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教学设计

08月05日 编辑 fanwen51.com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燃烧与灭火》是现行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内容,分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分析: 1、学习内容分...+阅读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

编写意图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紫藤萝瀑布》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紫藤萝繁花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眼前的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

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二首》选择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仍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弗罗斯特看似倾诉的是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所以阅读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类的文章,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景" "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单元的学习,还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教学指导

同样是"托物言志",散文和诗歌的文体不同,表达要求和表达效果也不同。教学中要依据文体特点,合理安排、有序落实教学要求。

《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两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对"物"的客观描摹和情致意趣的表

达均不同,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文本,重点落实。同是诗歌,两首外国诗歌语言清新流畅,其象征性更容易理解。而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蕴藉,学生要先读懂诗歌,才能进一步感悟思考。教学中可针对这些差异,各有侧重。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两篇散文都有大量的描写语段。尤其《紫藤萝瀑布》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开的美好与盛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一种发现者的心态逐步深入。加强诵读、默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自我感受;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的品读、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作者描摹时运用了大量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教学中应不以讲解艺术手法的知识为重,而是引导学生品味其表达效果,帮助赏析。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类比联想。"观察" "联想"都是需要在初中学段不断培养、逐渐提升的语文能力。在本单元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然后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常见事物进行细

致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形象、有条理地进行描写。类比联想,就是寻找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由此物想到彼物。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能是不能在"物" "志"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的训练,可强化类比思维,提升思考的深度。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前后语段的比较,也可以是两篇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类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主题的比较,也可以是手法的比较。总之,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

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6.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7.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参教学指导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类比联想。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小说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这些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

单元目标

1. 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 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 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学习理清思路、连贯表达。通过交流、修改文章,提升推敲字句、文从字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景" 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

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字词、文学常识积累,2课时。

主题二:怒 放 的 生 命。

教学内容:教材《紫藤萝瀑布》,丛书5页《好一朵木槿花》,25页《寂寞红柳》,13页《牵牛花》。精读课,2课时 .

主题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教学内容:教材《一棵小桃树》,丛书五:《 落叶》、《心灵之树》自读课,2课。

主题四:直抒胸臆明态度 巧用象征讲道理

+教材内容:《外国诗两首》丛书5(209页《如果生活将你欺骗》、211页《进来》、213页《春天的祈祷》) 群文类读课,2课时

主题五:生活中品真意 得失间见情怀

教读内容: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和课外古诗词集锦(《观沧海》、《龟虽寿》、《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行路难》、《赠从弟》、《卜算子·咏梅》。 古诗赏析课, 2课时

主题六:自主阅读课 读书汇报,展示分享

自由选择阅读丛书其他文章(3课时)

主题七:赏景观月寄情思,文从字顺构篇章。作文指导课,2课时。

单元导读课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2课时 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1、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语言风格;积累本单元重要字词。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并掌握其音、形、义。借助课下注释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本单元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小组内互助学习。

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独立完成注音并写会以上字词,10分钟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测,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个人复备

二、理解词义

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完成,组内由组长负责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10分钟后检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汇报展示,教师对重点词语的含义做讲解。

三、积累运用词语

1、词语接龙 对下列四个词语进行接龙活动,

2、连词成句 运用下列四组词语分别写一段完整的话

学习指导:

1、词语接龙可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活动,接龙不局限于成语,词语也可以。

2、连词成句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的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

以上两项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指导,10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

四、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 听写大赛:各组抽签听写生字。

二、 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顾)

分小组交流,有关于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出处及相关的故事。

三、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

精读拓展课 主题二:怒 放 的 生 命。

教学内容:教材《紫藤萝瀑布》,丛书5页《好一朵木槿花》,25页《寂寞红柳》,13页《牵牛花》。精读课,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丰富、多层次的学生语言品析活动的设计,引导学 生掌握描写性文字的主要表现方法,用心体会文字背后的语气语调,理解并感悟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个性化感情。

2.抓住文本的抒情议论关键句,通过反复朗读、交 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诵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及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导入

出示词语,文中这些词描绘的都是同一种花--紫藤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走进作者宗璞的内心世界。

环节一:品读"生的喜悦"--眼前的紫藤萝瀑布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紫藤萝瀑布》散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注意边读边勾画文中优美的描写句和能点明文章主旨的议论句。

1、探究学习: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究竟是怎样的一树紫藤萝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学生自由交流,PPT呈现学生找到的句子,加强朗读,体会句子背后的语气。

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是怎样生动细致的描写紫藤萝盛开的场景?

聚焦: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小组代表发言借助句式

一文从 等多方面对 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我欣赏"________"这一句,它运用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__.

