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壮大林业产业的思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将我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森林资产优势,不断壮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剑阁林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县每一个林业工作者都...+阅读
东北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经济总量占全国11.3,东北地区的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机车、汽车和飞机制造、机床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加快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增长区域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东北区域整体发
展的根本。
一、东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第一,区域合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间的合作和互动已是大势所趋。区域合作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东盟、欧盟;二是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江三角、珠江三角都是合作发展的成功例子。任何孤立的单打独斗都会失去竞争力。只有自觉地融入到区域经济中,与其它地区共享资源,广泛开展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第二,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东北地区看,东北三省地域相邻,环东北亚经济圈,毗邻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朝鲜五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东北对这五国的出口总额约占全国的20,在我国对东北亚开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东北亚中心的战略地位也要求东北三省放弃地方分割、重复建设的经济格局。东北融入世界经济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推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降低成本,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 第三,振兴东北的使命使然。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为东北地区合作提供了共同享受国家政策和发展的空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北振兴就必须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否则,东北的重化工业基地的地位就有可能被长三角迅猛的发展所替代。因此,抓住契机,打破常规,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赢是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
二、东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1.东北具有合作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条件,有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主导产业的选择是突破口。东北是国家重点投资形成的重工业基地,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工体系,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产业结构总体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黑龙江具有动力、发电设备制造、林业优势,吉林具有交通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势,辽宁具有装备制造业优势及港口和船舶制造业优势。突出的特色,雄厚的基础,为东北地区在主导产业上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可能。 2.有分享共同利益的合作契机。东北地区在交通、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上开展合作可分享共同的利益,如贯穿三省的哈大线、东北地区内“北水南调”(引松花江、嫩江水人辽宁)、松花江和辽河污治理等三省联动的重大工程都在积极酝酿中。由于在产业和市场上的协作可取长补短,最大限度上利用资源,也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酝酿进行。 3.东北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呼唤区域经济合作。东北拥有丰富的石油、铁矿、木材、黑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这是东北发展原材料等工业的优势。然而,半个世纪的过度开采,产业上的重复建设,使东北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面临枯竭,严重制约了东北装备制造业、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影响了东北振兴的进程。资源分布不均衡要求东北实行区域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 4.具备合作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东北区位条件优越,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哈大线贯穿南北,京哈线不仅与黑龙江、吉林省的沿边口岸和辽宁省的沿黄海、渤海的开放口岸连接,而且与全国各地形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以大连、天津为中心又可构筑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水运枢纽;航空方面,东北也已形成以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为中心的航空网络。东北三省拥有百余所科研院所,制造业人才集中,人力资源和科研基础雄厚,加上社会习俗、地理人文的相似性,东北地区具有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坚实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三、东北区域经济合的基本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树立东北大区的合作理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和“互补”相统一的进程,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和互补动力推进作用。东北区域合作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三省一区考虑。东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区间的资源互补、产业转移。要树立东北大区的观念,要有全局观。第二,跳出东北的范畴,把东北经济发展与环渤海经济圈联系起来。第三,把东北放在东北亚的环境中整体思考,即以东北内部合作协调为基础,逐步走出东北区域一体化一与京津互动的大东北区域互动一东北亚经济圈连动的递进式发展模式,真正形成东三省、内蒙东部一体化、与京津地区的区域合作及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互动。 2.扩大开放,打破地域限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突破地域限制,以创新体制去盘活大量的闲置资产,解决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问题,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融合,建立统
一、开放、有序、竞争12全文查看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经济增长极。如能源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船舶生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军工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医药工业基地等,真正使东北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之后全国第四大经
济区。 3.创新机制,树立平等互利的竞合理念。要把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经济来规划,在区域内整合资源,依据区域经济内的比较优势原则形成内部分工协作体系。这要求各省市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在充分尊重各自利益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配套统筹规划,避免在石油、冶金、能源和机械加工方面的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利益协调和分享机制,在合作中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有限的资源迅速实现东北经济的振兴。 4.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东北区域市场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市场化的关键。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就要确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政府要积极主动协调好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区域合作的正常运转。逐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过渡,即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权力政府向法制政府的转变,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力量,使市场分工成为主旋律,促进东北市场机制的迅速成长。
