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央行职工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对策]一、人员严重不足,岗位兼职多,制度难落实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人员严重不足,受内设机构部门岗位设置制约因素的影响,各部门人员普遍存在兼岗问题,近几年来,职工休假制度也难以即时落...+阅读
监督权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可在近些年的实际工作中,县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乏力”,监督实际效果欠佳。
一 监督“乏力”现象
瞻前顾后怕监督。县级人大常委会的一些组成人员,由于缺乏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和理解,不能正确认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力,不能正确理解监督和支持的关系。在工作中怕这怕那,在监督中缩头畏
尾。流行说法有几怕:监督多了,怕影响人大与政府的关系,监督少了,怕人民群众不满意;监督对了,怕力度不够难以奏效,监督错了,怕引火烧身,难脱干系。即使开展法律规定的一些监督工作,也往往害怕党委说人大越权,怕政府说人大刁难,怕部门说人大讨嫌。因此调查、检查、视察怕涉及问题,审议、讨论发言怕谈及不足。久而久之,就形成影响人大监督工作的流行口诀:少栽刺、多栽花;多画圈、少打叉,不敢大胆行使人大的监督权力。
捣东戳西瞎监督。纵观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监督工作,有些缺乏对当前形势的研究和判断,缺乏全局观念。没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年年监督计划换单位、转轮次,一届画个圈,缺乏全盘考虑。平时组织监督,想到什么,监督什么,临时动议,随机安排。有的直接参与政府部门的事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成天忙忙碌碌,磨了车轮子,累了人身子,年终总结,工作做了不少,可抓人大监督工作,则效果不大好。
装模作样佯监督。一般人大活动都比较注意形式,讲求程序。可有的监督工作,喜欢虚张声势,拘泥形式,习惯于事前发通知,事中走程序,事后见报道。组织代表视察、执法检查或是常委会开展的调研活动,喜欢大车小车一大路,前呼后拥一大帮。所到一个地方,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搞座谈,一套又一套,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声势大,程序严,其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时过境迁一阵风。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蜻蜓点水,一掠而过,缺乏事后跟踪监督和处理。这种只重视形式的至上和程序的合法,不讲求监督实效和解决问题的监督,是人们所谓的监督作“秀”。
袖长手短难监督。一个县需要监督的工作面宽量大,目前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总人数20余人,一个工作机构一般只有1-2人,加之不少人大常委都来自党政机关,年龄偏大,专业知识欠缺,对一些专业较强的工作很难实施到位监督,如财政预决算,重点工业建设质量等监督,只能是听听汇报,查查资料,看看现场,举举手,表表态,例行公事。有些监督因人力或被监督对象缺乏人大监督意识而未实行事中监督,往往在出了问题、造成损失后才搞“马后炮”式的事后监督。加之目前还有少量法律存在相互抵触和缺乏具体操作程序,人大的刚性监督手段使用又不到位,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常面临无力处理的尴尬局面。
二 造成“乏力”原因
认识不明。县级人大常委会(特别是新到人大)的部分组成人员,对人大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不知道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一种监督。对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不明确。不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政体有本质的区别。人大与“一府两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人大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既要监督,又要支持和促进。对人大常委会的职责不明确。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职权的常设机关,也是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机关,而作为这个常设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不仅对选民和选举单位负责,而且对代表和代表大会都负有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上述几个不明确、影响了县级人大常委会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
动力不足。县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多数是从党委政府领导岗位转任而来,不少同志认为自己从“一线”退到“二线”,到了人大这个中转站,年龄偏大,功成名就,提升无望,生活上讲求清淡,工作上追求清闲。一些从“一府两院”转岗到人大的人员,过去对人大监督都不够理解,现在又要去监督别人更觉别扭,习惯于少在家,多在外,到处走走看世界,平时上班随随便便,监督工作意思意思。思想斗志消沉,没有心思去建新功,更没有勇气去监督“一府两院”工作。
环境不优。少数党政领导对人大监督不大理解,重视支持不够。一是担心人大监督影响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权威;二是担心人大监督束缚了地方政府的手脚,压抑了地方领导的热情;三是担心人大监督会干涉地方招商引资政策,影响了外商投资环境。部分群众对人大监督不看好、不配合。他们认为人大只是牌子大,平时开会举举手,有时帮百姓说说话,起不了多大的监督作用。驻县的个别“垂直单位”因管理体制不在县级,有时还会对人大监督产生抵触情绪。
能力不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虽然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典范,或社会资深人士,但到了人大后,由于一些同志年龄偏大,不大爱学习,就会显现出能力的“三不强”。调查研究能力不强,走不出去,沉不下去,不愿直接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去。有的即便深入下去了,也找不到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去获取事物的真实情况和本质特征;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人大监督涉及的领域和跨度都很大,需要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去考虑分析问题。可人大部分同志,不善于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弄不清事物真象,找不准问题关
键;创新能力不强,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可一些人大同志,缺乏创新眼光、创新勇气、创新举措,思维陈旧、方法呆板,人大监督自然难以有新的起色。
三 增强实效对策
