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如何准确研判中国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

12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如何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适应新常态,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长久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盲目攀比搞工业,重复投资上项目,肆意扩张借贷款,跟风决策建新区,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新的基本特征很明显。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从多年来保持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是由国内外经济发展背景和环境决定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不到10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小国,而其余经济体在经历过20年的发展后均开始减速,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大幅减速。可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这一变化,不是短期的波动,是趋势性的。二是,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趋势性的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这一变化,说明我国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在这一发展阶段,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在下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当前,我国制造业中,一般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就是这一趋势性变化的具体体现。经济结构这一趋势性变化,在短期内虽然降低了经济增速,但由于一般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存在,CPI相对稳定。在处于工业化后期的欧美国家,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75%,因此,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般制造业过剩导致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为保持就业平稳增长趋势做出了贡献。概言之,尽管经济速度下降了,但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同时物价和就业形势稳定,经济增速下降仍然处于合理区间。对此,我们可以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不必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直接目标,脱离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采用强刺激政策维持过去的高增长率,而是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