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应把东北放在国家整体战略上思考,真正以统筹规划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密切产业分工与协作等措施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说,应在三个框架体系下思考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即分别从东北亚的角度、从与京津互动的角度,从东北三省与内蒙东部的角度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1.利用区域优势,与东北亚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东北处于东北亚的中间带,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来往密切,是沟通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桥梁和通道。因此,应把东北经济的振兴放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来设计,从而构造一个大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体系。东北工业主要是重化工业,需要有相近的产业背景和大资本的进入。就产业结构而言,日本产业结构层次高,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韩国是新兴工业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我国东北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日本、韩国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因此,日本、韩国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就变得至关重要。同时,俄罗斯的石油等资源对发展东北的重化工业又不可或缺。因此,东北应利用区位优势与发达的交通网络,与东北亚各国紧密结合,形成以大连为港口、以三省内陆为腹地的产业链,通过货物流,带动人流,最后形成信息流,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积极吸引日、韩、俄等国的资金与技术,还要积极吸引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并按照GEPA的要求,加强与香港等地区的合作,承接国际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向东北老工业地区的转移。 2.把东北纳入环渤海经济圈,实现与京冀的经济互动。传统意义上东北经济发展都把着眼点放在降低生产成本和发挥资源优势上,很少有人从环渤海一体化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规划。由于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在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东北特别是辽宁已成为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北京、辽宁和山东的软件产业集群;其次,大连具有的北方航运中心地位及国际知名度正是环渤海经济圈所急需的现代物流中心;第三,辽宁所具备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优势在环渤海地区具有绝对优势,可与天津等地的汽车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产业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链条。有产业链的地方,区域经济就可连动,就能形成经济圈。因此,东北与京津互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这种互动的前提是东北内部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东北经济大区的经济一体化。把东北经济的振兴放在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中来设计,依据重化工业的产业链,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东三省合理分工,形成相应的产业龙头和区域经济的龙头,通过龙头带动相应的产业链,促进东北的振兴和发展。 第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城市集群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城市集群化已成为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必须与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形成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条件的优势,并通过地区条件的交换,使各地区的优势得到最有效的充分利用。可仿效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中心城市发散型”和“城市板块联结型”的都市经济圈。具体说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市的强强联合来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的经济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就东北区域而言,目前各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短时期内不可能并驾齐驱,可由四大都市圈扩展成为四大城市带,构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的东北城市体系,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辐射和带动中小城市,加快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第
二、尽快建立多层面的、促进区域经济——体化的组织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一方面加强政府间的互动,定期沟通情况,统筹规划东北地区的工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尽快成立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东三省及内蒙政府参与的组织协调机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力争多领域的联动发展,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共同改善大环境。同时可利用三省一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问题进行定期研究,从理论上为经济改革出谋划策、准确定位。 第
三、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统筹规划,以龙头产业提升东北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企业始终是发展主体,没有企业的参与就没有合作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整体,应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跨区域兼并重组,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形成一批以资产为纽带的跨省企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注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区域建设,保证民营企业及时填补区域合作过程中遗留的经济上的真空地带。即以大集团为核心,突破地域限制,强化分工协作,共同打造装备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在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煤炭、防护林、通信设施上要统筹规划,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降低交易费用,以竞争促合作,实现整体合力与竞争力。如建设贯穿中俄、中朝边境走向的铁路大通道,启动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整合区域资源,从而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以辽宁重化工业为龙头、吉林的汽车产业、黑龙江的石油化工业为两翼、内蒙东部资源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产业格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局面。
五、区域经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在发展区域合作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合作起点的选择要体现共同经济利益。长三角的成功在于利益分享,分享共同的经济利益是突破行政区划的捷径。东北合作一定要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产权交易,建立共同市场,消除计划体制和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利益共享机制。第二,各地政府官员要心胸开阔,放弃官本位的思想。在各种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计划经济下人的思维定势及地区保护主义的思想已根深蒂固,旧的思想观念不改变和根除,整合区域资源、为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搭建平台只能是一句空话。第三,要以法律来保障区域规划的顺利实施。在目前我国尚无区域规划法的情况下,东北有关部门可考虑研究制定符合东北地区实际的区域规划管理事宜,以逐步确立区域规划的法律地位。有了法律的保障,才能真正扫除政策障碍和行政壁垒,实现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全文查看东北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经济总量占全国11.3,东北地区的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机车、汽车和飞机制造、机床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加快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增长区域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东北区域整体发
展的根本。
