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冯柏俊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技术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他看到了冬种马铃薯确实是农业增收的好路子,于是便下了决心种植马铃薯致富。初期,他一方面向丰江合作社的创始...+阅读
本文作者:刘晓红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杏园乡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杏园乡地处安定、陇西、通渭一区两县交界处,位于安定区东南部。最高海拔2505米,最低海拔2000米,距安定区城区41km,310国道、红马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总流域面积109.4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51300亩,人均耕地5.77亩。辖9个行政村,76个生产合作社,1990户8454人。2007年人均产粮486公斤,人均纯收入1747元。
马铃薯在杏园乡种植历史悠久,生产量大质优,是重要的高产粮菜兼用型农作物,在全乡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杏园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遵循自然规律,紧扣农民增收,坚持“市场拉动、龙头牵动、协会带动、政府推动”的原则,按照“四提四扩”即“提升规模,扩大面积,提升品质,扩充良种,提升品牌,扩大市场,提升加工,扩大贮藏”的总体思路,扩规模、建基地、引良种、扶龙头、活流通,扩贮藏,生产与销售齐抓,品质与规模并举,全乡马铃薯产业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7年种植面积2.6万亩,平均亩产800公斤,总产量达到2万吨,总产值1248万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今年,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万亩,人均3亩以上。建成规模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2万亩,其中万亩点1个。预计平均亩产将达到1000公斤,预计产业总产量将达到3万吨,预计总产值将达到1950万元,预计马铃薯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500元。
一、健全机构,突出领导,以组织抓产业。近年来,面对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工作强度高,处理事务多等实际,乡上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的行政领导小组和由科技副乡长为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处理涉及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各项事务;专门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协会,配备懂农业技术、有农业经验、责任性强、有吃苦精神的农科干部专抓马铃薯种植,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上,把农户及地块焊死靠牢在每个干部身上,并实施与干部的工资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的工作责任制。全乡各级干部坚持早出晚归,创造性、超常规地开展工作,确保了马铃薯种植及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项目的全面完成。同时,乡上党政一把手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地块落实、工作进度以及干部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强化了组织领导,确保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力求到位,以效应促产业。近年来,国家面向“三农”制定出台了诸如粮食直补、帖息贷款等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措施和政策,特别对农村特色产业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和支持。我乡抢抓政策良机,采取多种宣传措施和方法,力求引导农民产生“听、感、看、想、算、干”六种宣传效应。一是以自然村为单位,采取“以会代传”的方式,将中央1号文件以及区、市、区、乡有关惠农政策贯彻落实、传达解读到村组农户乃至到人,让农民去“听”、去“感”,听到国家关于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大决策,从中感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农业发展特别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二是以交易市场为载体,利用马铃薯收购高峰季节和反季节销售时期,让农民去“看”、去“想”,看到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和忙忙碌碌的销售场面,想到以前五斤换一斤的土洋芋现在成了随挖随卖随时就能变成钱的“金豆豆”;想到原来没人要的土洼洼如今成了你争我抢的“银罐罐”;三是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采用与农民拉家常、谈收入的方法,有意识渗透农作物“经济对比帐”,让农民去“算”、去“干”,算在同样年景,同等条件下,马铃薯的亩产收入远远高过了种植其它农作物收入,从中激发农民“干”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以上宣传措施和方法,产生的整体效应是:第一 农民会有意无意地成为马铃薯产业的“宣传品”,能产生“一传
十、十传百、百传千”的宣传效应,强化了宣传队伍,扩大了宣传面,节约了宣传费用,提高了宣传效率;第二 农民会自愿地种植或大面积种植马铃薯,自主或自发地组织经营马铃薯,有利于形成“户户有产业、人人干产业”的良好格局,扩大了产业规模,夯实了产业基础,提升了产业速度,推进了产业进程。
三、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争取项目,以补贴助产业。今年,乡上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种植作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升马铃薯品质和推广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财政补贴、项目整合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并将农资补贴重点向示范片带倾斜,确保物资配套到位。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种植重点片带,在省、区亩均补助项目资金20元的基础上,乡上每亩再增加补助25元,使补贴资金达到所需地膜资金的一半,切实解决了群众自筹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根据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为了加大种植密度,提高种薯产量,在去年调运200吨陇薯3号一级种的基础上,今年又调进陇薯3号一级种30吨,农户相互兑换、自筹良种100吨。
四、强化服务,以技术助产业。马铃薯种植期间,包点干部、技术人员起早贪黑、长期深入田间地头,从整地、施肥、覆膜、种植等各个环节跟踪
指导,特别是在覆膜期间,通过现场演示、示范操作,提高了技术规范程度,使覆膜质量达到“平、紧、严、实”的要求,确保了工程质量。邀请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骨干,从抢墒覆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配方施肥、覆膜技术方法、良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使每个种植户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要领,做到了种植技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前全乡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长势喜人,成了大旱之年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特色。同时,在中心示范点设立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对比试验”、“马铃薯全膜双垄沟不同揭膜时间对比试验”、“马铃薯全膜覆盖种植密度试验”、“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马铃薯配方肥校正试验”等五项试验,为今后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提供理论数据。
五、抓订单,以产后销售助产业。乡上把发展订单种植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户销售后顾之忧、增加农户种植效益、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的根本措施,按照“政府主导、公司介入、协会服务、农民参与”的原则,积极采用“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马铃薯产销协会,年初确定定单的最低保护价格,秋后收购做到随行就市,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生产利益,为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按照“投一还一”的方式与薯峰淀粉公司签订加工薯订单6000亩,协议保证收获的加工薯按大、中、小混装,每斤高于市场价0.02元全部收购。
总之,我乡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和脱节问题,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兄弟乡镇在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继续培植基地,壮大龙头,推广科技,做靓品牌,不断使我乡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推动马铃薯产业成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延伸阅读:
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本文作者:刘晓红 杏园乡位于安定区东南部,距市区40公里,辖9个村76个社9000余人,全乡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950元。全乡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
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现状与思考##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现状与思考马铃薯作为##乡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中有增,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加快本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档次和效益,保护群...
X乡推广全膜双垄沟马铃薯种植的思考本文作者:刘晓红 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推广全膜双垄沟马铃薯种植的思考 杏园乡位于安定区东南部,距市区40公里,辖9个村76个社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