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事迹材料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12月0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公司后勤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谢俐祥,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2001年1月进入省华侨友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并兼做后勤事务。 虽然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该同志勤勤...+阅读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丹心一片献“三农”殚精竭虑解民忧

——记共产党员衢江区高级农艺师胡水泉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职责。”在衢江农村,提起胡水泉,农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专家朋友”。他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衢江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

裕之路。

敬事业重实干当好领头雁

“胡水泉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对胡水泉,衢江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自197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过硬的业务能力。1993年前,衢江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1993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5名、职工2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67名,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队伍壮大后,他又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该站自1994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1992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3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6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2003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木虱。2004年,胡水泉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代,并发动桔农开展科学防治,2005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绝迹。2004年9月20日,在疫情调查时,胡水泉发现安仁、樟潭铁路沿线有加拿大一枝黄花,马上向局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由于部署周密、措施有力,疫情得到有效防控。2005年11月,经省、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现场检查验收,衢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工作综合考核得分居全省首位,荣获2005年度全省植物检疫防疫优秀奖。2006年,衢江区植检站又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衢江区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称,柑桔是衢江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1999年柑桔产量高达30余万吨。柑桔调运检疫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正常年份调运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抓好柑桔检疫工作,胡水泉通过长期摸索,在省内率先试行桔果调运检疫责任制。该责任责任制试行后,即方便了柑桔运销户,又便于管理,一时好评如潮,省内其他县、市、区纷纷仿效,省植检站也先后两次在衢县召开现场会,对此方法予以推广。为方便桔农及运销户签证,胡水泉又积极争取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实行联合办公、现场签证,把办理柑桔调运签证点设在火车站和各乡镇的公路旁,并坚持节假日值班,调运高峰实行昼夜值班。促进了衢江区的农村经济和植检事业的发展。

农作物种子、水果、苗木的产地检疫是植检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保证无病种苗供应给农户,胡水泉带领大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杂交制种基地、桔园的产地检疫工作。10余年来,对2.48万亩次杂交制种基地开展检疫,查出染疫基地123亩次,及时作烧毁和改用处理;产地检疫柑桔苗木2233.45万株,其中有疫情的1.13万株,全部作烧毁处理;产地检疫桔园面积136.46万亩次,查出有柑桔溃疡病面积2.47万亩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严格实施水稻种子产地检疫工作,衢县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比全省推迟了6年。

视农民为亲友甘当孺子牛高家镇干部徐樟林从胡水泉分配到植检站就认识了他。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年余来,胡水泉每年有半年多时间会出现在田边,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哪里发生过水稻细条病,哪里发生过柑桔溃疡病,他比谁都清楚。他编印的农技术资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村里用广播一念,不识字的农民都明白。农民每次看到他下乡来,都会像看到财神爷似,欢呼着迎上前把他团团围住,争着向他请教。“衢江有胡站长,是我们这些农民的福份啊!”谈起胡水泉,高家镇郭家村粮农郭雪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6年5月5日,胡水泉正在浮石街道苏塘村一农户桔园搞生物农药防效试验时,突然接到郭雪祥的电话,诉称其承包的178亩早稻发生恶苗病,他当即奔赴现场,指导该农户迅速采取拔除病株、喷西保克保护健株、移密补稀、科学肥水管12全文查看理、及时治虫防病等技术措施予以防治。其后,他又多次放弃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察看苗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片早稻已恢复正常生长,使原本想放弃管理的郭雪祥又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每年水稻生长期间,总会出现一些生产问题,只要农民朋友一个电话,他会立马赶到田头为民解忧。2005年5月初,横路乡童何村、莲花镇外黄村部分农户秧苗发生药害

,他带领站里的技术人员连续12天访农户、走地头,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查清了富优1号、中浙优1号等秧苗出现葱管状、心叶卷缩现象主要是受2,4-d及除草剂的污染,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

熟悉老胡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生活十分检朴的人。可就是这么一个穿戴平常的人,对有困难的农民朋友却毫不吝啬。2005年5月13日,他在莲花镇后黄村开展“三送”活动时,听说农户黄立仙丈夫不幸去世且家有公公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二话没说就捐助150元,解了黄立仙一家的燃眉之急。

多年来,胡水泉奔波往返于衢江各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总是把素不相识的农民当兄弟当亲人,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常挂在心。为了搞好工作,他不知加了多少个班,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一年忙到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他总是说农技推广人员的职责就是为农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应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勤钻研攻难关结累累硕果

