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操作,从中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认识得更加全面、深刻,掌握的知识也更丰富。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玩中孩子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众所周知,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种植园地是取其中细微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缩影,可让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奥妙。总的来说,种植园的内容可以包容万象,无所不有,品种繁多,就我们大班而言,有刀豆、黄瓜、西红柿等,活动中从给植物浇浇水,到请每位幼儿每天都去看一看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一段时间过去后,我们发现,种植园对孩子的教育效能就“出来”了。 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幼教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资源来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交朋友,从而扩大幼儿的眼界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我园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这一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我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我班的种植园中植物品种丰富,在这里,幼儿可以观察和护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并有所发现和思考。
一、让孩子融入种植园地,了解认识植物 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现在的农家孩子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黄瓜长在哪儿的十分普遍,其实孩子非常向往农村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我们应该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春天,野外一片新绿,早开的杏花、桃花如繁星点点,这时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美感体验,我们还带着孩子到野外写生,画画,用自已的画笔描绘大自然春天的美的教学活动变得新颖,直观,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活动中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地观察,推理得出结论;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从而萌发幼儿观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二、利用种植园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感知生命中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如我把幼儿带到种植园中,让孩子拿着小铲子去挖土,幼儿从中发现土地上生长着各种蔬菜花草,农作物,在土层下发现树根、草根、小昆虫等,从而具体了解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感受到土壤的重要性。
三、利用种植园对幼儿进行观察能力培养 幼儿天生具有亲近自然的本能,他们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地对话,能够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同时利用种植这一“活教材”,丰富幼儿的生活,开阔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我们的种植园地,让孩子飞进大自然去寻觅丰富的食粮。在播种季节,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上撒下各种各样的种子,种上玉米、黄瓜、西红柿等秧苗,并时常来照料它们,给这些植物浇水、施肥,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来丰富孩子们的科学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丰收时节,让孩子们亲手把这些成熟的蔬菜、瓜果收回到幼儿园食堂,请食堂的爷爷奶奶做成可口的菜肴,组织幼儿共同品尝劳动果实,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我还为幼儿准备了观察记录纸,引导他们随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并告诫幼儿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1、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
(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经过实践发现在户外活动、游戏、散步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因此,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观察兴趣。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
2、教会幼儿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