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针对经济发展而环境遭破坏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

01月07日 编辑 fanwen51.com

长期以来,人们把环境看成是能够源源不断地免费提供资源的“原料库”和可以无偿和无限收纳废弃物的“容器”,传统的经济学不研究自然环境资源的价格和环境容量,只研究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过程的经济再生产。随着人口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为了供养地球上大量人口,冲破自然规律的约束,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和掠夺式的利用自然资源。1999年底,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已近13亿,我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1/4多的人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于是提出了要研究人口再生产,即人类自身再生产。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发展造成盲目和过量地毁林开荒,乱采乱伐乱猎,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植物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为了获得能源和各类矿产资源,人类大规模地掠夺式开发和开采,导致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样反过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于是提出环境资源的再生产。 经济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环境资源再生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由此形成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社会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环境资源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统一体。研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必须研究三种再生产过程的依存关系。 从人类自身再生产来说,人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是自然界生物圈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进行物质资源生产,以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和结果,人类社会不可能停滞不前。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将给经济和自然资源带来巨大压力。我国人口数量已大大超过我国自然环境资源合理的承载能力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负荷能力。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1.4‰,即平均每年净增长约1500-1600万人,新增人口将消费掉我国20%左右的新增国民收入,根据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推算,到本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5—16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稀缺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从经济再生产来说,它要从环境中获取生产需要的资源、能源,然后加工成各种不同的物质产品,满足人口再生产和经济自身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中排出的废弃物,又返回至环境中,参与环境资源的再生产。 从环境资源再生产来说,它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按照自然规律演变和发展。但是,由于过快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忽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表现在一是经济再生产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大大超过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导致环境资源的退化和枯竭;二是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这三种再生产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从系统观点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那么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人类要自觉调整和控制经济、环境、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的经济本质

(1)环境污染是对资源的浪费 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采富弃贫,大量伴生矿产资源成为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资源,只占投入资源的20—30%,其余的资源被当成污染物排入环境中。我国平均开发利用总回收率只有30—50%,比发达国家低10—20%。我国每万元国民收入消耗能源为20.5t标准煤,是德国的10倍。有条件综合回收的共生、伴生矿有40%的矿山没有综合利用。我国每万美元生产总值的原材料投入系数很高,如钢材比国际水平多1—4倍,水泥多1—11倍,化肥多1—3倍。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也很低,百元产值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3倍,全国发电耗煤一直在398g/kw.h,而先进国家水平均在340g/kw.h。我国吨钢能耗高出日本40%,水泥能耗高出国际先进水平50%。 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排放的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干电池等大量废弃物质没有得到回收利用[1],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污染物。

(2)环境污染是损害人力资本的过程 人在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会出现各种疾病或者过早亡,耽误生产或丧失劳动能力,因而不能与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还要社会负担医疗费,并且还要他人的护理,因而耽误了他人的劳动工时,这些都是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力资本是将人看作劳动力,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之一。如果人因环境污染患病或死亡,则创造人力资本的机会就消失了,这是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 —各种疾病和死亡原因的种类;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劳动者在病期间净产值的损失;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和死亡,从社会福利基金支付的费用; —医疗部门用于治疗因污染而患病的人员的开支; —患者住院或休养期间护理或陪护造成的社会损失。

(3)...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