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07月18日 编辑 fanwen51.com

[初二英语上册5单元所有知识点]重点短语:on saturday afternoon;go to thr doctor;have a piano lesson ;too much;go to the concert;the day after tomorrow;have to;keep quiet;the whole day;culture c...+阅读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物理复习提纲

1、物体靠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播不停止

2、声音通过气体,团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物质叫做介质。】在固体中出传播最快

3、温度影响呻吟传播的速度

4、声以波的形式转播这,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是靠空气产生】

5、真空不能传声

6、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他们的间隔至少0.1秒以上

7、速度=路程

8、1km=1000m9骨传导比空气传播要好

10、听觉的形成;声波 ~ 外耳道 ~ 鼓膜 ~ 三块听小骨 ~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 听觉神经 ~ 大脑的听觉中枢 ~ 听觉

11、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方位,但不能准确判断声源的位置

12、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音调。

13、声波传递信息【不改变对方】声波传递能量【改变对方原样】

14、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1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初二上册物理都讲什么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透镜的详细讲解

一、复习策略

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 物像位置 应用 u→∞ v=f 缩小为一极小亮点 异侧 测焦距f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异侧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异侧 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 u=f v→∞ 不成像 /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u 2f时,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 (镜头→凸透镜,景物→物体,胶片→光屏) 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

(2)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 (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 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

(3)眼睛和眼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 ①显微镜 ②望远镜

二、典例剖析 例

1、(2006•无锡)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到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办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 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 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解析:

(1)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有:一利用凸透镜能使平行光(或太阳光)会聚于一点,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二利用点光源在凸透镜焦点不能成像(或在光屏上成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三是利用物体在离凸透镜2f处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2)普通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焦距固定的凸透镜,数码相机的镜头是一个焦距可以变化的凸透镜.甲、乙两张照片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在相机焦距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物体拍摄的照片,以山上的塔为例,甲图上的像小,乙图上的像大,由此可知,物距相同,焦距不同,成像大小不同.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记录可知,在物距为35cm的情况下,焦距分别是15cm、10cm和5cm的凸透镜成的像越来越小.这说明拍摄同一物体,照相机的焦距越大(或小),像越大(或小).由此可知,拍摄乙照片时的焦距长.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物距u、焦距f和实像大小,这三者之间有关联.要想研究像的大小与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关系,必须保持物距u不变. 答案: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其他方法同样可以)

(2)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都有关系,因此研究实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时应控制物距不变 点评: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无法直接判断原因,用实验模拟实际情况,并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发现原因,这种理念常体现在问题的探究中. 例

2、(2006•杭州)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解析: 本题涉及两个现象:“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远处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说明高老师的眼睛视力有问题,可能是近视眼,也可能是远视眼;另一方面,也说明,若高老师不戴眼镜,她就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 “远处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说明戴着眼镜高老师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不戴眼镜反而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人若不戴眼镜,看近处的物体感觉清楚一些,还是看远处的物体清楚一些?同样问题,远视眼的人若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清楚一些,还是远处的物体清楚一些? 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当物体离开凸透镜时,它的像靠近凸透镜.结合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甲)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乙),可知,当物体离开眼睛变远时,近视眼(无眼镜)成的像离光屏(视网膜)更远,光屏上的像更模糊;远视眼(无眼镜)成的像离光屏(视网膜)更近,光屏上的像更清楚一些,可以判断高老师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答案:A 点评:

(1)观察戴眼镜的人一些习惯性动作会发现,老花眼(即远视眼)的人在看远处物体时,常常会拿去眼镜;近视眼的人看近处的物体时,常常也会拿下眼镜,看远处物体时才戴上眼镜.如果平时留心观察,就很容易判断高老师是老花眼.

(2)熟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掌握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恰当的问题转换;准确地理解(“看清”是指“像”更“靠近”视网膜).若要清晰地分析这道题,对学生能力要较高.

(3)D选项中.“眼球前后径”和“晶状体曲度”是指眼球(晶状体...

延伸阅读:

八年级物理所有知识点主要有以下29点的知识: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急!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的传播、 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原理、汽化和液化、质量与密度。物理学是...

初二上册物理所有知识点考点初二上册物理所有知识点考点,求初二上学期物理重点知识总结: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

八年级所有物理知识八年级所有物理知识,八年级物理知识归纳:楼下回答的很烂,让我总结:公式: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①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全部详细说明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全部详细说明,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二物理主要研究声,光,电,要求掌握声光电的性质,概念以及意义。00声:概念,计算题,还有掌握声的特性。00光:是难点。要掌握光的传...

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急!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急!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和密度重点知识详细点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和密度重点知识详细点的,求物理八年级密度与质量的知识点总结: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质的状态、形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