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日前,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42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也是“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建设新农村,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新的内涵,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欠发达地区就面临着
建设新农村和扶贫攻坚的双重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从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和突出问题入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不断创新组织领导、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抓好阶段性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云和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制约因数
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2%,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特点的山区县,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受历史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云和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如何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是全县上下长期以来思索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从云和县实际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全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总体上正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城镇行政村向城镇社区转变的新阶段。目前,全县9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有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县城搞建设,有82.8%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约为64.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已占55.7%左右,农村“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90.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6%, 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9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3716元,比上年增长10.6%,“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初见成效。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应更加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云和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全县14个乡镇10.9万人口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只有531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有5个村,200人以下的有16个村,500人以下的有90个。3000人口以下的乡镇就有5个,5000人口以下的有8个。安溪、雾溪面积都只有30平方公里。县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区内,立地条件差。如此分散的人口和村镇布局,如此差的集体经济,使得新农村建设成本很高,基础设施共享率低,不利于新农村建设。而作为一个欠发达县,这样村村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显得更不现实。
2、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缓慢。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仍很低。到目前,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才15家,受资金、用地等因素影响,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难以壮大,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低,发展后劲不足,带动力较弱。年产值在千万以上的几乎没有(除玩具企业外),产值上500万的企业也只有几家。加上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成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息闭塞等因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往往带有趋同性和滞后性,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仍然处于爬坡阶段,在总量上与其他地区有拉大趋势。
3、农民文化素质低、困难群体庞大。农民群众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高中及中专文化的仅占14.7%,初中文化占40.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4.8%,大专文化程度为零。受文化程度影响还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在思想上,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由于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在技能素养上,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同时,贫困面仍很大,全县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5386户1518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6.98%。
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障措施有待完善。虽然云和在以点带面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支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集中财力物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省教育强县等一系列成绩。但受县级财政困难等因数影响,农村总体上在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着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仍然薄弱。
5、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民主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12全文查看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全县 137个行政村收入低于1万元,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
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并且往往受家族和宗族观念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云和地理形势复杂,农民居住分散,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面临一些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新阶段宏观背景的新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牢牢把握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和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满足百姓求新、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做法
云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重视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使有关“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营造浓厚的新农村建设氛围,进而形成部门、乡镇、村齐抓共管,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的良好态势。同时,借助信息专刊、专题讲座、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推广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乡镇、村也纷纷组织了本地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县内已建成的示范村、整治村进行了参观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探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科学规划。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把村庄整治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县财政专门安排工作经费,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进行了村庄规划,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尤其是当地乡镇和村民的建议和要求,确保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村庄整治建设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几年来,我县严格按照村庄规划开展村庄建设,项目建设力求科学、有序、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干一件,成一件,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充满信心。
3、政策推动。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从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2005年以来,我县先后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近期目标、要求和措施。通过政策措施的完善,使新农村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有载体、有组织、有投入、有创新、有考核、有奖励、有进展、有实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展并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4、增加投入。资金投入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云和一方面突出“三农”工作这一重点,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资金,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如“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专项资金,从2005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中拿出500万元。同时,对万名农村饮用水工程、康庄工程、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等都安排500—1000万元不等的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开。每年县政府实施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中,都有一半以上属新农村建设范畴,涉及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环境卫生、农业产业化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立足云和农村实际,加强规划和引导,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力求达到投资省、作用大、效果好的目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5、创新机制。