要有效解决县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乏力”问题,必须在贯彻实施监督法的过程中,采用优化监督环境,激发监督热情,改进监督方法,提升监督能力等措施办法来整体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优化人大监督环境。县人大常委会党组要经常就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县委请示汇报,争取党委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视,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进行1-2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监督法的培训,提高“一府两院”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人大监督的了解和认识,自觉主动地邀请和接受人大监督;要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宣传,采用各种宣传媒体将人大监督工作重点、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及监督工作效果向人民群众宣传报道,增强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认同;同级政府要将监督工作所需物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人大各项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激发人大监督热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人大干部,为其养心提神、鼓劲。从增强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内动力入手,积极开展“强党性、正人品、守官德”的机关作风整顿,“不辱使命,为民尽职”的述职活动和“比能力、比干劲、比政绩、比奉献”的竞赛活动,激发人大常委组成人员用全力维护人大权威、用汗水擦亮人大牌子,用业绩树立人大形象。与此同时,要大力推选一批年轻干部作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大张旗鼓奖励、提拔使用监督工作中的有为人员,推行人大常委会委员责任制、健全人大常委会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将考核情况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布,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人大常委进行监督。
改进人大监督办法。吴邦国委员长讲: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一抓到底。坚持以全县工作大局为中心,用心想事,以重点工作为抓手用心谋事、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职责用心干事的“三心”要求来做监督工作。轻车简从,置身群众,不搞花架子,不图形式,不走过场。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指出问题,利于解决问题,深入开展调查,认真查找问题,负责督促整改,不断跟踪监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
提升人大监督能力。县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县级人大及其组成人员所担任的民主法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来组织专题学习,进行实效培训,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急需就立即学什么”的原则,采用专题学习会、研讨班、学习讲座、外出考察、现场练兵等方式进行知识更新和素质能力提高,尤其要加强继续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之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监督工作。
延伸阅读:
对数据大集中后县级国税计统工作调研思考**国税征管信息系统(ctais2.0优化版)上线应用两年来,实现了税收数据省级大集中,改变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也带来了税收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职能的变化。如何优化整合县级计统...
县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报告机构编制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来,在我们广大机构编制部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县级机关公用经费开支控制调研报告县级机关公用经费开支控制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办《关于印发〈2008年全县党委系统信息调研报送重点〉的通知》(xx委办[2008]11号)精神,县纪委汇同县财政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财...
新时期县级烟草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强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
全市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全市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积极实施“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
改革和完善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调研思考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既担当着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又承担对外接待、联络的重任。事关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事关...
县级烟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在新形势下,县级烟草企业尽管不再是一级企业法人,但所肩负的市场监管和两烟生产经营任务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县级烟草企业是国家专卖法规、政策的执法主体,是国家税利实现的主...
对审计转型期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人才是加快推进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审计事业的发展根本要靠审计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国家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则》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
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2010年8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景东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县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活动,8月8日至9月7日的集中学习是本次培训全程的第一阶段。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