甲型流感对生猪养殖影响调研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引起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九象范文23: .9xwang.为迅速了解甲型h1n1流感对当前重庆市生猪生产产生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在重庆市二十个生猪养殖大县范...
2009年上半年生猪饲养情况工作总结生猪饲养属“菜蓝子”工程,猪肉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肉食种类,其生产供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最近我们实地走访了一些养猪专业户,结合乡镇畜牧站的介绍和日常统计...
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书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书一 一、生猪养殖项目建议书概述 (一)项目名称:xx县生猪养殖项目 (二)项目建设年限:2年 (三)项目总投资:xx万元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县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对我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思考对我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加快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并把发展生猪产业确定为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在这种发...
乡镇2006年生猪现状及发展简要分析**乡是**市的畜牧业大乡,多年以来**乡尤以生猪为主,曾成为全州生猪饲养最多的乡镇,被誉为“生猪第一乡”,畜牧业经济已为**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乡党委、政府以及各...
如何作好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工作本文作者:(作者:徐全南) 狠抓生猪品种改良 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作者:徐全南) 近年来,我国的生猪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猪价格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左右日益明显起来,围绕生猪产业,国务...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生猪产业在我市畜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是我市农民从事养殖生产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我市乃至全国生猪产业经历了三次价格波动,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波动使我市原本经济基...
当前国内生猪市场若干问题思考建议国内生猪市场自2009年4月份开始出现了罕见的几种反常现象,如:在猪市本应供大于求进入持续亏损的夏季,猪市并未进入全面持续亏损;在传统的三大主产区出现了北方猪价高于南方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