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06月28日 编辑 fanwen51.com

[做好十一五规划促进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认真研究、编制和实...+阅读

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佚名文章本站原创点击数:106更新时间:2005-7-11

一、“十五”前*年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总结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国在“九五”计划时期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后转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时期也是格尔木市在人

均GDP提前实现了2000年比****年翻两番后,全市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五年计划。“十五”期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的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快格尔木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总体来看,“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得以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总结“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总结这一时期形成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主要成就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产规模迅速壮大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2003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03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00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国民经济在取得了在连续四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全市经济仍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值*****元,比2003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00年的*****元增加****元,年均增长*.*。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份额增加。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万元,比2003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00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比重由2000年*.**下降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比2003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00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比重由2000年**.**上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比2003年增长**.*%,比“九五”末期2000年的*****万元增加*****万元,年均增长**,比重由2000年**.**上下降为**.**。二产比重迅速上升和第

一、三产业比重的缓慢下降,符合全市经济发展处于开发性阶段和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特点。

2、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继续改善

“十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得以快速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的富裕程度和消费水平,改善了居民的消费结构。****—2004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亿元增加到**.*亿元,突破**亿元;人均储蓄由*****元提高到*****元,增加近***。2004年底城乡居民的储蓄总额是****年底的***倍,是****年的近**倍,是2000年的*倍。与此同时,居民的外汇存款、股票、债券、手持现金等金融性资产也在继续提高。****—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水平由****元增长到****.*元。****—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下降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下降至。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也进一步改善,****—2004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

3、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加强

“十五”期间,全市坚持围绕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2004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万元,较2000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变化为**.**:**.**:**.**:*.**。截止2004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亩,退耕还林亩,荒滩种草万亩,林草植被面积进一步扩大。各类草食牲畜年末存栏达到**.**万头(只),比2000年的**.**万头(只)增加*.**万头(只)。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和**.**%,比2000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率也有了明显提高,2004年达到,比2000年增加个百分点。

4、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通过进一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和调整布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工业企业整体

竞争力有所加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盐化、石化、金属非金属矿采选、商贸流通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贡献份额不断增大。共完成股份制改造家,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民营企业总数达到家,实现增加值万元,比2000年增加万元,年均增长。盐化、石化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万元和万元,分别比2000年的万元和万元增加万元和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加大。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改善投资环境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多方争取建设项目,进一步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增后劲、打基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总量。截止2004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较“九五”增加******万元。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基本建设投资达到*******万元,比“九五”增加%;更新改造完成*****万元,比“九五”增加%;房地产开发*****万元,比“九五”增加%;其他投资*****万元,比“九五”增加倍。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万元,比“九五”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万元,增加。总计中,市属完成*****万元,增长**.*%。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或稳步推进。青藏铁路正线铺轨已达***.*公里。百万吨钾肥、机场改扩建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供水管网改造等进展顺利;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大格勒乡公路工程、朝阳路、柴达木东路改造工程、乌乡光伏电站、教育发展中心和高中扩招等国债项目完成;察尔汗道路、八一路改建、建设路、消防“***”调度指挥工程,小街小巷建设、小游园、社区建设、广电网主干线改造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人畜饮水等水利项目顺利建成。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发展条件,扩大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培育了特色经济,并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了加快发展的后劲。

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发展

2***—2004年,全市共发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达到***个,比2000年增加个,参保职工达到*****人,比2000年增加人;征收失业保险金万元,***家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人,比2000年增长%,征收养老保险金****.**万元,比2000年增长%;***家单位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达到*****人,比2000年增长,收缴医疗保险金****万元,比2000年增长;共有****户家庭纳入了最底生活保障范围,较2000年减少户,参保人员*****名,较2000年增加人,共发放最低收入生活保障金****万元,比2000年增长倍。“十五”期间,继续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大,通过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加快国家级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市项目建设,增强了科教兴市后劲。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办学规模扩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保障网络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农牧区经济发展能力不足

农牧区经济发展缓慢,农牧业增收速度不快,农牧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扶贫手段单一,农牧民务工、经商等方面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和特色经济产业尚未形成,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影响了格尔木市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据统计,****—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年代中期的:,**年代中后期的:,扩大到2004年的:。如果考虑到:一方面,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另一方面,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农牧民家庭收入包括要交纳的税费,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实际差距要更大。目前,全市农牧区有近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应的是落后的传统农牧业部门和先进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存,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不足

“十五”期间与“九五”相比较,资源综合开发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明显存在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综合利用水平弱。在对资源的开采利用特别是对盐湖资源的开发生产过程当中,无法实现对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大多数企业只能进行资源的开采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价值流失严重。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各自为政、乱采乱挖,甚至破坏性开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之在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策略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赢利水平和竞争能力不强,亏损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经济效益较低,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地方企业对经济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总量和规模较小;一些具有优势和潜力的新兴产业,由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短期内还难以达到预期规模,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非公有制经济与过去相比虽有长足发展,但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经济自主增长活力不足。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铁路运输、电力供给等矛盾突出

随着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和格尔木机场改造工程的实施,格尔木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青藏铁路西格段运输能力比较紧张,过境国道路面等级较低,东西向公路干道尚未建设,至部分重要矿区、旅游景点以及乡村的公路没有形成,铁路和公路路网及其不完善,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不但不能适应未来格尔木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目前进行资源开发和产品运输的要求。与此同时,电力供给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影响了全市工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和电力供给不足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成为制约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