作为衢州市拔尖人才的他,不但勤于工作,而且还带头开展科技攻关。柑桔溃疡病等四大病虫是严重威胁柑桔生产安全的危险性病虫害。1989年,胡水泉就牵头开展了柑桔溃疡病等四大危险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历经长达10年的桔园系统调查,基本摸清全市柑桔溃疡病等四大危险性病虫的发生动态和威胁,并率先在国内推广应用柑桔溃疡病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1999年,胡水泉撰写了《浙西地区柑桔四大危险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市科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据统计,仅1994—1998年5年间,累计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面积就达3.98万公顷,新增产值4870万元,净增产值4387.9万元。“该课题着重探讨建立完善的柑桔四大危险性病虫防疫技术、产地检疫技术、调运检疫和综合治理体系,这种由多种技术合成的技术体系,与国内同行中实施的单一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先进性。”谈起胡水泉的课题,查新华专家如是说。

1995年7月,衢州市在衢县首次发现农作物美洲斑潜蝇,当年全市危害面积仅蔬菜就达14万亩,减产25-60,危害率高达63,寄主范围涉及蔬菜和花卉等15科33种。1996年起,胡水泉对农作物美洲斑潜蝇进行长达6年的研究,发现了美洲斑潜蝇在夏豇豆和四季豆上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确立了该虫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提出了准确的田间调查抽样数。研究结果在国家级刊物《植保技术与推广》上发表后,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还荣获2000年度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度衢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12万亩,美洲斑潜蝇危害率降低50,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265万元。

三十多年来,他坚持科技兴农,潜心科技攻关,发表的著作论文和获得的科技进步奖项连自己也说不清。翻开胡水泉的著作论文集,发现仅2000-2005年间,他就编撰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野菜鉴别与开发利用》等2本著作,《衢州市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柑桔两段贮藏保鲜技术试验总结》、《柑桔全爪螨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的研究》等12篇论文,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8次。

“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奉献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这既是我内心心底农民情结的回归,也是对组织的信任交一份答卷。”这位献身“三农”30余年的农技专家,就是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这片赤诚忠心,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为农情怀。

12全文查看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丹心一片献“三农”殚精竭虑解民忧

——记共产党员衢江区高级农艺师胡水泉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职责。”在衢江农村,提起胡水泉,农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专家朋友”。他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衢江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

裕之路。

敬事业重实干当好领头雁

“胡水泉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对胡水泉,衢江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自197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过硬的业务能力。1993年前,衢江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1993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5名、职工2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67名,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队伍壮大后,他又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该站自1994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1992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3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6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2003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木虱。2004年,胡水泉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代,并发动桔农开展科学防治,2005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绝迹。2004年9月20日,在疫情调查时,胡水泉发现安仁、樟潭铁路沿线有加拿大一枝黄花,马上向局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由于部署周密、措施有力,疫情得到有效防控。2005年11月,经省、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现场检查验收,衢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工作综合考核得分居全省首位,荣获2005年度全省植物检疫防疫优秀奖。2006年,衢江区植检站又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衢江区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称,柑桔是衢江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1999年柑桔产量高达30余万吨。柑桔调运检疫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正常年份调运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抓好柑桔检疫工作,胡水泉通过长期摸索,在省内率先试行桔果调运检疫责任制。该责任责任制试行后,即方便了柑桔运销户,又便于管理,一时好评如潮,省内其他县、市、区纷纷仿效,省植检站也先后两次在衢县召开现场会,对此方法予以推广。为方便桔农及运销户签证,胡水泉又积极争取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实行联合办公、现场签证,把办理柑桔调运签证点设在火车站和各乡镇的公路旁,并坚持节假日值班,调运高峰实行昼夜值班。促进了衢江区的农村经济和植检事业的发展。

农作物种子、水果、苗木的产地检疫是植检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保证无病种苗供应给农户,胡水泉带领大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杂交制种基地、桔园的产地检疫工作。10余年来,对2.48万亩次杂交制种基地开展检疫,查出染疫基地123亩次,及时作烧毁和改用处理;产地检疫柑桔苗木2233.45万株,其中有疫情的1.13万株,全部作烧毁处理;产地检疫桔园面积136.46万亩次,查出有柑桔溃疡病面积2.47万亩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严格实施水稻种子产地检疫工作,衢县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比全省推迟了6年。