一、东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第一,区域合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间的合作和互动已是大势所趋。区域合作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东盟、欧盟;二是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江三角、珠江三角都是合作发展的成功例子。任何孤立的单打独斗都会失去竞争力。只有自觉地融入到区域经济中,与其它地区共享资源,广泛开展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第二,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东北地区看,东北三省地域相邻,环东北亚经济圈,毗邻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朝鲜五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东北对这五国的出口总额约占全国的20,在我国对东北亚开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东北亚中心的战略地位也要求东北三省放弃地方分割、重复建设的经济格局。东北融入世界经济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推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降低成本,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 第三,振兴东北的使命使然。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为东北地区合作提供了共同享受国家政策和发展的空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北振兴就必须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否则,东北的重化工业基地的地位就有可能被长三角迅猛的发展所替代。因此,抓住契机,打破常规,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赢是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
二、东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1.东北具有合作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条件,有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主导产业的选择是突破口。东北是国家重点投资形成的重工业基地,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工体系,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产业结构总体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黑龙江具有动力、发电设备制造、林业优势,吉林具有交通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势,辽宁具有装备制造业优势及港口和船舶制造业优势。突出的特色,雄厚的基础,为东北地区在主导产业上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可能。 2.有分享共同利益的合作契机。东北地区在交通、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上开展合作可分享共同的利益,如贯穿三省的哈大线、东北地区内“北水南调”(引松花江、嫩江水人辽宁)、松花江和辽河污治理等三省联动的重大工程都在积极酝酿中。由于在产业和市场上的协作可取长补短,最大限度上利用资源,也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酝酿进行。 3.东北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呼唤区域经济合作。东北拥有丰富的石油、铁矿、木材、黑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这是东北发展原材料等工业的优势。然而,半个世纪的过度开采,产业上的重复建设,使东北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面临枯竭,严重制约了东北装备制造业、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影响了东北振兴的进程。资源分布不均衡要求东北实行区域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 4.具备合作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东北区位条件优越,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哈大线贯穿南北,京哈线不仅与黑龙江、吉林省的沿边口岸和辽宁省的沿黄海、渤海的开放口岸连接,而且与全国各地形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以大连、天津为中心又可构筑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水运枢纽;航空方面,东北也已形成以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为中心的航空网络。东北三省拥有百余所科研院所,制造业人才集中,人力资源和科研基础雄厚,加上社会习俗、地理人文的相似性,东北地区具有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坚实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三、东北区域经济合的基本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树立东北大区的合作理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和“互补”相统一的进程,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和互补动力推进作用。东北区域合作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三省一区考虑。东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区间的资源互补、产业转移。要树立东北大区的观念,要有全局观。第二,跳出东北的范畴,把东北经济发展与环渤海经济圈联系起来。第三,把东北放在东北亚的环境中整体思考,即以东北内部合作协调为基础,逐步走出东北区域一体化一与京津互动的大东北区域互动一东北亚经济圈连动的递进式发展模式,真正形成东三省、内蒙东部一体化、与京津地区的区域合作及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互动。 2.扩大开放,打破地域限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突破地域限制,以创新体制去盘活大量的闲置资产,解决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问题,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融合,建立统
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经济增长极。如能源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船舶生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军工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医药工业基地等,真正使东北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之后全国第四大经
济区。 3.创新机制,树立平等互利的竞合理念。要把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经济来规划,在区域内整合资源,依据区域经济内的比较优势原则形成内部分工协作体系。这要求各省市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在充分尊重各自利益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配套统筹规划,避免在石油、冶金、能源和机械加工方面的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利益协调和分享机制,在合作中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有限的资源迅速实现东北经济的振兴。 4.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东北区域市场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市场化的关键。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就要确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政府要积极主动协调好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区域合作的正常运转。逐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过渡,即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权力政府向法制政府的转变,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力量,使市场分工成为主旋律,促进东北市场机制的迅速成长。
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应把东北放在国家整体战略上思考,真正以统筹规划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密切产业分工与协作等措施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说,应在三个框架体系下思考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即分别从东北亚的角度、从与京津互动的角度,从东北三省与内蒙东部的角度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1.利用区域优势,与东北亚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东北处于东北亚的中间带,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来往密切,是沟通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桥梁和通道。因此,应把东北经济的振兴放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来设计,从而构造一个大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体系。东北工业主要是重化工业,需要有相近的产业背景和大资本的进入。就产业结构而言,日本产业结构层次高,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韩国是新兴工业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我国东北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日本、韩国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因此,日本、韩国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就变得至关重要。同时,俄罗斯的石油等资源对发展东北的重化工业又不可或缺。