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活的,书是死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阅读
燃灯祖佛是为什么死的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六过去佛之一。 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燃灯佛于释迦牟尼过去世为其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根据“劫世”理论,燃灯应生在过去世“庄严劫”,并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 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依《修行本起经》卷上所述,往昔,提和卫国(Di^pavati^)有圣王,名灯盛。临命终时,将国政嘱付太子灯(锭)光,太子知世间无常,更将国政授与其弟,即时出家。
成佛后,游行世界,开化群生。是时有梵志儒童,值灯光佛游化,乃散花供佛,并解髻布发于泥道上,请佛蹈之,佛乃为儒童授来世成佛之记。此儒童即释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灯佛之本缘,但所说略有差异。 另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 关于此佛出现之时劫,《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佛本行集经》卷三〈发心供养品〉等,单说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则谓系在过去九十一劫。
燃灯佛为过去佛中之最著名者,在诸经论中,颇多以此如来为中心而说其前后出现诸佛之事例者。如《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历经十劫,依次出现五十三佛。最后之世自在如来时,修因行而成道者即为阿弥陀如来。《大悲经》卷三〈殖善根品〉谓此如来以后,有莲华上佛乃至过去七佛等,总有十四佛出世。《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更说释尊于第三阿僧只劫曾遇七万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为燃灯佛。 依《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述,北印度那揭罗曷国有释尊供养燃灯佛而受记之遗迹。今印度山崎(Sanchi)塔门之刻画中,有定光如来化作大城之图像,此与《四分律》所述相合。 ◎附∶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九章第二节(摘录) 在《佛本起》中,释尊过去世,为然灯佛所授记,当来成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这是各部‘律藏’所没有的,《四分律》却例外。说一切有部,也有然灯佛授记的传说(是一切部派所公认的),却没有编入‘三藏’,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说(大正27·916b)∶‘然灯佛本事,当云何通?(中略)答∶此不必须通,所以者何?此非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所说,但是传说;诸传所说,或然不然。’ 然灯佛授记,是传说(属于‘杂藏’),是不必尽然的。与说一切有部有关的佛传,如《众许摩诃帝经》,《佛说普曜经》等,也就没有编入然灯佛授记的事。然在大众部、分别说系(Vibha^jyava^dina^h!)中,然灯佛授记,对于释尊的历劫修行,是一关键性大事。因为确认然灯佛授记时,菩萨‘得无生法忍’,然后‘菩萨为欲饶益有情,愿生恶趣、随意能往’;大菩萨的神通示现,普度众生,都有了理论的根据。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有九大神魔,而其中的燃灯古佛却也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传说为盘厚茧所化. 而佛界有三世佛,如来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在如来得法成佛之前的过去世佛名燃灯上古佛也叫定光古佛,《大智度论》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当年如来在成佛前身为儒童的一世里,曾遇到燃灯上古佛游于世间,如来识得古佛,便以五茎莲供奉,又见地上有泥泞,便以发铺路,请佛踏之而过。遂得燃灯授记揭语:“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也就是说,以后如来经过数劫,到第九十一劫-贤劫,也即现世劫时当可得识佛法真谛,立身为佛,佛号为释迦如来。 而此后九十一劫时,如来果然为佛,佛教经文中称其为现世佛,与过去世佛燃灯上古佛和未来世佛弥勒佛统尊为三世佛。
在封神演义中曾记载过古佛,先为道人,为托塔天王李靖的师尊,传李靖七巧玲珑宝塔.用以来管教哪吒!其中也有燃灯与财神赵公明的比斗.这就是道教中,阐派与截派斗法的故事。 纣王谴闻太师兵伐西歧,闻太师损兵折将,十分恼怒。他请来十位截教道友,摆下"十绝阵"。为破"十绝阵",姜子牙请来阐教十二位道友,燃灯道人接了帅印,连破六阵。闻太师不支,又请道友赵公明助战。赵公明依靠宝器"缚龙索","定海珠"连连得胜。燃灯道人在萧升,曹宝的”落地金钱”的帮助下收了赵公明的宝贝。赵公明气冲斗牛,借来"金蛟剪"把燃灯道人的梅花鹿夹为两截。燃灯道人逃回西歧。陆压散人看赵公明助纣为虐,扶假灭真。在西歧山用"钉头七箭书"把赵公明射死。
故事的场面炫丽,有仙家风范.让人看得十分有趣. 燃灯道人后入释为佛,宣化众...
文言文七吴澄传翻译
译文: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大概有数千言。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操持饮食,说:“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
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无论寒暑都不改变。英宗即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于写书法的人,用黄金粉书写佛教《藏经》。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传诏令吴澄作序。吴澄说:“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京再上奏此事。”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泰定元年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堂异室之制,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但没来得及迁祀,而国家出现大变,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
吴澄提议说:“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庙都各自为宫,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在的中书省的六部。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吴澄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搁笔。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撰述,而且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一家之言。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
天历四年吴澄就病逝了,享年85岁。原文: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摧应奉翰林文字。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
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等舟去。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此文出自明代宋濂所著的《元史》扩展资料吴澄终生治经,孜孜不倦,从年轻时校订“五经”,到中年又“采拾群言”,“以己意论断”,再“条加记叙”,并努力探索朱熹研究五经“未尽之意”,直至晚年方才修成《五经纂言》。除了《诗纂言》而外,其余《易纂言》《书纂言》《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四种以及《易纂言外翼》《仪礼逸经传》《孝经定本》《道德真经注》等书,均为《四库全书》所著录。朱熹的学说对吴澄影响很大,吴澄撰修《五经纂言》,在编次整理经文的同时,还特别对其内容从义理方面加以疏解,深入探讨其微言大义,发明张大朱熹之说。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元史
延伸阅读:
驴是怎么死的哲理小故事:驴是怎么死的 驴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驴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
生与死的句子生与死的句子 1、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人是要死的,谁也活不了几百岁,但是他的事业定会永垂不朽。 2、播种的人撒下了种子,看到农夫在收获,会兴起类似的想法来:“生”是耕作,“死...
想死的个性签名想死的个性签名 1、你那么爱她,为什么不把她留下,为什么不说心里话。 2、遥不可及的幸福,如同永远触摸不到的太阳。 3、眼泪在眸角时,仰着头,泪就不会涌出来。 4、一颗千疮百孔的...
雷锋几岁死的因为什么死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
缢死的症状有哪些一般性的缢死,死者都是双脚离地,悬于 空中,全部体重压迫在颈前绳套的兜住弧处, 绳结位于颈后,这称为典型缢死。除此之外还 有很多非典型的缢死法。非典型缢死的姿势是 多种多样的...
人死的全过程会经历什么!一九零七年四月,一位叫DUNCAN MACDOUGALL的人,在美国做了一连串的实验,以证明人类在肉身死了以后,人格个性精神(灵魂)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 留存下来。 他认为灵魂若要存在,会有机会...
借花献佛花是什么意思佛是什么意思借花献佛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关于“借花献佛”的故事之一: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
借花献佛的佛是什么意思借花献佛 ( jiè huā xiàn fó ) 解 释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 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
死的十种意思分别是什么死的十种意思分别是什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命是什么:死 同本义 [die;decease;expire;pass away; beyond]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