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优秀作文话题作文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时明与暗怎么做

03月09日 编辑 fanwen51.com

[新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课后反思怎么写]这次的课例教研是六年级的《明与暗》,内容是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讲起来往往会既枯燥,又很难讲,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更科学的观察力与...+阅读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时明与暗怎么做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目标: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

六年级下学期计划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题

(一)

一、填空:

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批零件,甲需要5小时,乙需要4小时,甲、乙两人所需工作时间的比是( )∶( ),工作效率的比是( )∶( )。

2、( )叫做比例。

3、比的基本性质是( )。

4、比值是( )除以( )所得的商。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 )比例。

6、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7、求比例中的( ),叫做解比例。

8、如果 = ,那么m∶n=( )∶( )。

二、判断:

1、比的后项不能是0。( )

2、一个加数一定,另一个加数与和成反比例。( )

3、在比例尺中,图上距离总是比实际距离小。( )

4、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比是5∶4∶3,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 )

6、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一定能够组成比例。( )

7、甲数的6倍等于乙数的7倍,甲、乙两个数的比是6∶7。( )

8、用1克盐和10克水配成的盐水,其中盐占盐水的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1、把 ∶ 化简后应得( )。 A、5∶8 B、8∶5 C、0.625

2、如果 =k,x一定,那么y和k( )。 A、不成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正比例 D、不一定成比例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与顶角的度数比是5∶2,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 A、150 B、30 C、75 D、120

4、下面各等式中不是比例的是( )。 A、0.6∶3=1∶5 B、x∶ =30 C、x∶ =0.8∶

5、如果在2∶3这个比的后项加上12,要使它的比值不变,前项应加上( )。 A、8 B、10 C、12

四、解比例: = 0.75∶X=3∶12 8∶X =2.5∶12 ∶ =X∶9 6.5∶X=3.25∶4 =

五、应用题:(共50分)

1、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15.8厘米,求东西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2、在一幅地图上青岛与济南的距离是21.2厘米,而它们的实际距离是53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3、一个长方形框架,周长是140厘米,长与宽长度的比是4:3,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4、育兴小学六年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0.4,其中男生有45人,女生有多少人?

5、一台车床,加工15个零件用1小时,照这样计算,加工9个这样的零件,需要多少分钟?(用比例解答)

6、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48天,由于技术改革,实际每天只烧2.4吨,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7、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快、慢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7∶3,求快慢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8、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比是3∶5,现在两人合作,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加工30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9、一种盐水,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400。现在有4克盐要加水多少千克?如果用4000千克水,要用多少克盐?

10、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为4厘米,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谁能帮我找找小学六年级人教版美术下册的说课稿或者教案

小学美术《纸拎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地位。 本课为浙人版美术第二册第十二课,课型为[设计·应用]。根据《新课程标准》一年级对这一学习领域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对比与和谐,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纸拎袋》这一课就把这一要求融入了本课的教学中,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课堂。 由于本教材的编排体系呈螺旋形上升,学生在前几课的教学中以初步掌握了有关设计的知识,所以本课在学生掌握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大胆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拎袋。拎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拎袋的品种和式样也越来越多。《纸拎袋》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拎袋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利用一年级小朋友好学、好问,有强烈表现欲望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美,运用各种材质用撕、剪、折、卷曲、插接、粘连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造型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素,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与创意的拎袋。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提示,在本课中我将实现以下三个领域的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各种式样和材质的拎袋,以审美的眼光发现拎袋的美。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拎袋的制作方法,运用画画、剪剪、撕撕等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拎袋的设计制作。 情感目标:领悟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表现拎袋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新颖有趣的拎袋。

二、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好问、好学、好奇心强,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方法,所以,本课着重于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创造,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各种体验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原理及方法。