视农民为亲友甘当孺子牛高家镇干部徐樟林从胡水泉分配到植检站就认识了他。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年余来,胡水泉每年有半年多时间会出现在田边,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哪里发生过水稻细条病,哪里发生过柑桔溃疡病,他比谁都清楚。他编印的农技术资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村里用广播一念,不识字的农民都明白。农民每次看到他下乡来,都会像看到财神爷似,欢呼着迎上前把他团团围住,争着向他请教。“衢江有胡站长,是我们这些农民的福份啊!”谈起胡水泉,高家镇郭家村粮农郭雪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6年5月5日,胡水泉正在浮石街道苏塘村一农户桔园搞生物农药防效试验时,突然接到郭雪祥的电话,诉称其承包的178亩早稻发生恶苗病,他当即奔赴现场,指导该农户迅速采取拔除病株、喷西保克保护健株、移密补稀、科学肥水管[]理、及时治虫防病等技术措施予以防治。其后,他又多次放弃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察看苗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片早稻已恢复正常生长,使原本想放弃管理的郭雪祥又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每年水稻生长期间,总会出现一些生产问题,只要农民朋友一个电话,他会立马赶到田头为民解忧。2005年5月初,横路乡童何村、莲花镇外黄村部分农户秧苗发生药害

,他带领站里的技术人员连续12天访农户、走地头,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查清了富优1号、中浙优1号等秧苗出现葱管状、心叶卷缩现象主要是受2,4-d及除草剂的污染,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

熟悉老胡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生活十分检朴的人。可就是这么一个穿戴平常的人,对有困难的农民朋友却毫不吝啬。2005年5月13日,他在莲花镇后黄村开展“三送”活动时,听说农户黄立仙丈夫不幸去世且家有公公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二话没说就捐助150元,解了黄立仙一家的燃眉之急。

多年来,胡水泉奔波往返于衢江各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总是把素不相识的农民当兄弟当亲人,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常挂在心。为了搞好工作,他不知加了多少个班,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一年忙到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他总是说农技推广人员的职责就是为农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应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勤钻研攻难关结累累硕果

作为衢州市拔尖人才的他,不但勤于工作,而且还带头开展科技攻关。柑桔溃疡病等四大病虫是严重威胁柑桔生产安全的危险性病虫害。1989年,胡水泉就牵头开展了柑桔溃疡病等四大危险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历经长达10年的桔园系统调查,基本摸清全市柑桔溃疡病等四大危险性病虫的发生动态和威胁,并率先在国内推广应用柑桔溃疡病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1999年,胡水泉撰写了《浙西地区柑桔四大危险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市科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据统计,仅1994—1998年5年间,累计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面积就达3.98万公顷,新增产值4870万元,净增产值4387.9万元。“该课题着重探讨建立完善的柑桔四大危险性病虫防疫技术、产地检疫技术、调运检疫和综合治理体系,这种由多种技术合成的技术体系,与国内同行中实施的单一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先进性。”谈起胡水泉的课题,查新华专家如是说。

1995年7月,衢州市在衢县首次发现农作物美洲斑潜蝇,当年全市危害面积仅蔬菜就达14万亩,减产25-60,危害率高达63,寄主范围涉及蔬菜和花卉等15科33种。1996年起,胡水泉对农作物美洲斑潜蝇进行长达6年的研究,发现了美洲斑潜蝇在夏豇豆和四季豆上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确立了该虫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提出了准确的田间调查抽样数。研究结果在国家级刊物《植保技术与推广》上发表后,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还荣获2000年度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度衢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12万亩,美洲斑潜蝇危害率降低50,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265万元。

三十多年来,他坚持科技兴农,潜心科技攻关,发表的著作论文和获得的科技进步奖项连自己也说不清。翻开胡水泉的著作论文集,发现仅2000-2005年间,他就编撰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野菜鉴别与开发利用》等2本著作,《衢州市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柑桔两段贮藏保鲜技术试验总结》、《柑桔全爪螨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的研究》等12篇论文,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8次。

“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奉献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这既是我内心心底农民情结的回归,也是对组织的信任交一份答卷。”这位献身“三农”30余年的农技专家,就是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这片赤诚忠心,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为农情怀。

延伸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

乡综治办主任先进事迹**、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乡位于**县南部,东与本县的南江乡接壤,南邻乌当区羊昌镇、新场乡,西与修文县六屯...

文明经营户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45岁,××镇××村人。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

制梁场场长先进事迹材料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有了”。闯关东,走西口成了现在流行最广的一句话,而他却顶着冰雪来到了更偏远的内蒙古,他就是××制梁场场长、—优秀党员××。 ×...

乡镇市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记**乡市人大代表 *** **同志自当选为***市第二届人大代表以来,他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努力做好代表工作,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加强学习,提高个...

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先进事迹1983年10月我出生在**省**市。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尤其擅长举重和摔跤,曾经夺得过**省少数民族运动会62公斤级的举重金牌。可能有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的孩子,浑身有使...

职业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每年在学校多招毕业生。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使用人单位来到学...

区粮食储备管理中心集体先进事迹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

铁路施工企业测量主管先进事迹材料4月19日中午,位于××××××市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地上,他趁着休息的空当,赶紧和10多名技术人员探讨起当天无碴轨道偏差控制等技术问题。这样的工地“切磋”在施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