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新的课程标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的矛盾现象,使教师处于巨大压力中。教师渴望掌握心理学理论,需要掌握有效调节自我情绪、心理平衡的方法,需要找到解决教育困惑、职业倦怠的出路,使自己处于心理健康、工作愉快的良好状态。 分析问题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其成败在于师资的水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良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过程来影响学生,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做一个杰出的人。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首要要求就是师德,这是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是否所有教师都有良好的、强大的人格魅力?是否会存在教师的不良人格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论是从学校的优质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发展健康教师生涯的角度出发,教师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教学本领外,还需要掌握心理教育技艺,运用心理教育技巧去做学生工作,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运用心理调整,可以达到自我平衡、调节身心,与学生建立新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与同事和谐相处,对自己的教师生涯的发展大有裨益。 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心理状态或多或少与社会有着某种程度的适应问题。杭州市教育研究所随机抽取了杭州市的几十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全体教师的心理、职业生活压力、精神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教师当中,有80%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学校,教师大多数是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其生存环境、教学环境跟原来的很不相同,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适应、都需要一种心理调适的能力。曾有人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由老师造成的。中国历代教育都注重“身教”,提倡教师的为人师表,具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心理品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自愿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教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等,往往依赖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技艺和人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艺是教学的实践与动力基础,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条件;而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学生的重要保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自己的人格魅力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他们人生道路的领航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要做“人师”,就应当了解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一个掌握现代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有涵养、懂得学生心理的教师,他教育学生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在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教师常常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很想把课上好,但学生不买你的帐;很想跟学生沟通,但学生不理睬你;很想为学生的发展做点推动力,但学生根本是自己在动,而不是因你而动。 华南师大扈中平教授在一书中写到“教育科学内在地需要教育艺术。教育者在有技巧地实施对学生地教育的时候,要做到:
1、主体性原则,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
2、心理相容原则,即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倚老卖老”。
3、渐进性原则,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行为的塑造和培养是逐步递进的。”这些原则就包括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教学内容的技巧、与学生谈心、沟通甚至是表扬、批评学生的艺术。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学校重点放在赋予教职工强烈的工作动机、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挥上面,通过不定期地请知名教育专家举办心理、教育讲座,为教师提供了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技巧;制定了教学评价条例,并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发放学习资料、举办讲座、学科沙龙来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技艺。 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按照严格意义上的,是按照下边的一大段说明来写。简单点就参看附件吧,那个就可以了。。 其实只要把目录搞定就差不多是提纲了。。
一、编写提纲的意义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 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