多角度品析。

范例:从来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角度一:这句话给了我们层次感,先渲染背景--辉煌的淡紫色,再细写深深浅浅的紫,生动形象,让我们眼前仿佛显现出一片茂盛的紫藤萝。

角度二:这句话给了我们震撼,"从未见过"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我,如同作者一样被吸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角度三:这句话给了我们色彩感,眼前是一片紫色,可是有不是一样的紫,深深浅浅,与阳光掩映着。

角度四:这句话给了我们动态感,这紫藤萝瀑布是充满生命的,它不是静止的,而在流动,在不停生长,时时展现它那勃勃生机。

角度五:这句话给了我们视野感,"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无边无际,生生不息。

角度六: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紫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的旺盛、勃勃生机。

角度七:这句话中"辉煌"一词本义为光辉灿烂的,这里用于描写紫藤萝瀑布充分写出了紫藤萝的旺盛。

请根据范例选择一个角度品析第2段至第6段。

请同学们接龙读,请同学们笑着读,请同学们嚷着读,请同学们七嘴八舌读。让同学们体会紫藤萝生机勃勃,充满生的喜悦。

聚焦:每一穗花 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长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 .

学生仿写,再与原文"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较,体会比喻的妙处。

师:那这样一树 繁密、生机勃勃 、活泼 …… 的紫藤萝带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

齐读第7段,聚焦生的喜悦(板书)

环节二:品读"生的痛楚"--回忆中的紫藤萝

在《紫藤萝瀑布》文中,作者产生过怎样的情感(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变化)?

勾画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1. 师 : 这一树让作者感受到"生的喜悦"的紫藤萝一直是如此生机勃勃的吗?

那回忆中的紫藤萝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圈划、评点)

学生活动:好像在察言观色 ,试探什么(多生猜想它在试探什么?)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写紫藤萝的不幸,其实也是在写人的不幸。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聚焦: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师:把压换成留,可以吗?

出示学生问题:"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到底指什么?

2.写作背景介绍:文革十年浩劫中,()其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受到批斗,作者的家庭遭遇了深重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写成此文。

3. 阅读《哭小弟》片段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啊! 我哭小弟,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师:谈谈你们读了这段材料之后的感受。

生交流阅读感受。

环节三:解读"生的希望"--心中的紫藤萝

这篇散文中涉及的生命,其"怒放"体现在哪里?作者从中感悟到什么

师:这生的痛楚如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作者的心头,却偶遇了这一树重新焕发生命力的紫藤萝,给她带来走了生的痛楚,带来了生的喜悦。作者从紫藤萝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生齐读第9-11段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小组展示,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作是目的探究

作者这样写紫藤萝瀑布仅仅是被它旺盛的生命力感动了吗?仅仅是对它的赞美吗?

补充:作家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重见紫藤萝花盛开,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于是写成了《紫藤萝瀑布》一文。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成长。

①由一个某一事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以某物为题,但文章内容不仅仅是写某物。作者面对某种事物,深受启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叫做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拓展延伸:

老师再给同学们补充一些背景资料。这些都是宗璞自己所写的文字。

(幻灯片,一个学生读一条,读完点评)

1、"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花朝节的纪念》

2、"我活着,即使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 --《196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

3、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小弟病中所写

4、"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哭小弟》

老师点评:

1、她自己饱受重病折磨

2、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最惨痛的十年浩劫,宗璞经历过,活了下来。

3、这是弟弟不怨恨过往,期待报国的志向。

4、刚刚盼到国家开始新的发展,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已没有机会了。这是多么的痛苦郁闷!

师:那么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女子,一个经历了十年文革痛苦的女子,一个眼看自己的弟弟不久于人世的女子,本以为再也看不到藤萝花了。可突然行路中就看到了眼前的这树开的繁盛的藤萝,可想而知,带给作者的震撼和触动有多大!那么作者一下子有了怎样的感悟?用原文的话告诉我--(提问、幻灯)

花的不幸是什么?

人的不幸又是什么?

国的不幸是什么?

学生讨论:生命是永恒的,如果把句号换成省略号,(幻灯)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是什么?(提问)或者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提问)

学生回答:再大的磨难,在生命的长河面前也只是一瞬间。

师:现在花又开的繁盛了,我们的国家呢?现在正是重新起步踏上新的征程、新的时代的时候,那么个人的那一点焦虑和悲痛又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师:所以,作者把她的这种释怀,这种感悟诠释在了她的行动上,她是怎么做的?(提问)

加快了脚步,这代表了什么?(提问)--希望、乐观、鼓舞。

就让我们也饱含着这样的情怀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10、11段。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最后老师把这样一段文字与同学们共勉--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还在依然盛开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花未眠》

这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的一段文字,他由不经意地发现一朵花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努力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而深刻地自省了自己,更应该好好地有价值的活下去。老师也希望你们也能像凌晨四点未眠的海棠花一样,努力绽放自己的精彩!

