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07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阅读

摘要:通过对__市部分少数民族乡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这些村的现状、问题以及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找文章到☆()一站

在手,写作无忧!]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调查;

__市长期以来积极推进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始终把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保持民族乡村农业增

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根据2001年调查表明,__市共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总户数42046户,其中农业户数37214户,总人口11.4万人,少数民族

人口4.25万人。共有耕地面积966.67hm2,人均占有耕地0.09hm。近年来全市民族乡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劳动所得显著提高。据统计2001年民族村经济总收入2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人均劳动所得5535元,比上年增长9.69%。民族乡村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中,抓住一切发展机会,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得民族乡村经济总

量不断增长,农民增收稳步增长。加快发展

二、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整体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

础。现在全市少数民族乡村年人均劳动所得高于全市农村人均劳动所得的村有44个,占少数民族乡村总数的40.4%。近几年来,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确取得显著成绩,

并形成了逐年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根据__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从1998年起,每年都要从财政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5个民族乡及

低收入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使3个平原民族乡享受边远山区乡的有关优惠政策。

2002年6月至7月,笔者参加了由__市民委和__市人大民侨委组织的“__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调研”工作。结合都市型郊区经济的探索与发展,重点对__市5个民族乡

和32个民族村(年人均劳动所得在3500元以下)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进行调研(详见表1)。分别听取了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和对

有关项目的考察,并对经济发展中项目的选择、实施、存在的困难和发展前景作了论证。

1现状分析

1.1有5O%左右的村2001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人均收入最高的村为3200元(怀柔的小梁前村),最低的只有1500元(大兴的田营村):从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乡明显好于少数

民族村,尽管少数民族乡也有低收入的少数民族村,但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他贫困的少数民族村;虽然均为少数民族村,但是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从表l中可以看出:对于少

数民族乡村的主导产业而言,仅依靠种植业或养殖业的村,其收入远低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加之二三产业的村:因此,作为一个村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相结合,

并要因地制宜有主次之分。

1.2地处偏远,资源相对匮乏多数村地处自然

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或地处偏僻的边远平原地区,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有一些村人畜饮水尚有困难

表12001年__市部分少数民族村人均年收入和其主导产业

1.3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由于集体经济薄弱,

甚至村干部的工资都无法保证。因此,更无力为农

民家庭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民收入

水平的提高。村里的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状

态。

1.4各级政府支持和指导农民致富的政策和措施。

在这些村尚未显出成效比如水利富民政策、产业

结构调整、小额贷款政策、边远山区“存一贷十”

政策等,并未达到应有的成效。

1.5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处于起步阶段调查

发现,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刚刚考

虑,有的刚刚起步,但苦于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

致使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可喜的是有的村,在各级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选准了致

富项目,克服各种困难,创出了新途径,前景广阔。

说明农村要变富关键在支部,根本在项目。

1.6几条值得借鉴的产业发展经验一是跳出山

区,发展山区,如怀柔区政府给其山区乡镇在区里

的工业开发区无偿提供土地发展工业小区,极大地

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人,通过“山外造血”,维持

山区正常的“体内循环”,还部分解决了山区农民

就业和转移性就业问题,并解决了山区无法发展工

业的问题,也更利于招商引资。二是用三产带动一

产,如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西府营等村的旅游业,

带动了果树业、水产业、建筑业的发展。三是二产

和~产相结合,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增值。如怀柔长哨营满族乡的

御食

园效果显著。四是近富抓畜牧,远富抓果树。

这~发展规划,近远结合,相得益彰。

2导致少数民族村收入低的原因分析

2.1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由于相当一部分村的农

业结构调整还尚未进行或刚刚起步,虽然有相应的

支持政策,但是仍举步维艰。受自然、地理等条件

制约,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又主

要以粮食收人为主,

二、三产业匮乏,缺乏致富的

项目,农民增收困难。历史及现实的经验已经告诉

我们,靠天吃饭是摆脱不了贫困的。

2.2村干部和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商品意识薄弱有些村领导班子为农户提供有效的生产、经营、

