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动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动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政府确定我街道为城乡统筹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组织向乡镇延伸试点单位,这是上级组织对我街道的信任...+阅读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正被社保边缘化
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万至5000万人。国家强制性大量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
(一)失地农民的总量和分布
除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亩。目前,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每年约250万至300万亩,如果按人均1亩地推算,那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50万到300万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失地农民。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3395万亩,多数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
这里讲的非农建设使用土地数量,是指依法使用的耕地,不包括违法占用的耕地。许多专家估计,如果考虑违法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万~5000万人。2000年至2010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是1850万亩,2000年至2030年计划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如果计划用地指标突破,违规用地得不到控制,失地农民还要大大增加。
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人数较多。目前上海市失地农民的总数已超过百万。1993年以来北京市失地农民累计达33万。江苏无锡市在2000年至2002年的3年中共有20.83万亩农田被征用,造成11.39万农户的36.76万农民失地。浙江省绍兴县被征地农民累计达17.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8.2%。
(二)已安置征地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实际处于失业状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为减少冗员而实行下岗分流,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使获得就业安置的征地农民首先受到冲击。目前,上海市已安置进各单位的征地劳动力中,有近30的人实际处于离岗状态。截至2001年底,北京近郊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农转非”人员共计20.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1.4万人,获得就业安置的为5.3万人,占46.49。北京丰台区卢沟桥乡太平桥村,1993年土地被征用时,实行招工安置的有1100余人,目前除少数安排在环卫、公交和房管部门外,其他获得就业安置人员90以上都已下岗、失业。
(三)一次性获取支付补偿金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
因沿用多年的“谁征地、谁安置”的原则事实上已经难以执行,各地开始普遍采用货币补偿的安置模式,即征地时一次性地支付补偿金,让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按政策规定,凡采取这一方式安置者可以领取1.5万至3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费。自谋职业这一政策在推出之初,曾受到了征地农民的普遍欢迎。上海市先后共有8.32万征地劳动力自愿采取了这一安置方式,占征地安置劳动力总量的近1/4。从全国来看,在近几年各地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中,采用货币补偿办法的占90以上。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非农就业技能,在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困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四)征地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现象相当普遍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942户的调查,耕地被占用前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765元,耕地被占用后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739元,约下降了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1265户,约占调查总户数的43;持平的有324户,约占11;下降的有1353户,约占46。
土地被征用后收入减少的农户,大多是传统农业地区的纯农业户。他们除了农业生产活动外,基本没有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耕地减少后收入自然也随着下降。湖北的调查户中,约有56的农户收入水平比征地前下降。河南开封县,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83的收入比征地前下降。福建调查户的生活消费支出水平,耕地被征用前为2711元,被占用后下降为2232元,下降幅度约为17。陕西调查户生活消费支出水平大约下降了16。广西下降了5。江苏调查了320户,下降的有106户,约占33。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在北京市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中,自己缴费参加养老保险的尚不到1/3,而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无锡市失地农民参加各种养老保险的仅5.53万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15;失地农民中已领取各种养老金为4.31万人,占已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标准失地农民总数的47。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探索
浙江省是在全国率先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区。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到2003年12全文查看底,浙江省非农建设征用耕地达159.88万亩,被征地农民达200万人,全省各级政府筹集保障资金37亿元。浙江省被征地农民通过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方式,目前全省已有5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符合条件的15万被征地农民已在按月领取。
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做法可归纳为三类:一是生活保障型。把解决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着眼点放在建立基本生活保障上,保障水平定位在最低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实际操作中分档确定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如金华市个人缴费标准分别为3.6万元、3.3万元、3万元、1.6万元四档,相应的月均待遇标准分别为220元、180元、140元、105元;保障资金由个人、所在村和政府共同出资。二是社会保险型。把征地后需要安置的人员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此种方法嘉兴市市区已实行9年,将被征地人员所需社保安置费用一次性划转劳动社保部门,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是社会保险与生活保障结合型。办法是:退休年龄段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劳动年龄段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到劳动年龄段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
以上三种做法各有特点。社会保险与生活保障结合型优点突出,既可缓冲近期矛盾,对相对较少的超劳动年龄段人群专设生活保障予以解决;又着眼长远对接,对较多的劳动年龄段人群按统一制度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还有利于减轻政府“托底”负担和实现基金收支平衡。
(三)失地农民仍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
从各地情况看,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他们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成为一个边缘群体。
