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入党入团

孟子的教育思想

01月20日 编辑 fanwen51.com

[会计管理局思想大解放讨论发言稿]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在这次活动中,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再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了共...+阅读

孟子,名轲,战国中叶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其母仉氏教子有方,为教育孟子,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迁其居,为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的美谈。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子思、孟子之学,后世称为思孟学派。作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

四十岁以后,他带领弟子游历各国,往来于诸侯之间,处处受到礼遇,度过了二十年的时光。晚年回故乡专事教学与著述。他的弟子很多,著名者如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孟仲子等。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孟子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经验。《孟子》七篇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该书一般被认为是他的弟子对孟子言行的记述,也有人说是孟子本人的著作。

论教育作用 孟子论教育作用,是以其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施仁政",其中心是"民本"思想。认为仁政的根本在"得民心",而教育又是"得民心"的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好的行政管理还不如好的教育。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仁政必须辅以善教,善教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在哲学上,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先天所固有的,是至纯至善的,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因为人有善性。不过孟子所说的性本善,并不是说人性中具有纯粹的完全的道德,只是说人性中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

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而要做一个完善的人,仅有同情心、正义感、礼让态度和道德判断能力这四个善端是不够的。人之贤愚,还取决于对这种先天的善端能否存而养之,扩而充之。如果自暴自弃,或者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就会失掉这种善端,这就是他所说的"陷溺其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善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所谓"放心",指的就是人在后天所丧失了的善端。孟子认为,任何人只要肯接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以把先天的善端充分发挥,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圣人,他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其理由就在于人人都有善端,普通人与圣人在先天本质上并无区别。

由此可见,孟子很看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论教育目的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同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君子"、"圣贤"、"大丈夫"以德为主、德才兼备。他有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就是说,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要经得起富贵、贫贱、暴力的考验,把道德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

孟子指出这一点是很有道理的,这种人格理想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 从教育对社会的影响这个角度来看,孟子明确概括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他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主张兴办庠、序、校等教育机构来培养学生,庠是培养之意,校是教育之意,序是习射之所,无论是夏代的校、商代的序、周代的庠,还是三代共同的学,其目的都是为了阐明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及掌握社会生活准则,具体来说,所谓"明人伦",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后世亦称为"五伦",代表着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论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孟子继承了孔子所提倡的"自省"、"克己"、"过则勿惮改"等思想,并且在其性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一) 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

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在立志问题上,与孔子不同的是,孟子提出了立志与养气的关系。

孟子提出为修身而养气的观点,他认为气是充满全身的能够反作用于心志、道德的东西,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志与气是密切相联、互为因果的:"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 孟子认为,普通的人只要注意"养气",经过量的积累就能形成所谓"浩然之气",通俗地说就是正直豪迈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正大刚直的,"集义而生"的,所谓集义即指积善,这就是说,浩然之气是...

延伸阅读:

急需解放思想大讨论演讲稿法院版各位领导,各位评委,青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教育共发展》。眼下,我们正面临着一派莺飞草长的明媚春光,这春光,与往年明显地不一样:广义地说,非同寻常的200x年...

寻找关于解放思想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稿做文明学子创和谐校园演讲稿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如何解放思想做时代需要的老师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钢城现代学校的韩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才能促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急求解放思想超越自我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超越自我》。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国似乎越古老越辉煌...

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法律知识竞赛试题中学组答案2012年“新沪杯”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样题参考答案(初中组) 一、单选题。 DDBAC BBBCB ACCBB CBBB 二、多选题 1.ABC 2. ABCD 3.ABCD 4.ABC 5. ABCD 6.ABCD 7. AC 8.AC 9.ABC 1...

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是什么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

孟子的著作和主要思想是什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

孟子他的最著名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

孟子的学派著作及思想这个问题的解答可浅可深。如果按人云亦云的方式回答,可以很浅显地说孟子是儒家学派。但如果真正深入去说,前人对孔孟的理解都是错的,这个问题需要真正对儒学有深刻理解,才能彻底...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