市场服务能力差,缺乏有魄力、有凝聚力的带头人。

发展思路不清,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主动寻求致

富项目,甚至如何靠、如何要的思路都没有。缺乏自

力更生精神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风险意识,更缺乏把

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进行经营的商品意识。科技

人员少,科学技术不普及,生产力水平低下。

2.3缺乏原始的启动资金由于集体和个人的经

济实力十分薄弱,加之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一

些农民害怕风险,只顾眼前,固步自封,即便有了

好的项目或发展思路以及像“存一贷十”这样的好

政策支持,仍然很难付之于行动。

2.4少数民族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尽完善

京郊蓬勃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极大地促

进了京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它起到了以下作用:一

是解决了农户进入市场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

程度。二是节本增效,降低风险,促进了农民收入

的增加。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公司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的”一体化”经营之

路。四是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改进和农业结构调整。

而少数民族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不多见。

2.5自然奈件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一些村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多数山高、路远、耕

地少、土壤贫瘠,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水、电、

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限制了资源开发,

加上狭小的规模(自然村多且分散),就使任何来

自村子内部和外部的人(力量)都显得无能为力,

不能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合。正所谓“英雄”无

用无之地。对于这种情况,要想致富看来只有进行

土地流转与搬迁了。

2.6对外宣传的意识差,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

源从宏观的角度讲,山区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何

况有些资源是潜在的,需要人们去认识、去发现。

发现潜在资源了,还需要去包装、去宣传,让更多

的外边的人认识和发现,从而使潜在的自然资源变

成经济发展的优势。像怀柔的小梁前村、银河沟村

等还是具备这样条件的。

3几项建议性对策

根据__市政府2003~2007年边远山区绿色

生态富民工程(简称558工程)目标,到2007年所有

边远山区乡镇的359个村的人均年收入要达到5000

~8000元,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同样,少数民族低

收入村的尽快致富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

工程。今后工作重心应该要从输血型为主逐步转变

为以激活内部致富欲望为主;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

化为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且以经济手段为主:

3.1明确工作指导思想以“发展是硬道理”、

“三个代表”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边远山区经济不能拖__市的后腿”、“少

数民族乡村经济更不能拖边远山区经济后腿”、“保

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封山育林”等

为动力;以生产“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

品”为目标。紧紧抓住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核心是

项目)这个契机。

3.2积极实施科教兴村计划。激活农民的致富欲

望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调动集体和家庭两

个积极性,使集体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扶贫先

扶脑”,要帮助低收入村脱贫致富,必须要帮助村

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放意识,不能满足目前的

温饱状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大对科

技的投入。建立科技扶贫基金,用于少数民族乡村

的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培训指导以及优良品种、先

进技术的引进。具体的办法:(1)发挥__市大专

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会同市有关部门实施

科教兴村计划,针对村里的发展项目请专家现场指

导和技术培训;(2)组织对少数民族村干部的培

训;(3)组织村干部或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开阔眼

界;(4)选择一些本市内外成功的典型,收集或制

作成影像资料,提供给农民观摩学习。

3.3建立完善鼓励少数民族村发展的配套政策

一是财政政策:政府的支农资金,应主要投放在造

血机能的培育上,比如帮助解放思想,增强致富欲

望,帮助对潜在资源的认识、开发、宣传,帮助筹

集原始的启动资金,帮助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优良

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帮助建立发展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等方面。二是信贷政策:比如目前的小额贷

款,周期都为一年,但养殖业的资金回笼一般在

2~3年,所以在贷款周期上,要体现对少数民族

乡村农民的照顾,相应延长至2~3年,包括“以

一贷十”的政策一起,其贷款风险可以由各级政府

利用支农资金设立风险基金,给予承担少量抵押或

贴息。三是资源流动政策:除了法规允许以外,政

策还应鼓励支持少数民族乡村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向其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特别是要鼓励那些

利用少数民族乡村资源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到

少数民族乡村综合开发种养业。

3.4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联合起来对少数旅游业为主的主导产业。当然,要真正使少数民族

民族村进行支持一是,几个方面的政府部门,按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好,必须解决诸如启动资金、信

照政府的要求,同时对某一少数民族乡村进行支息、技术、优良品种引进、销路等问题。要协调有

持,使之能很快进入市场以产生效益;二是,扶贫关部门,完善对少数民族村的税收政策。如发展养

主要是以项目带动,各个部门围绕一个项目,尤其殖业、林果业可以不交税、少交税或税收返还。

是公益的、基础性的项目进行支持,帮助某一少数3.6进一步强化区(县)、乡(镇)两级政府的责

民族乡村改善生存、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三是,任意识尽快帮助少数民族村农民提高收入,市政