1、本课的设计我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通过看看、拆拆、议议等活动自主探究拎袋的构造和制作方法。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折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杜威的“从做中学”的主张,在没有教师示范的情况下,学生观察拎袋作品、尝试制作拎袋,在探索制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开创的情境教学法。语言情境: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尝试与探索欲望。生活情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为生活服务,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创设生活情境,以旅行这一导线,从准备旅行——欣赏拎袋——设计制作拎袋——推销说明拎袋——游戏模拟旅行这一系列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对话激趣。 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国庆长假马上到来了,同学们有什么打算吗?很多同学会说打算全家外出旅游。 师:旅游要作哪些准备呢? 生:准备食物、日常用品、相机等,准备拎袋…… 从而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纸拎袋》吧!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图片展示各种款式、各种材质的拎袋,有云南白族的绣花拎袋、蓝印花布拎袋、旅行拎袋等,初步认识拎袋的外形、色彩、材质、图案及用途,感受拎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3、初步了解,尝试制作。 发给各组一只简易的拎袋纸模型,各组所发到的拎袋为不同的造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拆一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了解拎袋的简易的制作方法,各组派代表上台示范制作方法,各小组互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怎样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粘连会更牢固?……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制作一只拎袋。

4、拓展思路,感悟设计。 出示几只新奇的拎袋:像房子造型的拎袋、蜘蛛造型的拎袋等,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并在拎袋的形状、色彩、图案基础上进行想象,以解决本课教学难点。再让学生欣赏综合使用卡纸、瓦楞纸等废旧材料,用各种手法制作的拎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

5、动手动脑,小组合作。 小组讨论设计怎样的拎袋,发给学生作业设计单,在作业设计单上填好设计说明、创意、色彩、材质、设计师签名。让学生领悟设计的意义,并根据设计方案有目的地选取材料进行分工合作。

6、师生互动,“展销”评价。 开个小小“展销会”,看哪一组设计制作的拎袋最受欢迎,“推销商”从拎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顾客”...

六年级下册美术的第7节课的花球制作方法拜托各位大神

折叠樱花,将多个樱花组装粘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漂亮的大花球。

樱花折法:

需要的材料:正方型纸、剪刀、双面胶(胶水)

具体步骤:

1. 正方形纸一张,二条对角线对折

2. 向中线对折

3. 打开,以刚折的线为准,打开三角,

4. 压平

5. 将多出的部门三角折进来

6. 将二个小三角沿中间线再折

7. 两边都折好后把双面胶贴上(双面胶剪的时候斜剪,这样方便贴)

8. 启开双面胶,将两边粘上(粘的时候边线对准点)

9. 粘好后从后面压开,一瓣就成了

10. 一朵花通常五个瓣

11. 粘的时候不要打开,捏在一起,对齐粘在一起

12. 最后五个瓣都粘好了,打开粘一起,樱花就完成了

13、然后多折几朵樱花,粘贴成球

延伸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第一篇400有这么个故事,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反复把玩。 水从高原西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的第一次急需1我的第一次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车,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做菜,第一次玩游戏,第一次做手工,第一次受伤……我也有过许多第一次,但是,在众多的第一次之中,有一个却令我久久不能忘...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第一次钓鱼第一次钓鱼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河边钓鱼,我非常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鱼。 我们来到河边,看见河边有许多人在钓鱼,不一会,我身边的叔叔就钓上来一条鱼。我信心十足的对爸爸...

六年级下册难忘的第一次的作文难忘的第一次 岁月匆匆而过,蓦然回首,我已走进小学校园生活近六年了,念及往事,不胜唏嘘.那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第一次就象波涛起伏的海浪,荡漾在我的心头.是那样的亲切而熟悉,又是...

六年级下册美术目录第一课 请到无害商店来——2 第二课 城市灵光————--5 第三课 俯瞰山川—————8 第四课 画坛巨匠————-11 第五课 音乐会————---14 第六课 瓶花与水果———-1...

四年级下册美术欣赏怎么写“美术鉴赏”心得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八课怎么做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教案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怎么做首先,应该清楚每个数据间的比例关系.正比,还是反比 比如说,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举个例题:甲和乙同时从A出发到B点,甲速度比乙速度为5:4,甲用了20分钟到达,问乙用了...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第16页6题怎么做圆柱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 =3.14*半径*半径+底面周长*高 =3.14*半径*半径+2*3.14*半径*高 所以 第一个,半径=6cm,高=16cm 表面积=3.14*6*6+2*3.14*6*16=715.92平方厘米 第二...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