面对自然万物,感悟生命,泰戈尔高吟:"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精美",冰心浅唱:"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同学们,愿你也积极感悟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也灿烂的怒放!

师生配乐读小诗:

一株花,

安静地活着,

不抱怨,

不痛苦,

只管长自己的叶,

开自己的花,

自顾自地生长着。

即使受伤,

也能从伤痛处长出新的枝叶,

开出更美的花。

人的生命中总有段枯枝的时间,

那就让我们在生命的枯枝上开出一朵淡紫的小花。

主题阅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树紫藤萝,虽无众人欣赏却仍尽情开放,让宗璞感到生之美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包含许多这样的事物,他们都会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阅读丛书《好一朵木槿花》《寂寞红柳》《牵牛花》

这三篇散文中涉及的生命,其"怒放"体现在哪里?作者从中感悟到什么?

也可用"我最喜欢《 》,文中借写--,表达--的感情。"句式说话。

自读思考后写一段感悟与小组成员交流。

生命是一个奇迹:淤泥中长出的夏荷,能开出纯净不沾杂质的花儿;微小瘦弱的小草,能顶开头顶的重石生长;细细黑黑的萤火虫,能在茫茫黑夜中发出闪亮的光;柔软无骨的蚯蚓,能在紧实的土地里自由穿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生命,总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感动与感悟。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布置作业

1、针对喜爱的一种花木,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和托物言志的写法,生动细致描写并记录下你的感悟。

要从打动你的画面中悟得一点"精神",其实宗璞的"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和"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融于景物".

2、仿写

请你用一句话表达某景对你的触动,希望能写出你的新颖,写出你的独到!

藤萝无语枯又发,告诉我不能被不幸压倒;

梅花无语凌寒开,告诉我 ;

青竹无语骨节硬,告诉我

情感意蕴课 主题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教学内容:教材《一棵小桃树》,丛书五: 118页《溪流》《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

1、学一点朴素自然的语言,写景状物。

2、得一些入情入理的感悟,寄意抒怀。

【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搜集文化大革命相关资料。

老师:备课、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枚小小的桃核,被埋在了贫瘠的角落里,它会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吗?一个出生在偏僻农村的男孩,他能走出大山开辟自己想要的新生活吗?今天,我们走进贾平凹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小桃树身上承载着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说说这棵小桃树:

(一)品读这棵小桃树。

1.快速阅读文本,标划出描写小桃树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描述"我"成长历程的句子,想想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2、根据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

小桃树

"我"

主题

成长环境

成长经历

面对挫折的态度

写作手法

3、教师引导明确:

比较内容

小桃树

"我"

主题

成长环境

生长在院子的角落里,见不到多少阳光,被猪拱折过,还险些被砍掉。

"我"生长在农村,到城里后才发现自己的"渺小",环境不尽如人意。

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并借小桃树书写自己的情志、理想:

面对生活的困苦与磨难,要顽强的斗争,不懈地追求。

成长经历

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 嫩绿 )---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我"生长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遭受磨难----心里还有"花",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坚定了。

面对挫折的态度

小桃树虽然遭遇不幸,但它不屈不挠,以它特有的生命力,战胜风雨,顽强生长着。

"我"脾气却一天比一天地坏了,"心境也似乎是垂暮老人了".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双线结合

简介作者和背景

贾平凹,生于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

延伸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 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成长如歌教学设计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成长如歌"教学设计 --普通的人 伟大的爱 【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孔融让梨》一文通过叙述家里吃梨,小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拿了个最小的梨,以及爸爸和孔融的对话来完成,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全文...

英语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中国女孩玲玲给朋友Diana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玲玲描述了自己以及美国朋友Betty和英国朋友Tony的家庭成员构成。这些内容都很贴近生活实际,在...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

试卷评讲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自学自探、同伴共享互助的基础上增强学习的自信,培养正确的考试观,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2...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

世界环境日教学设计3篇世界环境日教学设计 (一) 活动背景: 为落实建设绿色校园,和谐班级的目标,在新时期,人们的环保潮流逐渐朝着社区的层面深入,如何使环境保护进入班集体建设管理体系,使学生在日常生...

学习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一:教学设计的感想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在学习了《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这一课之后,我就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