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故事:
有一个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 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庖丁眼里的牛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牛的前躯各部分的肉分别叫做:
1. neck 颈肉
2. chuck 近颈里脊肉
3. brisket 牛胸肉
4. shoulder 牛肩峰
5. shin 牛胫骨
6. hump 牛隆肉
牛的后退及臀部(hindquarter)各部分的肉分别叫做:
7. cap of cube roll 沙朗盖
8. cube roll 里肌
9. German Trim Striplon 后脊肉
10. rump cover 臀上部肉
11. tenderloin chain on 腰內肉
12. rump tail on 三角肉
13. thin flank 牛脯肉
14. topside cap on 牛腿肉
15. eyeround skin on 眼肉
16. flank boneless 无骨牛腩
17. tail of rump 牛尾
18. flat uk trim 平底肉
19. flank steak 牛腩排
20. knuckle 肘
21. shank 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