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调研报告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灵魂

09月12日 编辑 fanwen51.com

[环境调查报告的提纲是什么]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某一事物、某一问题或某一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它是调查研究报告的简称。因此,它的写作过程包含三个环...+阅读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灵魂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 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是如何批判旧唯物主义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春创作的一篇政治文章,最早发表于1888年。该文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论述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从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十一条,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二是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论述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是从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创作背景在早年时期,马克思曾深受黑格尔哲学影响,后来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了唯物主义,但他本人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不满,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 在创立新世界观的过程中,为了与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阐述自己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了批判费尔巴哈的这十一条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品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唯物主义者的消极直观性和唯心史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根本宗旨和任务,文章中的基本思想如下:第一,批判旧唯物主义忽视实践的缺点,提出唯物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受动性及其缺陷,认为旧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缺陷在对一切客体的直观理解,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因此从来没有从“对象性的活动”的视角出发理解人的活动本身。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强调实践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确立起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理论出发点;进一步立足实践观批判了直观反映论,阐述了能动反映论,指出人的认识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建构,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由现象到本质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人的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在根本上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不仅人类思维的真理性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明,而且某种理论是不是真理也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第二,从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他指出人与环境互动的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类的实践不仅改变环境而且在改变环境过程中改变人类自身。 马克思强调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他针对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是抽象的、孤立的、自然的个体的错误观点,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突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具体性与历史性;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及社会生活本身。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没有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指出了实践对宗教世界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强调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消灭宗教赖以生存的社会矛盾,宗教才会走向灭亡。

第三,强调自己的新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根本不同并以“新唯物主义”为之命名。 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哲学家都是“直观的唯物主义”,都只是强调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改变世界才是哲学的根本任务。他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中的单个人的直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自己的哲学是以人类社会或者社会中的人类为立足点的新唯物主义,它与以市民社会为立脚点的旧唯物主义存在着根本区别。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不仅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也构建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新世界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品影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第一次确立了实践观点,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穿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做了理论准备。

该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什么是哥尔巴赫猜想?

老兄,那是“哥德巴赫猜想”,随便搜搜就出来一大片了,还来这里问啊? 再补充一点吧 史上和质数有关的数学猜想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我们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 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23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和。”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 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 196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和。”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延伸阅读:

什么是调查报告的提纲1)水资源调查报告 小队名称: 队 长: 队 员: 指导老师: 星期六,我们(小队名称)的同学一起来到去调查水资源,我们来到(调查地点名称),(调查地点名称)是个游客观光景点,每天游人如织. 这里的环...

在提纲中马克思表述了怎么样的实践观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

怎样写调查报告的条目和观点提纲您的调查报告题目想好了没?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老师对这个选题同意了没,有没有先写个大纲给老师看一下?具体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

为什么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观点《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

汽车调查报告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怎样阐述了实践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怎样阐述了实践的观点,怎样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阐述的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之一,《提纲》中阐明了人的...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举例子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举例子,长征故事是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来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认识不能决定自己的对错,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对错,所以两者都不具有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