因此,东北应利用区位优势与发达的交通网络,与东北亚各国紧密结合,形成以大连为港口、以三省内陆为腹地的产业链,通过货物流,带动人流,最后形成信息流,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积极吸引日、韩、俄等国的资金与技术,还要积极吸引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并按照GEA的要求,加强与香港等地区的合作,承接国际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向东北老工业地区的转移。 2.把东北纳入环渤海经济圈,实现与京冀的经济互动。传统意义上东北经济发展都把着眼点放在降低生产成本和发挥资源优势上,很少有人从环渤海一体化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规划。由于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在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东北特别是辽宁已成为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北京、辽宁和山东的软件产业集群;其次,大连具有的北方航运中心地位及国际知名度正是环渤海经济圈所急需的现代物流中心;第三,辽宁所具备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优势在环渤海地区具有绝对优势,可与天津等地的汽车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产业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链条。有产业链的地方,区域经济就可连动,就能形成经济圈。因此,东北与京津互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这种互动的前提是东北内部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东北经济大区的经济一体化。把东北经济的振兴放在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中来设计,依据重化工业的产业链,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东三省合理分工,形成相应的产业龙头和区域经济的龙头,通过龙头带动相应的产业链,促进东北的振兴和发展。 第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城市集群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城市集群化已成为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必须与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形成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条件的优势,并通过地区条件的交换,使各地区的优势得到最有效的充分利用。可仿效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中心城市发散型”和“城市板块联结型”的都市经济圈。具体说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市的强强联合来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的经济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就东北区域而言,目前各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短时期内不可能并驾齐驱,可由四大都市圈扩展成为四大城市带,构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的东北城市体系,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辐射和带动中小城市,加快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第
二、尽快建立多层面的、促进区域经济——体化的组织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一方面加强政府间的互动,定期沟通情况,统筹规划东北地区的工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尽快成立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东三省及内蒙政府参与的组织协调机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力争多领域的联动发展,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共同改善大环境。同时可利用三省一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问题进行定期研究,从理论上为经济改革出谋划策、准确定位。 第
三、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统筹规划,以龙头产业提升东北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企业始终是发展主体,没有企业的参与就没有合作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整体,应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跨区域兼并重组,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形成一批以资产为纽带的跨省企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注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区域建设,保证民营企业及时填补区域合作过程中遗留的经济上的真空地带。即以大集团为核心,突破地域限制,强化分工协作,共同打造装备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在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煤炭、防护林、通信设施上要统筹规划,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降低交易费用,以竞争促合作,实现整体合力与竞争力。如建设贯穿中俄、中朝边境走向的铁路大通道,启动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整合区域资源,从而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以辽宁重化工业为龙头、吉林的汽车产业、黑龙江的石油化工业为两翼、内蒙东部资源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产业格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局面。
五、区域经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在发展区域合作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合作起点的选择要体现共同经济利益。长三角的成功在于利益分享,分享共同的经济利益是突破行政区划的捷径。东北合作一定要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产权交易,建立共同市场,消除计划
延伸阅读:
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持词同志们: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
浅谈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摘要】近年来,作为金砖四国的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不断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相对于两国的经济总量...
对我国发展稻米产业化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思考对我国发展稻米产业化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思考 今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说是新时期指引我国包括稻米业在内的粮食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什么呢?因为,我国粮食业一直都...
泛珠三角休闲经济合作与发展文章标题:泛珠三角休闲经济合作与发展 摘要: 本文从休闲经济的视角研究“泛珠”发展与合作问题。并重点涉及“泛珠”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
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文章标题: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摘要】进入新世纪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放慢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则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文章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成因...
县城林业经济合作发展途径管理资料下载网为您带来一篇经济论文《县城林业经济合作发展途径》,希望本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提供便利,范文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政策推动尤溪县把加快发展林...
市容环境加快整治工作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局,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精神为动力,以“城市建设攻坚年”、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和 中学百...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实施方案.nn40. 第十条 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消费流通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建设改造覆盖面,20xx年、20xx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保证质量,建设一户,成功一户;每...
仪表安装公司“加快发展、二次创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仪表安装公司“加快发展、二次创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总厂职代会精神、建设公司职代会精神和仪表公司职代会精神,教育和引导职工以发展为主题,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