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我县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07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我县山羊养殖发展走圈养之路的思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羊肉正以品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及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的特点而备受青睐,从而带动了养羊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就如何解决养羊...+阅读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环保问题的国际化,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已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实际,对**县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县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

**县由于生态保护相对完整,重工业企业起步较晚,因此,环境教育开展也较晚,但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环境教育己经有了显著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从受教育的对象来讲,已有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干部环境培训、教师环境教育、环保专门人才教育和县民的普遍教育五个部分,特别是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日趋发育成熟。

(一)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的环境教育师资力量。2003年,**县环境保护局干部王新、**县桂山二小校长付美琼、二小教师李秀芬、**县漠沙二中教师谢昆云、**县民族中学教师龙建青、杨永青6人参加了云南省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培训班学习;2004年,**县环境保护局干部邓琼仙、**县教委干部张若讯、**县水塘中学校长杨绍进、**县水塘中学教师周兴文、**县桂山二小校长付美琼、二小教师倪云仙6人参加了玉溪市创建绿学校培训班学习;2005年,**县环境保护局干部邓琼仙、吴晓燕、**县桂山一小教师杨建红、**县桂山二小教师倪云仙、**县幼儿园园长雷琼、**县第二幼儿园教师郭丽华、**县水塘中学教师代荣兵、**县民族中学教师龙建青、**县漠沙二小教师谢俊明、**县桂山中学教师周廷海10人参加了云南省绿色学校环境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教师拓宽视野,系统地学习环境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支环境教育的骨干力量。



(二)开展了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1998年以来,在中、小学开展“让地球充满生机”等环保知识讲座6场次、“保护自然从我做起”等环保长卷签名活动2次、“中国环保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挂图宣传及环保咨询5场次、中小学生环保知识征文活动2次、“环保教案、多媒体课件、环保公益广告设计”比赛活动1次、净化龙泉公园活动1次;**县幼儿园开展了民族地区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系列教学活动;21所创建绿色学校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创建绿色生态环境,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让绿色永淌学生心田”为主题,以育人为宗旨,以教育为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普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作用,在语文、地理、生物等课中贯穿环境教育内容,不断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绿色创建活动。



(三)中小学环境教育初现成果。1999年,**县环保局与**县教育局拟定了《**县关于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试点工作意见》,于1月在漠沙二中、水塘中学、桂山二小、扬武镇大开门村完小启动环境教育试点教学;2003年1月水塘中学、桂山二小被市环保局、教育局命名玉溪市首批市级“绿色学校”;2006年4月市环保局、教育局命名第二批市级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中,**县桂山中学、民族中学、扬武中学、新化中心小学、桂山一小、**县第二幼儿园进入“绿色学校”大家庭,水塘中学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现共有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8所,其中市级绿色幼儿园1所;2007年6月**县第一幼儿园、桂山三小、戛洒中心小学、戛洒中学、腰街中心小学、扬武中心小学、建兴中心小学、平甸一中、漠沙一中积极申报了玉溪市第三批“绿色学校”;2007年7月,为规范**县绿色学校创建程序,推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县环保局与**县教育局把桂山中学、桂山一小等21所学校(幼儿园)命名为**县首批绿色学校。2006年**县第二幼儿园园长何金蓉被评选为玉溪市第一批环保形象大使。



二、**县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县环境教育起点低、师资紧缺、缺乏统一教材、途径偏少等因素,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所提出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

(一)环保认识不高,环境教育的意识滞后。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未能引起农村中小学师生足够的警觉,有的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

(二)没有固定的环境教学计划,随意性强。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教学任务的松紧,随意地安排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占的比重,而不是根据环境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环境教育课,因此学生获取的环保知识系统性不强。



(三)教师环境教育培训不足,环保知识匮乏。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传授,所以,要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的情况是,授课教师中几乎没有一个是受过专门的环保教育,而受过环保知识培训的教师了了可数,以至于无法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的质量严重影响了环境教育的发展。



(四)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形式不够灵活。中小学真正开展环境教育在有关环保的节日、环保征文活动、

植树节植树和日常大扫除等较多,日常课堂渗透力度不够。



三、对策及建议

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应从环保知识、环保情感和环保行为习惯三方面进行培养。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提高环保行为的自觉性;环保情感是环保教育的动力因子,有助于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而环保行为习惯是环保教育取得成效的体现。因此,环保与教育部门有义务尽最大的能力帮助学校培训教师、提供资料和器材,共同开展环境教育科研,把中、小学环境教育从知识、情感、行为习惯三方面整体进行。



(一)认真学习,增强环境教育的意识



中小学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保知识,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克服二种错误思想,增强二种意识。一要克服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增强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坚决克服环境教育不考试,不计入教学实绩,搞了反而影响文化成绩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充分认识到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奠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要克服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校抓环境教育的主动性不够,他们总以为农村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既无噪声之扰耳,又无污染之毒气,现在就搞环境教育太早了。其实不然,发生在**县的“6.2”洪灾、“8.14”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与环境遭受破坏密不可分。



