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活着电影观后感2000

01月18日 编辑 fanwen51.com

[地雷战观后感150字]地雷战观后感150字,地雷战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地雷战观后感150字怎么写,下面带来地雷战观后感150字范文,欢迎阅读。 地雷战观后感150字[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爱国主义...+阅读

人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要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那么如何写关于活着电影的观后感呢?下面介绍活着电影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电影活着观后感【1】

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观,甚至我会鄙视这种没有志气的人。

而很多人也跟我一样都比较崇尚那种英雄般的壮烈的牺牲。

看完《活着》这部影片后,对于这句话我却有了不同以前的理解,其实,不管怎样活着、活得怎么样,可以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活着》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地印象是它跨度的时间之长,人物的经历和遭遇都深深的刻上了时代的印记。

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30年:从40年代的小赌场、国共对峙的大战场,到50年代的祖国山河一片红,再到60年代末的浩劫结束。

无论是小到一盏茶杯、一本赌帐,还是大到战场上的军车、大炮,都给我们留下了很真实可信的印象,从这印象中很自然的衍生出来了一种很切合电影主题的沧桑感,一种有些悲伤、有些凄凉,还有些怀旧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是微妙的、不易察觉的萦绕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过程中,很自然,却给人很真实、很深刻的感受。

虽然电影《活着》在原着的基础上改动了许多,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但很好地符合了原着的精神,同时也不缺少导演独特的理解。

这也是使得电影同样感动人的一个关键之处。

可以说导演张艺谋很深刻地理解了余华这部小说的内涵,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心目中的活着。

看着电影,我不知不觉地被感动了,我开始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活着,为什么要活着。

电影里,故事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反动派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

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

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

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

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

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

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而从原着来讲,作者是通过福贵的回忆来叙述的。

作者在一个穷极无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贵和他的牛。

然后一段故事从这个看似平凡的老农嘴里讲出来。

反动派抓丁,文革,疾病,死亡。

福贵的亲人一次次离开他,最后只剩一头老牛。

凤霞先聋哑,然后有庆因输血过多而死,凤霞大出血死了。

女婿也被砸死。

老婆家珍是被饿死的。

孙子苦根是被豆子撑死的(太饿了)。

经过一次次死亡的考验,老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活在世上,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寻死觅活,他心里的亲人没有死,都陪伴着他,他在回忆,继续努力快乐地活着。

他把他的一生,讲给作者听,竟然有些像一个哲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普通德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民。

可以说电影里的活着远没有小说里的凄惨,但是张艺谋加入了一些讽刺的东西,却同样让人看了心寒。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影最后讲到凤霞生孩子的情节,那些没有经验的小红卫兵变成了医院的主治大夫,而真正有经验有技术的却被判为“反动学术权威”而关进牛棚,最后凤霞大出血,而小红卫兵却不会处理,会处理的王教授又因为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动手术,而福贵一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凤霞死去。

这种讽刺性的情节还有很多,例如,大跃进期间,镇长到福贵家收铁,福贵的儿子有庆把福贵心爱的皮影箱拉出来,说要把那木箱上面的几根铁钉还有皮影上面的几根铁丝都拆出来。

还有有庆那一句“那不解放台啦”,连天真无邪的孩子说的话都印上了时代的烙印。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着”这两个字,其实不管怎么活着,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一种安慰、一种支撑。

电影中,有好多个情节都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只要活着,能见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经很幸福了。

第一次觉得活着好是在福贵被反动派捉丁后,在一次战役上战友们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么都没有了,福贵只想快点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老婆和孩子。

他把手高高地举起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替他担心,心里不禁替他祈祷,只要能活着就好,不管怎么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里被活着感动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听到那响彻街巷的五声枪响,福贵吓得尿了裤子。

要知道当初如果他不是把家产都输给了龙二,那么那五枪就是福贵的了。

虽然福贵那时候活得很艰苦,但是能活着看到老婆和孩子对他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庆被区长的车撞倒的墙压死了。

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时失声痛哭,家珍悲痛欲绝。

区长春生也因此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后来春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杀了,他把毕生的积蓄交给福贵,一来是当作补偿,二来他觉得在世上已经没什么好留恋了,他想把钱交给福贵后就自杀。

这些都被家珍听到了,她最后原谅了春生,并叮嘱春生说“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要好好活着”。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啊!虽然儿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贵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着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啊!