一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新农村建设涉及“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范围广,内容多,必须高度重视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我县根据省市“示范整治的点定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的要求,将万名农民饮用水、库区建设、康庄工程、沼气建设、乡村旅游、双百接对等工程与村庄整治多方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建设资金的大积聚,提高了村庄整治的实效。在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把分布在农办、扶贫、人劳、城建、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合理配置,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连年获得省级先进。二是建立联系帮扶机制。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我县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结对村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制度和“一村一企”共建制度,动员机关单位和各企事单位帮助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做好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住村”指导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为能将各项新农村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我县在每年年初下达项目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时,均层层签订各项责任书,分解各项工作。同时建立领导督查与综合协调部门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和方法,对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估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乡镇、部门年终考核评比中,从而促进了新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对今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受山区半山区等地理条件的限制,新农村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农民群众对推进农村项目建设的需求热情很高。对于政府来说,在这一阶段,不但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同时还要补前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课。因此,要做好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城乡协调互动,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以快速发展工业,壮大城镇,发展县域经济为基础,形成工农互动,城乡联动,一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局面。作为欠发达地区之一的云和,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加速产业和人口两大元素向县城集聚,加快传统农业向优势效益农业转移、农民向县城和中心村镇下山转移、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异地综合开发转移。同时,进一步抓好农村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四项基本建设,夯实新农村发展的基础,真正实现“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建农村、减少农民富农民”。
1、搞好建设规划。欠发达地区农村一般都基础设施差,村庄和人口布局分散,要逐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多,投资大,财政资金绩效差。因此作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要注意优化人口与产业集聚,重点要抓好村庄布局和建设的规划,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加以推进,防止重复和浪费。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各个村的不同情况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使规划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愿望,能够得到顺利实施。根据我县实际,下一步要充分调查、统盘考虑,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突出抓好中心村建设”的思路进行村庄布点。撤并人口少、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发展培育辐射区域大、人文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为中心村。并结合“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明确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布点及迁并去处,加快中心镇规划和改造,积极引导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点农民下山搬迁进城,提高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要积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并注意规划间的相互衔接、有机统
一、便于操作,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基础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率。
2、加速产业集聚。欠发达地区要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就必须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增强特色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步伐;支持各种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工程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出一批绿色名牌产品。建立健全龙头、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体系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在做大做强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上取得突破;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在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大突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化加工配套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内引外联,搞好资源精深加工,创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通过不断繁荣县城和中心镇经济,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区域内具有工业、商贸、交通枢纽优势的重点镇,引导和支持农民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
3、加快农民转移。受欠发达地区产业、经济和地理等因数影响,农村富裕劳动力多,就地增收途径少。要建立长效、稳定的收入机制,必须加快农民转移。一是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为目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培训、转移、服务”三轮驱动,努力抓好农民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着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继续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根据云和二三产业发展的要求,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对失地农民、下山转移农民、低收入农民进行定点、定向、定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符合企业用工的职业技能,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实现农民转产就业。同时,要积极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设立“农家乐”项目补助资金和政府奖励基金,实现农民就地转产就业。二是大力实施“组团式”异地综合开发。围绕建设新农村,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技术农民在异地他乡寻找发展机遇。以“组团式”开发为主要手段,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中介服务、法律维权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培训机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异地综合开发“云和师傅”劳务品牌,推进异地综合开发产业发展。重点要通过颁发“双证”、评选星级云和师傅、后续教育等手段,确保“云和师傅”的含金量,使“云和师傅”食用菌生产等技术逐步走上优化资源重组的发展之路,实现生产技术、自然资源、市场信息、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异地综合开发层次,推进云和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业产业向全国辐射和发展,促进“云和师傅”和当地农民增收。三是深入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梯度推进”的原则,按照《云和县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建设规划(2005—2010年)》的要求,以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高山远山困难群众为重点,鼓励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同时加大对已经转移和即将要转移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下山转移者整体素质,提高转移成功率,确保下山农民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4、加强公共事业建设。欠发达地区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普遍不足,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医疗、村容村貌等状况相对落后,要按照城乡一体、文明共享的要求和“多予少取”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作用,探索一条政府、农民、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筹资模式,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一是优化村落环境。坚持村落改造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优化策略,对沿库、沿路、沿风景区的“三沿五带”进行重点整治。除对少部分有条件的村进行整体改建外,主要走以梳理整治的路子,严格控制大拆大建,尽量保持村落原有特色。重点对农村危房、违章房、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房子进行拆除,同时,根据村庄现有水平和财力情况开展好村庄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大农村沼气等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确保整治一个,成功一个。