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算公式

04月25日 编辑 fanwen51.com

[计算体重的公式]给你个公式自己算一下吧,要好好保持哦 对于肥胖曾有过不少的标准和计算方法,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判断方法是通过计算体格指数(BM1)来衡量。 肥胖程度计算公式BM1法 体重指数 体重...+阅读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算公式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算公式是: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

3、利润确定与资产计价是会计学中的两大中心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是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的结果。前后两期所有者权益净额相比之差,反映企业的损益。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断地取得营业收入,为此要设置一些收入费用类账户,定期地总结账簿的记录,将营业收入和相关的成本、费用配合起来,加以比较,确定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是盈是亏,这就是“利润确定”过程。资产计价和利润确定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资本维持观,即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损益。

2、资本维持又分财务资本维持和实体资本维持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资本应视为一种财务现象,即包括由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源,收益就是一种实物现象,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实际“生产能力”,企业资产超过原“生产能力”的部分即为收益。这两种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一定期间价格变动对持有资产和负债影响和处理上。按照财务资本维持观点,价格对资产与负债的影响应该加以确认,它们在性质上高于持有利润或损失,可包括于资本报酬之中;而在性质上属于资本保持的调整,应直接纳入业主权益,而不能列入收益。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资产/负债观”,是以估计转销年度的所得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所得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4、计算方法是: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理念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 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提取的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 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

假定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成本为1000 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 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 万元,由于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 万元,其账面价值为800 万元, 两者之间的差额200 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又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一般可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分析比较,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按照重要性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在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以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例:某企业20*7 年12 月31 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暂时性差异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 存货 20000000 22000000 2000000 2 无形资产 6000000 0 6000000 3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合计 6000000 3000000 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

延伸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的所有方法和计算公式1.平均年限法:公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 2.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公式:第一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 第二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第一年折旧)*折...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如果是标准工时制,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日工资=劳动者月工资/21.5天 小时工资=日工资/8小时 加班工资 工作日加班=小时工资*加班小时*1.5 双休日加班=小时工...

工龄工资计算公式比如A列姓名,B列入职日期,C列月工资,D列工龄工资。 D2公式 =DATEDIF(B2,TODAY(),"Y")*C2 或者 =(YEAR(TODAY())-YEAR(B2)-(MONTH(TODAY())-MONTH(B2)<0))*C2 下拉填充 区别在于...

个税个税计算公式应缴税金=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三险一金&lt;个人承担部分>)-2000(9月1日后3500)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

急需小企业会计报表EXCEL样式的附有公式的资产负债表利润主管部门: 会地年企03表 编制单位:?企业名称 时间:?年年?月月 金额单位:元 项目 行次 金额 项目 行次 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 - 补充材料: 3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在的具体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在的具体运用,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如何进行期初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心得】应纳税暂时...

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总资产报酬率的计算公式: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净利润是利润总和减去税后所得金额,平均资产总额为年初资产总和与年末资产总和相...

小学奥数计算公式小学奥数计算公式,小学奥数的公式:(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2,得到的是这些连续数的平均数,用平均数乘这些数的个数,得到的就是他们的和。 对连续的数,平均数好算,重要的是算出他们的个...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及资产利润率的区别及公式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及资产利润率的区别及公式,如何分析总资产:净资产利润率既净资产收益率, 定义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2/(本年期初净资产+本年期末净资产) 杜邦公式(常...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