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思想状态调研报告怎么写]篇一: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XX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XX公司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深化改革形势教育活动,我们对XX员工的思想状况...+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升农业竞争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与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沿海先行发展的地区,**市的农业竞争力具有相对明显优势,但是农业竞争力各项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一
些弱势指标成为影响农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以更宽的思路和更高的层次要求,对农业竞争力进行统筹考虑,进一步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切实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对农业竞争力的认识
相对发达地区提升农业竞争力,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农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预计到“十一五”末,**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会下降至3%左右,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更容易造成错觉,认为农业的地位日益无足轻重,从而轻视对农业发展和投入。如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的话,农业的衰退倾向和危机可能会随时出现。提升农业竞争力,决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要从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真谋划。只有有竞争力的农业,才能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相适应,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只有有竞争力的农业,才能更好地集约利用日益紧缺的农业要素资源,取得更大的产出效益。只有有竞争力的农业,才能整体提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使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得以快速推进。
因此,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提升对农业竞争力的认识,时刻绷紧发展现代农业这根弦不放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把 “三农”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区位和体制机制优势,顺势而为,抓住机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对农业竞争力认识转化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把农业竞争力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增强农业竞争力发展指标的制度化和稳定性,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的实施来带动农业竞争力各项指标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把提升农业竞争力作为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突出抓好提升农业竞争力各项措施的组织落实。
二、不断提高农业要素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要素竞争力
农业要素包括农业资源要素和农业投入要素,农业要素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竞争力的基础,农业要素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业竞争力水平。因此,提升农业竞争力,必须从提升农业要素竞争力入手。
(一)实施耕地保护工程,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耕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很强的需求刚性和用途不可逆性。**人均耕地仅0.56亩,位居浙江省第五位,不仅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4.8亩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3亩的水平,而且还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这充分说明,**耕地资源短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应刻不容缓。尽管通过土地整理和占补平衡等手段,在一定程度补偿了耕地资源的损失缺口,但是这些新增耕地面积,很大程度上都是名义上的耕地,土地地力差,很难达到农业生产条件要求,即便是通过围海造田而新增加的耕地,其功能用途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保护耕地资源的责任,确保真正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一是建议通过地方立法程序,使耕地规划保护红线得到更有效的法制化保障。通过保持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惩的高压态势和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成本等途径,有效遏制耕地资源锐减趋势。对于通过土地整理等途径而新增的耕地,要严格审核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保证能真正用于耕种、真正适宜耕种。对于通过围海造田等途径而新增的耕地,除要严格遵照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外,要严格环境评估程序,避免对海洋资源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建议开展耕地资源普查,重新制定耕地保护规划。《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甬党[2007]1号)文件提出,“到2010年,全市保有耕地370万亩。”而相关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底**实有耕地面积314.96万亩。在耕地资源刚性递减的情况下,“到2010年保有耕地370万亩”的政策目标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这两个数据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对耕地资源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因此,建议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的耕地资源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修正相关政策目标,进一步明确耕地资源保护规划和范围,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农业投入节本工程,有效提高农业投入成本效益
**要素投入效率不高,农业生产中间消耗大,2006年**市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58.97%,在全省仅处于中下游水平。实施农业投入节本工程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加快农民非农就业转移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
农民劳动生产效率,控制农业要素投入中的活劳动成本。二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完善,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质消耗品投入,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成本效益。
(三)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提高农民专业技能
农民是重要的农业要素资源,农民素质是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尽管**近几年来通过“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等途径,在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民素质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农民素质培训要始终着眼于农民专业技能的提高,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首先要抓好既有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提升。当前农业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非农就业难度大的农民。对于这一部分农业从业人员主体人群,要通过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宣传、免费技术培训和产业化辐射带动等途径来提升其生产专业技能。其次是抓好农业后备劳动力培训。建议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本地生源大中专学生就读农业种养殖相关专业免费政策覆盖面,为农业发展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再次是引进外援,充实农业从业队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投身于农业生产建设。
(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工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着力加强大中型水库、标准海塘、千里清水河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容量和内河疏浚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积极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加快欠发达山区、海岛和偏远地区农村机耕路和公共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域范围内的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建设现代农业和提升农业竞争力提供信息化服务。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