经过“十五”前四年的治理,格尔木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有效缓解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难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预期目标,生态环境治理、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等均没有达到计划目标。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状况是关系到格尔木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使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目前,在土地开发、草原植被保护、水资源利用、绿化及荒漠治理、防风固沙等方面,存在着效率不高、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在硬环境方面,城市交通、供排水、供暖、供气、污水与垃圾处理等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防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在软环境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还无法适应格尔木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5、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十五”时期,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没能同步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004年全市城市化率为,比世界平均城市化率**低近**个百分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2004年全市的三个产业结构依次为:一产,二产,三产;而就业结构为:一产,二产,三产,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一是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国民基本教育尤其是农牧区和边远地区的义务教育尚未全面普及,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危机。二是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重城轻乡”,的医卫资源和经费投在城市,农牧区缺医少药状况严重,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垮了,农村缺医少药仍很严重。公共事业管理相对落后,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还有一批事业单位还在按计划经济体制时形成的体制在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务质量差,阻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开发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但因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吸引外资力度不够,筹资渠道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建设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潜力趋缓,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十五”期间,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了格尔木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随着全地区一些大项目陆续建成或进入收尾阶段,投资量大幅减少,对全市投资增长有较大支撑作用的骨干项目为数不多,缺乏一些符合国家政策、投资者感兴趣、能对全局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项目储备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软、硬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优惠政策不尽完善,城市吸引力不强,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客商落户不多。少数单位和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的工作水平、工作方式、工作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经验启示

1、坚持夯实基础,立足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西部大开发以来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根据格尔木的实际情况,立足格尔木的长远发展,将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治理生态环境等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规划到投入到建设等给予了高度重视,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实现“十一五”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坚持优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符合格尔木实际,有利于保障格尔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依托资源禀赋,突出项目带动

作为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地区,紧密围绕资源禀赋,建立资源开发性的工业体系,是实现招商引资,建立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格尔木依托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黑色金属、高原地理人文等资源,通过大力发展“* *”重点产业,有利地促进了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资源开发上,突出抓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快增长,这对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地区来说,是抢抓机遇、吸引外资、集聚要素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是加快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3、加快结构调整,构建特色体系

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过去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相对封闭的产业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是培育地区竞争力和适应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根本要求。“十五”期间,格尔木立足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潜力,培育优势,创造特色,使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几大支柱产业逐渐形成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优势。

4、推进改革开放,增强体制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是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十五”期间,格尔木通过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剥离企业办社会、依法破产和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坚持推进农牧区税费改革,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等政策,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并推动了社会公共事业、社会管理、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的改革,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效率。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建设新体制、新机制,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求发展,才能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5、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面对加快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非典”疫情爆发后在医疗卫生体系中暴露出的投入少,能力差,体系不完善等过去被长期忽视的问题,加深了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市委市政府根据格尔木的实际情况,从领导力量、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向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倾斜,集中力量解决了一些长期困饶社会事业发展难道突出问题,特别是加强了对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医院改造、农牧区卫生以及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有效缓解了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这说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偏废。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条件分析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展望“十一五”及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进入新的阶段。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多目标的新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不仅要求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还要求经济与社会更加协调的发展,逐步扭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同时还要求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归纳起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根据地区分工原则,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普遍繁荣。二是创造一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促进空间市场的一体化,不断深化区域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以确保地区分工的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三是建立必要的协调地区经济关系和利益的财政税收制度(包括主要税种的累进税制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出制度),将地区发展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更加强调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逐步消除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这对于未来格尔木的发展从总体上是有利的,将为格尔木的发展提供长期有利的宏观战略环境。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更加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格尔木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作为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避免部分发达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避免出现大的矛盾和问题,走协调发展之路,对于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推进格尔木的大开建设,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这是科学发展观对格尔木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影响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东西互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巩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流失严重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认真研究并深刻把握西部开发工作的规律性,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003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今后西部大开发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主要):一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搞好“五个结合”,即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二是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集中力量建设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西部地区气候多样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积极发展棉花、糖料、水果、肉类、奶类、毛绒类、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办好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能源、矿业、机械、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优势产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格尔木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能源原材料和生态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十五”期间国家已经在格尔木安排了***千伏输变电线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改造、格尔木至拉萨线开工建设、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工程、青海盐湖集团公司***万吨钾肥等重点建设项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格尔木有条件充分利用西部开发的有利条件,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几项重大项目相继完成的基础上,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建成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快工业化步伐。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格尔木市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不足、经济基础差、人才和资金短缺、技术开发能力低下和市场经济观念薄弱等问题,将成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对资源性产品需求增长的影响

长期来看,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供给充裕,居民储蓄率高,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明显,在人均GDP超过****美元后消费结构进入新的阶段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十分雄厚。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未来*-**年,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可以保持*-*%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万亿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下同),比2000年翻一番;到****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的*倍,人均GDP达到或超过****美元,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按世界银行1999年最新标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美元)。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显著扩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将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发展空间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加大对资源和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和消耗强度。据国土资源部的估算,**种战略性资源中,****年我国能够自给的只有一半,****年只有*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性产品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这对

延伸阅读:

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谋划好2006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夯实经济基础,意义十分重大。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

我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几年来,___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着力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始终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革命老区,面对...

育林所经济社会发展调查育林所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育林经营所始建于1983年,全所施业区面积13032公顷,辖区居民97户301人。在册职工195人,在岗职工173人。随着林区两危的到来,这个经营所可采资源最先走向...

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发...

吸取外地经验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月*日至*月*日,我们**市委党校中青班和乡科班学员先后到山东济南、泰安、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进行了考察,感受到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之快和这些城市各具特色的发...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制定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

关于妇女在促进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分析与思考关于妇女在促进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分析与思考 xx市共有人口82多万,其中女性约38万。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妇女同男子一样,为xx市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谈依法治村必须坚持为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施服务“三五”期间,我们辽阳县根据党的十五大“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依法治村的重点放在为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施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