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常用的电学公式有什么

10月23日 编辑 fanwen51.com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电学]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阅读

初中物理常用的电学公式有什么

我给你的是整个单元的复习资料,很具体哦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冉、Study团队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有些什么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初三物理关于电学的所有公式

初三电学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35%~45%),如果没有充分把握,那么要在中考中取得高分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把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条主线,二个规律,三串公式…… 这条主线概括为“3721”,具体数字表示如下: “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 “6”指6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 “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指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二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现在就各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3621”详解

(一)对3个电学仪器要掌握如下:电流表、电压表(作用、电路符号、量程、分度值、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路中的作用)。电流表可用“二要二不”加以记忆,电压表可用“二要一不”加以记忆,滑动变阻器可用“串联接在电路中,接线一上加一下。AC、AD接线柱,P左R小反则大。BC、BD接线柱,P左R大反则小。AB接线阻值定,CD接线阻值无。”加以记忆(其中各符号如课本图所表示)。

(二)对6个物理量要掌握它们的定义(意义)、物理量符号、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公式(导出式)、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流:

(1)形成:电荷(包括正电荷、负电荷、正负离子等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符号“I”表示。

(2)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

(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安)(A)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4)测量:电流表。

(5)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1=I2=I3=…=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 I总=I1+I2+…+In

2、电压: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而在对外供电时,却又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4)几种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 每个铅蓄电池的电压U=2伏 照明电路(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伏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

(5)测量:电压表。

(6)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 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U1=U2=…=Un

3、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欧)(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

(5)等效电阻: a.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R总=R1+R2+…+Rn若各串联导体的电阻均为r,则R=nr b.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n若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均为r,则1/R=n/R即得:R=r/n

4、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3)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 其它单位——千瓦时(kwh),生活中也用“度”来表示。

(4)公式:定义式——W=UIt=Pt 导出式——W=I2Rt W=(U2/R)t (5)测量:用电能表(电度表)测量。应掌握它的读数方法(最后一位是小数)。 电能表上铭牌上通常有以下内容: “220V”——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伏 “5A”——表示这只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安 “kwh”——表示电功的单位,即“度” “3000R/kwh”——表示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转。

(6)电功特点: a.电功特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用电器电流所做功之和。 即W总=W1+W2 b.串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 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 c.并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 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

5、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 意义: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瓦)(W) 常用单位——千瓦(kW) (3)公式:定义式——P=W/t 决定式——P=UI (因为W=UIt=Pt) 导出式——P=U2/R=I2R (因为P=UI、I=U/R、U=IR) (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 另也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标的通常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如某灯上标有“PZ220—60”、“220V 60W”等,要懂得从当中出R(因为P=U2/R所以R=U2/P),也可以从中出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因为P=UI所以I=P/U)。灯...

延伸阅读:

初中物理电学如何学电学,我想你失踪一开始就听别人说电学特别难是么? 其实不然,初中物理电学都是电学的皮毛。 然而要怎么要学好呢? 1,上课认真听讲那是肯定的。 2,电学问题一定要马上问,当然其他的学...

初中物理公式初中物理公式巧计初中物理公式的部分: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

初中物理电学题初中物理电学题,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1) 根据P=U²/R,可知 P'=U'²/R'=(0.5U)²/(0.5R)=0.5U²/R=0.5P 2) 由“220V,15W”可知 (220V)²/R1=15W,两灯串联后总电阻 R总=R1+R2>R1 所...

30道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要有答案的谢谢了!30道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要有答案的谢谢了!求20道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附答案哦!你好 你看看行吗? 一、选择题 1.一只断灯丝的灯泡,摇接灯丝后使用,要比原来亮一些,这是因为灯丝的 [...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高中物理常用公式,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全部: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 G = mg (g随离...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初中物理电学公式 !最好列个表出来: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

初中物理电学所有公式初中物理电学所有公式,高分求初中物理电学的全部计算公式!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初中物理的所有物理公式:速度V(m/S)v=S/t S:路程 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数,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

谁有初中物理公式表谁有初中物理公式表,初中物理课怎么学: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