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康庄工程、千库保安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为载体,逐步建好农村路网、水网、公共卫生网、生态环境网、农村信息网,改善农村生产、卫生、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沟通衔接、联网共享,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特别是要抓好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和雾溪水库保安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要作为重点,加速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农村道路建设、管理和养护机制,为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构筑通道。三是健全农村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供养救助制度,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特别是对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村贫困户,要采取“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5、加强民主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围绕建设好的领导班子和培养带头人,要大力加强以村党支部建设为重点的村级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村民自治,认真开展党员新农村建设教育活动,把一批有技能、能干事、公道正派的人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使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农村班子建设上,既要注重整体功能,形成最佳组合,更要选好和配强党组织一把手。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清正廉洁、能力强、见识广、肯干事、干成事的人选配到农村领导岗位上来。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内容更加反映农民的要求,过程能够让农民充分参与。同时,通过农村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育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发展意识和建设主体意识,不断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6、健全运行机制。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一套长效机制来保障。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我们更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着力建立三个方面的机制:一是探索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资金非常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而大量的支农资金又分散在各部门。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整合县内所有支农资金,建立一套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资金分配机制。资金安排根据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依照重大、急需、关键的原则安排支农资金,真正做到规划、项目、资金整合,形成合力,突出支持新农村重点,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的规模和效益。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多元筹资渠道。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积极为民营企业能人回报父老乡亲提供平台,为社会力量建设新农村提供载体,积极构筑一座工业反哺农业的“桥梁”。同时通过土地、山林合法流转、建设用地复垦等市场机制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社会元素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财政资金补一点,涉农资金凑一点,联系单位助一点,帮扶企业捐一点,受益群众筹一点,政策优惠建一点”的多元筹资渠道。二是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加快生产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要制定和落实惠农政策。要在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出台惠农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符合云和实际的农民增收的新政策。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人口和产业集聚,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和劳动力培训,低收入农户增收上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精简、统
一、高效的原则,对乡镇机构进行综合设置,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还要加大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要深化土地承包制度和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评估考核机制。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各单位任务、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完善相关的评估考核办法,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12全文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也是“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建设新农村,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新的内涵,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欠发达地区就面临着
建设新农村和扶贫攻坚的双重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从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和突出问题入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不断创新组织领导、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抓好阶段性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云和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制约因数
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2%,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特点的山区县,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受历史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云和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如何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是全县上下长期以来思索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从云和县实际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全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总体上正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城镇行政村向城镇社区转变的新阶段。目前,全县9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有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县城搞建设,有82.8%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约为64.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已占55.7%左右,农村“三无”集中供养率达到90.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6%, 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9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3716元,比上年增长10.6%,“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初见成效。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应更加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云和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全县14个乡镇10.9万人口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只有531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有5个村,200人以下的有16个村,500人以下的有90个。3000人口以下的乡镇就有5个,5000人口以下的有8个。安溪、雾溪面积都只有30平方公里。县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区内,立地条件差。如此分散的人口和村镇布局,如此差的集体经济,使得新农村建设成本很高,基础设施共享率低,不利于新农村建设。而作为一个欠发达县,这样村村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显得更不现实。
2、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缓慢。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仍很低。到目前,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才15家,受资金、用地等因素影响,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难以壮大,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低,发展后劲不足,带动力较弱。年产值在千万以上的几乎没有(除玩具企业外),产值上500万的企业也只有几家。加上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成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延伸阅读:
建设新农村调研报告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关于新农村建设了,它是针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
镇农村财务管理调研报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自全镇实行“村财乡管”以来,其作为...
农村土地纠纷问题调研报告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我市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并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四年过去了全国人民仍然在探索着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时至2007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
超市购物环境调研报告一、超市购物环境的营造每逢佳节,每个人走在路上都会有温馨的感觉 ,这完全是营造出来的效果,花团锦簇、彩旗飘扬。似想假如超市可以做到如此,会不会给其带来一定顾客呀。所以说,...
财税库银联网工作调研报告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财政、税务、国库和各商业银行间业务往来的网络联系,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税款征缴、入库、退库、更正、对账等税收业务,进一...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
海洋捕捞资调研报告1.活动概况2011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调研小组针对南澳渔业严峻的状况,我们深入了解南澳近几年渔业的发展情况和禁渔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