农业生产竞争力是农业现实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农业总体竞争力的核心。因此,要突出抓好农业生产竞争力环节,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推动和提升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
(一)实施农业结构优化工程,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优势产品原则和“主导产业特色化、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理念,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继续深化实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区域特色和都市型农业发展要求,尽快构建形成“三区”、“五带”、“20园”和“100个基地”的区域化农业发展格局。二是调整优化农林牧渔等产业结构。**土地密集型传统种植业竞争力水平低,而园林水果、水产品、畜禽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在重点确保粮食基本生产能力和最低保障水平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园林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产业。要充分发挥海洋渔业资源优势,调整渔业作业结构,大力发展深水网箱、池塘标准化养殖和远洋渔业,稳步发展工厂化养殖。**畜禽业生产在保持目前规模的前提下,应进行整合重组,鼓励推行大型养殖场发展模式,开展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三是调整优化农业品种结构,鼓励扶持优质品种发展,加快对传统特色农产品的改良提纯,创建一批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品单产和质量,增强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
(二)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新型农业组织化形式,培育建立包括农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组织化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社会化服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基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信用合作、供销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打破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和条块分割局面,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型组织化服务平台。要改革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技改贴息补助考核办法,引入社会责任考评机制,促使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实力
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推动农业科技投入倍增计划。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储备比较薄弱是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开看,各国平均农业科研投资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5%,而我国只占0.2%左右,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值2.37%的十分之一。**市也同样存在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的共性,这种状况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通过政府、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增加农业科技资金、人才、技术投入,彻底改变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水平低、技术储备力量薄弱的局面。一方面,按照农业总产值百分之一的标准,到2010年**农业科技专项经费投入应至少达到2亿元。另一方面,按照产业划分,市、县两级科研三项费用要确保至少三分之一比例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科技投入倍增计划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调整农业科技投入结构,重点加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的研发攻关和推广,压缩农业科研投入中的行政费用支出比例,严格绩效考核,增强农业科技投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开展市域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掌握全市范围内的农业资源状况,保护开发具有**特色的农业种质资源,建立**区域性种质资源库,形成详细的农业种质资源区域分布图系。
实施重点农业科技攻关。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为目标,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林特新品种培育及生态安全、海洋渔业资源持续开发综合利用等十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公益性农业科技机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乡镇责任农技员分片包干、联村带户的新型农技推广制度。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新机制。整合提高全市“两院四室九中心”农业科研队伍和水平,积极鼓励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树立现代公正理念,营造公平政策环境,鼓励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健康发展。
(四)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要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地方标准的修订,提高农产品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严格对农业投入品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立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情监督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
(五)实施农产品加工深化工程,提高农产品加工率
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水平。重点通过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的科研攻关,突破制约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的重大技术难题,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途径,彻底改变农业初级产品主导的局面,增强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多层次开发农产品品种,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六)实施农业功能拓展工程,不断拓展农业功能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都市型农业格局的初步形成,**农业功能已经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范畴,实现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外延。**要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积极实施农业功能拓展。当前**实施农业功能拓展的一个重要工作举措就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但是从目前的实效来看,农家乐发展存在着思路模糊、过速膨胀、盲目无序等问题和不足。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的引导,理清发展思路,规范管理和认证工作,重点在“农”字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业态的文化内涵,使农家乐真正体现农业农村特色。
四、加快完善农业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
(一)实施开放型农业建设工程,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受区位优势带动,**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外向型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今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握两点,一是调整,二是提升。**外向型农业要调整市场定位,实施多元化农产品出口战略。除了传统的日韩和东南亚市场外,积极开拓海外多元市场,分散贸易风险。继续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政府部门要为农业出口提供市场信息、风险预警、市场准入、法律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开发多元化产品,进一步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保持和提升传统优势。农业外贸经营主体要全面了解出口市场所在国的民族传统和饮食文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要熟悉有关双边、多边国际贸易规则,及早建立产销预警系统,积极应对和灵活处理国际贸易争端,降低农业外贸损失。外向型农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便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非贸易壁垒。**农业发展的资源空间承载量逐步饱和,要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到国内外直接建立生产基地、市场等。
(二)实施农产品流通畅通工程,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
产品销售是市场流通的终端环节,市场流通环境直接决定农产品市场交易状况的好坏,从而最终影响农业竞争力水平。要进一步搞好农产品流通基础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加快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降低农产品进入超市的限制和门槛,有效满足本区域农产品消费需求。积极搭建各类农业市场交易平台,充分利用好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茶文化节暨**农业博览会等在**举办的各类展示展销会,积极组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加浙江农业博览会、上海农产品展销会、中国农业博览会和日本东京国际食品饮料展、美国春季国际食品展览会、法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会等境内外农业贸易展会,努力搞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推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一组建大型的**农产品网上贸易平台,不断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农业贸易模式。要更新经营理念,强化农业品牌营销、农业网络营销、农业伦理营销和农业绿色营销,提高农业营销层次和水平。