(二)加强教学研究,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

1、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所规定的环境教育内容。

2、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环境教学应该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使知识系统,完善,从小学到高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力争做到有教学、有实践、有考核。



3、在全县普遍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通过创建“绿色学校”,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推进学校内外环境的建设,促进环境教育在全省的开展。

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

在提高教师环保认识的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把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培训时应做到四个明确:一要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中小学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基本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与发展一致的认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二要明确培训对象。在小学执教《自然》、《社会》、《语文》课,在中学执教《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的教师应首先作为重点对象予以培训。三要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中国21世纪议程》、1

97

4年以来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还应包括了解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酸雨”、“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环境专业术语名词,弄清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最主要的是要培训教师课堂渗透环保知识的能力。四要明确培训的渠道。提高教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寒暑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有秩序地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环境教育知识培训,对合格者要发结业证。坚持培训效果与实绩考核挂钩,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

四、拓宽渠道,创新方式



(一)课堂渗透,丰富环境教育知识。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渗透。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要搞好课堂渗透必须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围绕渗透重点。在《自然》教材中要讲授空气污染和一些保护措施,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的消毒、水域污染和一些保护措施,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在《社会》教材中要重点讲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以及环境保护的常识。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与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大气和大气污染的防治;水资源和水体污染与防治;物理性污染(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各种能源和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环境与健康等等。此外,语文等学科也应注重渗透环境教育知识。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教育,将组成学校的花草树木、假山、喷泉、雕塑、亭台榭阁、长廊绿架等自然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将学校挂放的名人画像、板报画廊的设计、公告标语的书写等文化环境一并纳入环境教育的范畴。二要制订渗透计划。为保证渗透工作不走过场,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都应注重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这一内容。计划制订前,各教研组应明确分工,要求学科教师在开学初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筛选出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汇集到一起形成该学科环境教育的总知识点,形成手册给教师,并将这些环境教育知识点反映在学校、教导、教研组计划中。三要注重渗透效果。要通过抽查各种计划、查阅教师备课笔记、听课评课等途径,仔细检查环境教育的课内渗透情况,确保渗透工作扎扎实实,不走过场。



(二)课外实践,增强环境教育实效。环境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参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学习环保知识,又重视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积极的“参与意识”。通常情况下,中小学校可采取以下六个活动:一是参加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种植成才树、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既可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又可增强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豪感,二是参加文娱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歌咏比赛、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文娱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唱中,受到自我教育。三是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要求每个中小学生每年尽力做到提一条环保建议、编一条环保警句、会唱一首环保歌曲、看一部环保电影、写一篇环保日记、做一件对环保有益的事、当好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左邻右舍的环保“小老师”。四是开展宣传活动。在“地球日”、“环境日”、“节水周”、“爱鸟日”、“植树节”、“无烟日”、“粮食日”等节日,通过义务咨询、散发资料、广播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向周围邻居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五是开展社会调查。每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看看土壤的变化、农作物害虫的变化,观察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青蛙、哈蟆、蛇数量的变化。还可测试工业对空气、水、噪声的污染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六要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通过组织发动环保小卫士、环保纠察队,轮流站岗巡逻,禁止滥砍滥伐、滥捕狂杀,保护生态平衡:禁止随意破坏土地,乱烧麦秸,随意排放污水等。通过上述六项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人作斗争的自觉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环境教育也是同一道理。对中、小学生从小进行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一代一代,势必形成良性循环,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固本的作用。

延伸阅读:

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一、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07年第一季度,全县工业共制采掘业3家,造业企业47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3家,建筑业4家,总从业人数730人,注册资本5658万元。...

推进我县群众体育科学发展之浅议加速设施建设 实施民康工程——推进我县群众体育科学发展之浅议上饶县体育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康是以人为本的基础。群众体育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强身健体...

金融危机对我县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首先,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带来重创,造成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出口贸易公司业务量就开始大幅下滑,一些企业已经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其余的企业也举步艰难,经...

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措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和广阔的前景,无论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地还是从城市到农村,都对我国经济政治...

浅议我县开发小水电的现状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五岭山麓,潇水源头,南通北粤,北接三湘,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属湘江主要支流潇水上游及其发展区域。全县分为岭东、岭西两个自然区,岭东为林区,岭西为...

关于我县09年财政面临形势利弊分析2009年,我县财政面临极其不利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加上国家实施了新一轮以减税和增加支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收节支形势严峻。对此需认真分析,积极应对。 美国次贷危机...

关于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在巴州率先实现小康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关键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培养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胡锦涛总...

我县纺织产业现状与对策措施纺织业是**传统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从原料、织布、印染及后整理到服装生产一条龙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生产企业多、经济总量大、趋于规模化等特点,已成为在国...

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主体功能区划是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单元。编制主体功能...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