电影《活着》没有告诉我们悲惨的命运,里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没有使我们看到绝望,去控诉那个社会或者命运,相反每一次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认真的活着,因为这两个字很重要。

电影活着观后感【2】

即便是柔和了结局,由张艺谋导演、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至今仍因敏感的政治问题未能够通过广电审批,无法进入影院公映。

这是作为电影的悲哀,却是作为小说的幸运。

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

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青年时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去为母亲求医,半途上却被反动派残兵抓了壮丁;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反动派军队时同生共死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席卷全国的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

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没想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几年后,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相依为命;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最终,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归奔波于田间……

名为《活着》,讲述的却是关于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

它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但有意地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当作孕育苦难的生存环境,一个磨练人性的“炼炉”。

如果没有这条不可否认的环境线索,人物和事件就像照相馆里拍一寸照,换来换去都是一抹色单调的背衬。

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挣扎在这样一个“炼炉”中,他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震荡与困窘,目睹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逝。

许多评论家认为,《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无门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新路。

然而作者自己似乎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走下去,这从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就可以体现。

任何读者都会觉得小说开头更像是孩子信手的涂鸦——“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与同时代的苏童、莫言风格类似。

就像作者在小说前言中所说,“人是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钟情煽情的作家,因此他在创作中也用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为了叙述而叙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

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入人心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小说主人公福贵过往的一生是痛苦的,然而,他淡然地讲述了他无法想象的经历。

福贵以死去亲人的名字称呼老牛,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寄托到了老牛身上,而老牛似亲人般给予了福贵继续活着的希望。

福贵与亲人之间本能、朴素、温暖的亲情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苦难的折磨下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并成为福贵坦然直面人生变故的精神支柱。

如果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贵活着的希望依然不会破灭,他还要为自己而活着,而且会好好地活着。

因此,在小说的末尾,福贵郑重其事地对他自己的后事做出妥善安排:他在枕头下放上十元钱,以便发现尸体的人能够好好安葬他。

善待自己也是慰藉亲人的一种方式。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

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生命的召唤。

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是一种生命的尊严。

活着电影观后感2000

延伸阅读:

长征观后感400长征观后感(一)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长征,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飘过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长征的故事很多,我虽...

中国人要来了观后感《中国人要来了》,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1年推出的两集纪录片,该片从西方媒体视角描述了中国在非洲和美洲的经济影响力。下面FANWEN51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国人要来了》...

捉妖记观后感400《捉妖记》这部电影一出,将让“胡巴”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特别受小孩子的喜爱。下面FANWEN51小编要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捉妖记》的400字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捉...

看地道战观后感500看地道战观后感500字,地道战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聪明,日本军总以为很聪明能够打败八路军,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下面带来地道战观后感500字相关文章,欢迎阅...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400字左右小英雄雨来观后感400字左右,电影主要讲了雨来经常逃学去玩水,练就了一身游泳的好本领,日本人让他们学习日语,雨来和他的朋友与敌人周旋,斗智斗勇,下面带来小英雄雨来观后感400字左...

观后感作文400大家看过什么精彩的电影,可以写一份观后感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哦!以下是观后感作文400,请参考! 《机器人总动员瓦力》观后感【1】 电影观后感今天,我去电影院看电影。 片名是《机...

胜利日阅兵式观后感胜利日阅兵式观后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下面带来胜利日阅兵式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胜利日阅兵式观后感【1】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

长征观后感2000字观《长征》有感一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

名胜古迹观后感大家去参观名胜古迹观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名胜古迹观后感,一起感受一下那些神秘古老的古迹吧! 名胜古迹历史感想【1】 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桂林目前已建水电站达550座,在建待...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