政府各个部门对一些有影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府有关部门有责任,但最直接或讲第一责任人,应

行培植,使之成为带动少数民族乡村农户发展养殖该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因此,要进一

业、种植业的龙头企业,将农民用经济纽带组织起步提高区(县)、乡(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的认

来进入市场;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及制定的相应政识,将帮助少数民族村农民提高收入作为一项重要

策,应引导支持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对少数民族乡的工作内容,作为一项保证首都安定团结、让少数

村投入资金、技术、信息等,对少数民族乡村的资民族村农民与全市农民共同并提前进入小康社会的

源进行全方位开发,令其承诺开发目标和农民增收政治任务来完成。

目标,即用经济手段扶贫。

3.5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查力度

少数民族村要充分认识自身资源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过于单一的农业结构.种植业应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以特色林果业、

绿色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当然,要真正使少数民族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好,必须解决诸如启动资金、信息、技术、优良品种引进销路等问题。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对少

数民族村的税收政策。如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可以不交税、少交税或者税收返还。

3.5进一步强化区(县)乡(镇)两级政策的责任意识

尽快帮助少数民族村提高收入,市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但最直接或讲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区(县)乡(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的认

识,将帮助少数民族村农村提高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一项保证首都安定团结,让少数民族村农民与全市农村共同并提前进入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2.2建立和完善耕地使用主体保护,提高耕地质

量保护的责任制及管理法规和政策保护耕地和提

高耕地质量,首先要完善目前的用地政策,制定相

应配套的条例和办法,如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农田

投入物的质量管理办法等,杜绝不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流人耕地。

其次,在区域治理上要重点突击、措施得力,围绕

区域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指

导。淮北地区在耕地整理上重点抓好砂姜黑土治

理;江淮丘岗区要重点治理黄泥土、澄白土;沿江

地区要以潜育化水稻土治理为重点;皖南山区要抓

好红黄土和山坞田的改造治理。第三,要将保护耕

地质量与耕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广

大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向承包的耕

地内投入更多的有机肥料,制定有机肥积造的奖励

办法,加大秸杆还田力度,持续提高地力。因建设

需要调整地块,必须按规定给予地力补偿。

2.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现有农田环境、

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与利用方式进行监测和管理,

维护耕地功能完整性,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依靠

科技进步,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是全面提高耕地保

护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计算机

辅助以及3S(GIS、GPS、RS)技术及其集成等技

术途径,解决区域耕地数量、质量、农田环境与利

用状况的实时调控和管理。安徽省应加快推进耕地

动态管理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步伐,加快对现有耕

地资源信息基础资料的完善和更新,尽快建立以耕

地资源、耕地保护、耕地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

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共享,提高

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农牧渔业厅.安徽省农业统计资料.合肥:安

徽科技出版社,1949~2010

2林国庆,王玉时.浅析安徽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安徽农

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73(2):82~84

3吴义鸿。李文胜,许冬梅.安徽省耕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和保护

对策.安徽农学通报,1999,5(1):45~46

4孙红忠.安徽省耕地数量时序变化分析预测及对策.安徽农业

科学,2OOO,28(5):643~644

5唐化俊.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发展研究.__:中国农

科技出版社。1999

延伸阅读:

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措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和广阔的前景,无论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地还是从城市到农村,都对我国经济政治...

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

浅论如何发挥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标是商品的标识,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人所认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商标战略,实施品牌工程,已成为各级政府发...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是市委立足巴中市情,准确把握区位特点和阶段特征,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狠抓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自市委开展“双争”活动以来,澧县把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作为县级班子建设的切入点,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双争”活动的落脚点,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经济建设的步子明显加快。...

探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税收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水、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审...

工商优质服务年活动助推经济发展今年来,**市工商局在全市系统大力开展“工商优质服务年”活动,用科学发展观丰富“工商优质服务年”活动内涵、创新活动理念、开拓活动思路、破解活动难题,努力实现**工商事业新...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民营经济工作中的不平衡问题,特别乡镇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呈现越来越大的...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本文作者:马溪乡 木日勿 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农村问题是农民,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富则国家安定。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小...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