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评语评价

如何合理公正地评价各位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

12月30日 编辑 fanwen51.com

[2017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2017年在教科研工作会上,市教研室在我校举行的复习课研讨会上,我们组的教师作了观摩示范课,并就复习课的组织与设计进行了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分享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阅读

一种常用的简单方法是统计一个人发表的所有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这也不是一种准确的方法。如果某人曾经发表过一、两篇被引次数很高的论文,即使其他论文被引次数低,他的总体成就也会因此被夸大,特别是如果被引次数高的论文有多名共同作者的话,其水分就更多了。 而且,有的综述文章的被引次数会比原创论文高得多,但是它并不代表作者的学术成果。

另一种方法是把被引用总次数除以总论文数,得到平均被引次数。但是这种做法对论文少的人有利,而对论文多的人不利。 还有的办法是设置门槛,只统计某个人“重要论文”(被引次数较多)的数量,或这些论文的被引总数。 但是把门槛设在哪里,并无一定的标准,是任意设置的。 2005年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

Hirsch)提出了一种新的、已开始在美国应用的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指数”。 赫希将自己提出的新方法首先写成一篇论文在2005年8月份率先在网上公布,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英国《自然》、美国《科学》都立即做了报道。该论文在2005年11月份正式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1 h指数的含义 赫希将这种方法称为h指数(h-index),h代表“高引用次数” (high citations)。

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例如,赫希本人的h指数是49,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49次的论文总共有49篇。与其他统计方法不同的是,要确定一个人的h指数非常容易,用赫希的话说,只需要“花30秒钟”。 到SCI网站,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

赫希认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在当代物理学家当中,h指数最高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德华·维腾(Edward Witten),达110。维腾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霍金的h指数也比较高,为62。生物学家当中h指数最高的为沃尔夫医学奖获得者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施奈德(Solomon H。

Snyder),高达191,其次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家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160。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赫希还计算了在最近2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的h指数,平均值为41。 美国科学院物理学与天文学部2005年新科院士的h指数平均为44,而生物医学部新科院士的h指数平均高达57。

2 h指数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很显然,h指数的高低与从事科研的时间长短有关。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由于发表论文数量太少,论文的数量成了其h指数的上限,计算其h指数没有多大的意义。 h指数比较适合用于衡量已从事科研多年的资深科学家的总体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通过研究许多位物理学家的h指数,赫希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从事科研20年后(从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h指数能达到20,就算是一名成功的科学家;能达到40,则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很可能只能在名牌大学或研究所才能见到;能达到60(或30年后达到90),则是首屈一指的大科学家了。

赫希并提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物理学家要获得永久教职(副教授),h指数一般为10到12,晋升为正教授则大约为18。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的h指数一般在15到20,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则一般在45或更高。 h指数的局限,除了不适合用于评价年轻的科学家外,也不适合用于评价历史上科学大师的成就。 比如,如果根据SCI的收录计算大物理学家费曼的h指数,仅为21,按赫希提出的标准只能算是一名“成功科学家”。

SCI未收录1955年之前的物理论文,费曼在那之前发表过17篇论文,即使把这17篇论文全部算进去,费曼的h指数最多也就是38,也还没有达到“杰出科学家”的标准。 老一辈科学家并不像当代科学家那样频繁发表论文,而且他们的重大贡献很快成为专业常识,人们在提及时不再引用其论文,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h指数方面大大吃亏。 论文引用包括作者本人在后来的论文中自我引用(自引)和他人的引用(他引)两种,SCI在统计时并不对二者做出区分。

显然,自引次数的多少与论文的影响力毫无关系,但是有些科研人员却故意频繁自引,制造论文被引次数高的假象。赫希认为h指数的一个优势是很难通过自引来拔高,“无法伪造它”,因为它衡量的是一个人的全部学术成果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波士顿大学物理学家悉尼·莱德纳接受《自然》的采访时对此也表示同意:“想要假造全部的科研生涯是非常困难的。 ” 。

延伸阅读:

科研工作心得体会在这次的教科研工作中,指导教师有义务随时解答青年教师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指导班主任有义务传授青年教师有关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在此分享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优秀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全面促进我校教师教研、教学能力的提升,开创我校教研、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实验初中辉煌的明天再做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此分享心得体会总结...

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2017年通过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下学期,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考虑的更全面,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为学校的发展做不懈努力,在此分享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

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感想2017年通过学校教科研工作,开展了各类活动,内容虽然也丰富多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国际学校的要求还很远,谈谈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

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总结2017年学校教的科研工作,加强教科研资料积累。在语文、数学、自然教研组获得市级先进教研组的基础上,各课题组对资料积累工作更加重视,除了专人整理外,还进行了检查、改进,在此分...

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感悟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积极探索提高有效课堂的途径;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文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

科研工作心得体会科研工作很重要。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下面是带来的科研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科研工作...

2017年科研工作心得体会2017年的科研工作,让我明白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积累,一种丰富的人生积淀。使得我们在此后的学习中更有方向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年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心得体会报告2017年学校教科研工作,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不断从中总结和积累经验并相互交流,学生和教师在不断进步中享受努力工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乐趣,在...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