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稳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许多家庭是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但过几年征地款“吃”完了,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生活没有保障。从家庭养老方式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独生子女增多,农村核心小家庭迅速增加,家庭规模的缩小,进一步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学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是14.0%至17.7%。中国农村正在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据江西的调查,每100个失地农户中有7个60岁以上的老人,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要用新制度
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真正原因并不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而是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中国现在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土地征用不仅没有富裕农民,而是造成了大批农民失地失业;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而是扩大了社会不公。
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有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以公平的补偿,给失地农民以妥善的安置。
(一)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途
中央政府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其宏观目标是防止耕地总量降低至最低警戒水平以下,即满足未来人口高峰时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所需的耕地数量。这个耕地总量估计为1.067亿公顷。2001年,全国1.27亿公顷的耕地中有1.089亿公顷被确定为“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国家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这些基本农田未经国务院批准,禁止转为他用。其它可耕土地可以转为它用,但是为了保护农田,土地的使用规划有一个总量限额,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控制。另外,目前所采取的“占一补一”的政策,也要求那些将耕地转为它用的项目在其他地方开垦新的农田进行弥补。这些措施对于保障耕地的总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用地,采取了许多变通性办法,如分批次化整为零审批;耕地异地平衡;买卖非农用地指标等等,致使中央政府提出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中国到底如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土地政策中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的这种耕地保护的办法没有考虑地区差异性,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带来供地紧张。因此,今后政策调整的方向是:将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统一起来,从而将农田保护与大范围的地域和经济规划格局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在空间上更有效地保护农田,并且更合理地使用城市土地。目前,农田保护限额已经在省内县级之间进行交易,但这种经验没有得到充分评价。可以尝试对农田保护限额跨省进行交易。
(二)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
第一,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相平等的产权地位。现有的土地产权划分为城市土地(国有、不同租期的长期租用)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通常为30年的承包合同)。集体的土地必须首先转化为国有,才可以进入土地市场,用于非农业用途。因此,集体所有和国有土地的法律权利不同。从法律上讲,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集体产权与国有产权应该是平等的,不能用公权侵犯私权,也不能用国有产权侵犯集体产权。就现行的法律而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不完全的。集体经济组织只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而没有处分权,不能通过买卖、转让、馈赠等方式改变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性质。由集体土地变为国家土地的过程,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过程,而应是一个平等的财产权利交易过程。必须完善有关法律,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和与国有土地产权的平等性。
中国现行法律中所指出的“集体所有”,就是以村为单元的所有农民共同所有,其代表是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都平等地拥有对集体土地的成员权,但并不能按份分割农地的所有权。“集体产权”的这一特征,使集体与农民的权益关系变得模糊:谁真正拥有土地,实际上并不明晰。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在农民完全不知情时被村干部出卖。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核资折股,量化到农民个人,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让每一个村民拥有一份相应的股权。
第二,保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动用征地权。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工商业等营利性用地只能通过购买获得。土地出售的价格和相关赔偿条款也必须经由双方当事人之间协商达成,政府不能利用国家或政府的强制力专门为一般营利企业去取得土地。政府只有为“公共目的”才动用强制性的征地权。由于对“公共目的”的解释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存在对土地征用权的滥用。为了防止滥用公共目的征地,对政府强制性取得土地要有严格限制,对征地目的和范围要有严格的界定。
第三,对农民给予公平的补偿。国外土地征用补偿的内容,包括地价补偿、地上物(土地改良物)补偿及其他补偿。各国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并不一致,有的是按市场价格补偿,即以被征用土地征用时在公开市场上能得到的出售价格为补偿标准;有的是按裁定价格补偿,即按法定征用裁判所或土地估价机构裁定或估定的价格补偿;有的则是按法定价格补偿,指按法律规定的基准地价或法律条文直接规定的标准补偿。为保证被征地者原有的生活水准不至于降低,在很多国家,法律都要求政府必须给予被征地者公平合理的赔偿。我国并不是按土地的实际价格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而是按征用土地的原用途进行补偿,以征地前耕地若干年的产值为标准,征地补偿费明显偏低,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应当包括对生产资料的补偿和对生活保障的补偿。
第四,完善征地程序,保证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土地权利人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政府在提出用地申请时,先要进行公告,让土地权利人对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在批准用地后,要再次公告,并就赔偿等问题与土地权利人进行协商,若有争议可以申诉和申请仲裁。为此,必须建立专门的土地法庭或土地法院,公正仲裁征地纠纷。征地必须规范透明,让被征地农民参与征地过程,以保证他们对土地的使用权、处置权等得到充分尊重,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根据现行法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出租、转让和抵押等。目前法律的规定已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只要在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之上,应该通过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进行平等的谈判,让土地所有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方直接谈判和交易。在明晰产权、强化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做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统一管理,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用途、同等价格、同等收益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四)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第一,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失地农民普遍认为失业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除去合理支付货币补偿以外,还应考虑到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在劳动就业方面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级政府拿出一部分土地出让金专门用于失地农民的定期再就业培训。政府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应提供优惠政策。金融部门应适当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门槛,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发展生产。失地农民如申请个体工商经营,各部门要简化手续,并在一定年限内享受城镇下岗工人的税费待遇等。
