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法律制度

诉讼法中关于回避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

01月16日 编辑 fanwen51.com

[速求民事诉讼法关于代表人诉讼的2000字论文]1991 年我国颁行的《民事诉讼法》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吸收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和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的立法经验,确立了我国群体诉讼的制度———代...+阅读

一、交代回避的法定事由不够准确 开庭时审判人员首先要向当事人交代关于回避的法定事由,而回避的法定事由在刑诉法第28条和29条、民诉法的第45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第1条、第2条在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和完善了回避的法定情形,审判人员应当将这些回避的法定事由完整地告知当事人,不能有遗漏。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审判人员只援引诉讼法的规定,告知当事人诉讼法中规定的几项回避事由,而遗漏了《若干规定》中补充的事由。 有的审判人员在表述回避的事由时用语不够准确,针对有的当事人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的情况,允许审判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当事人解释回避权,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全面告知法定事由的基础上,不得任意断章取义或者歪曲解释。

例如有的审判人员将回避权仅概括为“是否与你有仇、有矛盾”“是否同意我处理你的案件”“是否换人处理”等简单几句话,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有背设立回避制度的初衷。

二、交代回避的主体范围欠缺完整 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主体有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和检查人。 这里面有的是出庭人员,有的是仅提供书面鉴定、勘验等结论而不出庭的人,如果一个案件中涉及到这些人员,审判人员均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仅告知当事人对出庭的人员有权申请回避,而对那些未出庭的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等均遗漏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在刑事诉讼中,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人不出庭的案件,有时也会出现忘记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公诉人及书记员回避的情况。从而导致向当事人交代回避主体的范围不完整。 。

延伸阅读: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哪些基本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

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有什么亮点新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在2015年2月4号正式实施。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具有六大亮点亮点一:保障诉权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规范撤诉行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

刑事诉讼法关于精神病鉴定司法机关有什么义务呢《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第一百一十九条规...

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复习方法是什么(一)注意研习历年真题。真题是我们找重点、查考点的资料库,是我们研究命题规律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应当重视对历年真题的研习。 (二)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比较。比如,就民诉法部分而...

签个车辆买卖合同如发生纠纷向法院诉讼法院会受理吗当然会受理,但是要看买车合同中约定了哪个法院管辖,这种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联保责任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没有对联保责任进行规定,是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联保规定的。 数个担保人为一个债务人提供担保,如果约定了担保份额,按约定的份额承担担保责任;如果没有约...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521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五百二十一条规定, 在执行终结六个月内,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对已执行的标的有妨害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排除妨害,并可以依照民事诉...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的公告送达如何理解的最新相关信息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于公告送达的规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 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