(三)实施农业品牌工程,深化农业品牌战略
要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思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农业品牌资源,拓展品牌效应。从生产环节入手,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做好农产品品质检验及农药残留检测,全面落实农产品规格分级制度。加强农业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形象。要积极鼓励农业品牌发展,大力开展农业品牌营销推广,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主打品牌。政府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农业商标品牌资源整合,按特色产品或优势区域统一注册申请商标标识,探索“共同品牌”和“产地品牌”建设,形成**农业品牌的整体竞争优势。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规模稳定、符合**市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农产品,可统一订立和使用**农产品“共同品牌”。对于有**产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可以统一订立和使用**农产品“产地品牌”。
五、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业机制竞争力
(一)实施农业政策强化工程,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系统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农口系统部门林立,农业、林业、农机、农办等各部门相互独立,但有些业务职能重叠,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相互制肘的现象。这种机构设置格局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割断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协调,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合并现有的农口各工作部门,自上而下建立新的农业部或者农村发展部。同时要加强农口部门与非农部门的联系配合,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有效载体。
调整农业支持政策。调整农业支持政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支持措施的选择与农业支持结构的调整比加大对农业支持的力度更加重要。相对于**市区域化农业发展层次而言,最重要的是调整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确保使农业产业部门能够获取社会平均利润水平。要主动适应和顺应wto贸易规则,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一般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储备补贴、国内粮食援助补贴、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计划补贴、自然灾害援助补贴、生产者退休而引起的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的政策扶持力度,适度限制 “黄箱”政策,逐步减少价格支持、种植业面积和饲养牲畜数量补贴以及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
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2000年美国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的56. 49%,由于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不到2% ,如果财政支农支出平均到每个农业人口上,数量是非常高,达到了20 000美元。相比之下,**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非常低。因此,**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央有关“三农”发展方针政策,落实“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以及“三个高于”、“三个主要”要求,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政府的农业投资主体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导向。与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相适应,**财政支农支出应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农业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等项目。要切实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核办法,改变当前财政支农支出重点扶大扶强的做法,破除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和大型农业科研机构对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垄断的局面,使各级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受益。要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由目前实践中通行的部门预算转变为事业预算,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也要由政府各工作部门分散管理转变为由政府集中统一调配使用。
(二)实施农村社会基础工程,完善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全面构筑农民民生安全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配置农村土地等要素资源,从根本上转变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政府投入和监管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范围,进一步规避农业自然风险,提高农业发展能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主动探索农业劳动力的退出机制,建立老年农民年金制度,通过提高土地租金、参与土地预期收益分配、设立农业者年金或农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合理引导老年农民退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年轻化和现代化。
(三)实施农业投资引导工程,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不断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扶持家庭手工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比例,培育农业发展的潜在财源。积极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增强社会力量对农业的参与支持力度,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农业发展局面。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投向农业,通过农业招商引资活动促进农业区域间、国际间合作,不断提高农业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信贷支农力度,切实改变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试点建立农村信贷担保组织,健全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重点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优化农村融资环境。继续推动信贷支农产品创新,推进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多种贷款方式。
延伸阅读:
增强大千市场辐射力的调研报告增强大千市场辐射力的调研报告,你知道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增强大千市场辐射力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一、大千市场基本情况 大千市场由黄龙公...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关于我县精准...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书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小编整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前提,以获取知识产权为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
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1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
发展和改革局“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方案根据区委部署,在全局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为组织好此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从现在开始,在全局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2017年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SEM作为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之一,在2017年的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一、总体样本概...
2017年学校领导干部调研报告2017年学校领导干部调研报告一 根据市教体局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反映的问题,对我校...
商务英语就业前景调研报告篇一:商务英语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报告 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新兴专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这些专业的产生,不仅仅是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