第二,建立留地安置制度,由村民组织自主开发和经营。对土地征用面积超过一定数量的村,可以在征地以后给农民留下一定面积的居住地、经营地,由村集体按照统一规划,鼓励农民用留下的土地建设自有厂房或开发其他经营项目,使农民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对于城郊的农民而言,出租房屋已经成为他们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在香港,对“原住民”有特别的给予宅基地的政策,出租房屋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国内,也有这一类的政策。南京、成都的标准是给每人无偿提供35平方米,银川是每户100平方米。除此之外还允许被安置农民按建筑成本多购买一定面积的房屋。杭州在制定对失地农民的政策中规定,除了考虑住房,还特别给予失地农民与住房面积同样大小或更大的出租房,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有条件的可建设一户两套(人均40~5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农村公寓,既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又能为其提供出租房,增加生活来源。“撤村建居”的,应明确农民自建房享有城市居民自购房的同等权利,获得相应房屋产权证,允许进入市场交易。
(五)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
从长远、规范的方向看,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保障资金筹集方面,应坚持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要改变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征地地价一部分发放给失地农民,保障其当前的生活需要,一部分要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土地非农转用后增值收益巨大。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注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这是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应从本集体的积累资金或土地补偿费用中抽调一定的资金注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应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完全失地的农民,应鼓励加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部分征地的农民,应加快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在内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也可以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商业保险。
“***”版权所有12全文查看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正被社保边缘化
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万至5000万人。国家强制性大量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
(一)失地农民的总量和分布
除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亩。目前,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每年约250万至300万亩,如果按人均1亩地推算,那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50万到300万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失地农民。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3395万亩,多数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
这里讲的非农建设使用土地数量,是指依法使用的耕地,不包括违法占用的耕地。许多专家估计,如果考虑违法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万~5000万人。2000年至2010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是1850万亩,2000年至2030年计划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如果计划用地指标突破,违规用地得不到控制,失地农民还要大大增加。
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人数较多。目前上海市失地农民的总数已超过百万。1993年以来北京市失地农民累计达33万。江苏无锡市在2000年至2002年的3年中共有20.83万亩农田被征用,造成11.39万农户的36.76万农民失地。浙江省绍兴县被征地农民累计达17.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8.2%。
(二)已安置征地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实际处于失业状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为减少冗员而实行下岗分流,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使获得就业安置的征地农民首先受到冲击。目前,上海市已安置进各单位的征地劳动力中,有近30的人实际处于离岗状态。截至2001年底,北京近郊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农转非”人员共计20.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1.4万人,获得就业安置的为5.3万人,占46.49。北京丰台区卢沟桥乡太平桥村,1993年土地被征用时,实行招工安置的有1100余人,目前除少数安排在环卫、公交和房管部门外,其他获得就业安置人员90以上都已下岗、失业。
(三)一次性获取支付补偿金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
因沿用多年的“谁征地、谁安置”的原则事实上已经难以执行,各地开始普遍采用货币补偿的安置模式,即征地时一次性地支付补偿金,让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按政策规定,凡采取这一方式安置者可以领取1.5万至3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费。自谋职业这一政策在推出之初,曾受到了征地农民的普遍欢迎。上海市先后共有8.32万征地劳动力自愿采取了这一安置方式,占征地安置劳动力总量的近1/4。从全国来看,在近几年各地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中,采用货币补偿办法的占90以上。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非农就业技能,在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困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四)征地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现象相当普遍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942户的调查,耕地被占用前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765元,耕地被占用后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739元,约下降了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1265户,约占调查总户数的43;持平的有324户,约占11;下降的有1353户,约占46。
土地被征用后收入减少的农户,大多是传统农业地区的纯农业户。他们除了农业生产活动外,基本没有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耕地减少后收入自然也随着下降。湖北的调查户中,约有56的农户收入水平比征地前下降。河南开封县,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83的收入比征地前下降。福建调查户的生活消费支出水平,耕地被征用前为2711元,被占用后下降为2232元,下降幅度约为17。陕西调查户生活消费支出水平大约下降了16。广西下降了5。江苏调查了320户,下降的有106户,约占33。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在北京市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中,自己缴费参加养老保险的尚不到1/3,而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无锡市失地农民参加各种养老保险的仅5.53万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15;失地农民中已领取各种养老金为4.31万人,占已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标准失地农民总数的47。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探索
浙江省是在全国率先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区。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到2003年[]底,浙江省非农建设征用耕地达159.88万亩,被征地农民达200万人,全省各级政府筹集保障资金37亿元。浙江省被征地农民通过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方式,目前全省已有5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符合条件的15万被征地农民已在按月领取。
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做法可归纳为三类:一是生活保障型。把解决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着眼点放在建立基本生活保障上,保障水平定位在最低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实际操作中分档确定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如金华市个人缴费标准分别为3.6万元、3.3万元、3万元、1.6万元四档,相应的月均待遇标准分别为220元、180元、140元、105元;保障资金由个人、所在村和政府共同出资。二是社会保险型。把征地后需要安置的人员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此种方法嘉兴市市区已实行9年,将被征地人员所需社保安置费用一次性划转劳动社保部门,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是社会保险与生活保障结合型。办法是:退休年龄段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劳动年龄段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到劳动年龄段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
以上三种做法各有特点。社会保险与生活保障结合型优点突出,既可缓冲近期矛盾,对相对较少的超劳动年龄段人群专设生活保障予以解决;又着眼长远对接,对较多的劳动年龄段人群按统一制度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还有利于减轻政府“托底”负担和实现基金收支平衡。
(三)失地农民仍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
从各地情况看,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他们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成为一个边缘群体。
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稳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许多家庭是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但过几年征地款“吃”完了,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生活没有保障。从家庭养老方式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独生子女增多,农村核心小家庭迅速增加,家庭规模的缩小,进一步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学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是14.0%至17.7%。中国农村正在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据江西的调查,每100个失地农户中有7个60岁以上的老人,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要用新制度
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真正原因并不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而是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中国现在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
延伸阅读:
县财税劳保和社会保障暨审计工作经验会议主持词文章标题:县财税劳保和社会保障暨审计工作经验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为总结2005年全县财税、劳保和审计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年各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扎实推...
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动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动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政府确定我街道为城乡统筹就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组织向乡镇延伸试点单位,这是上级组织对我街道的信任,也...
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张英洪: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关键词:农民社会保障权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当前,农民应否享有社会保障,竟然成了社会保障理论研...
在农村敬老院揭牌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各位兄弟姐妹、父老乡亲: 今天,很高兴参加高新区农村敬老院落成典礼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高新区的父老乡亲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高新区农村敬...
在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这次会议是经区政府批准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市人事编制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回顾总结2007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我区今年的...
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典型发言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典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3月,经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现已发展成为拥有6500名员工,集采、选、冶...
乡镇参加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协商会发言材料**乡参加“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乡人民政府乡长 **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2公里,距昆明80公里,国土面积15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河谷槽区,境内最高海拔...
2010年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在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相继组建完成之后,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在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为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跻身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