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优秀征文 福尔马林中的坚守
他们的工作内容令人恐怖,每天必须和真正的人体标本打交道; 他们的工作环境令人惧怕,实验课堂里总是飘荡着福尔马林的气味; 他们穿白大衣,拿手术刀,却不是医生; 他们“唠叨”不断,喋喋不休,却不是家长; 他们的职业令人敬佩,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他们的课堂令人神往,被称为“医学生第一课”; 他们神秘的身份是,新乡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老师。 这个群体的总数不到30人,有70多岁的返聘老教授,有20多岁的年轻教师,每年承担着学校本部及三全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的各层次近万名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他们是新乡医学院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老师,可是他们毫无怨言,默默奉献。 他们是一个“爱唠叨”的群体,但唠叨不是本性,而是职业病。《人体解剖学》课堂号称“医学生第一课”,但也是最容易令人生厌的一课。人体206块儿骨骼、639块儿肌肉的每一块儿骨骼、肌肉的中英文名称都必须牢牢记住;每一根神经、血管的走向,每一个器官的功能、位置……加上海量的医学专有名词,这些需要在一学年甚至一学期内牢固、准确地掌握,不仅要求学生有超强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更要求他们有强大的记忆力和忍耐力,死板枯燥会在顷刻间杀伤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带来教学中的“死角”。为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除去利用一些方法技巧帮助记忆以外,人体解剖学老师必须在课堂上不断重复强调重点难点内容,引领学生复习巩固知识,长此一来,每一位老师都养成了“爱唠叨”的职业病。当人体解剖学老师的家属被“唠叨”所困扰之时,他们还在沾沾自喜:长期的教学效果表明,我们的“唠叨”教学还是非常有效的。 他们是一个有耐心的群体,但这种耐心也并不是本性,而是解剖课堂上的后天养成。枯燥的知识容易使学生走神,海量的知识容易使学生畏难。在他们的互动教学中,“提问”是关键的一环,在提问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连续几个无以应对的学生。老师必须再次耐心地讲解,不停地重复关键内容。但是全新的内容和概念,很容易让学生们迷失,所以在一上午或者下午的连贯课时中,同一个难点问题在讲解、演示、提问、实验等多个教学环节中被讲解八遍以后,还会有几个同学举手提问,下课以后,依然会有同学跑到教研室追问:老师,那个问题还是不明白,您再讲解一下吧。对同学们而言非常陌生的问题,对于老师而言,他可能已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讲解了几千遍,可是面对学生,他们从未拒绝过,甚至还安慰同学们:慢慢来,不要着急,利用记忆规则多复习几遍就记住了。 他们是一个有智慧的群体。为了帮助同学们强化记忆,他们率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他们多年来在实践过程中创新了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同学们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他们制作了三维动画教学片;为了方便教学,他们编印了图形精美、内容全面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图谱;为了促进教学,他们潜心科研,篇篇文章得以发表,项项课题得到资助,他们中间,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有河南省省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 他们是一个有爱心的群体。他们有友情之爱。坚持实行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坚持开展“冬至包饺子”活动,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集体情感。他们有教师之爱。用师爱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传授知识;用师爱的耐心背负着“唠叨”的名声诲人不倦;用师爱的关心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和学业;用师爱的纯朴化解着学生的“恋师情结”;他们有职业之爱。他们沉浸在教学的幸福之中,常年置身于飘荡着福尔马林气味的实验室里,不顾侵蚀,悉心从教;他们沉浸在教育的幸福之中,不与其他行业攀比金钱,不与其他学科攀比辛劳,不谋求地位,不追求名声,心无旁骛,甘于奉献。 他们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群体。以总数不到30的人员,每年承担着学校本部及三全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的各层次近万名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繁重的任务,艰苦的条件,他们可能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和老人,却必须管好自己的学生;他们可能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科研,却不会放下正在进行中的教学。两位老师罹患癌症,在治疗的前夕和治疗的间隙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三位老师退休后返聘,从60岁坚守到75岁……他们课堂上的严厉甚至苛刻,全校师生有目共睹,可是没有学生能够忘记他们,正是他们的严厉和苛刻,使得每一位学生打好了医学根基,取得了课业的好成绩和职业的好前景。他们说,做人做事儿首先要对得起良心,其次要对得起学生和学校。 新医改实行三年,已经进入攻关阶段,而人才问题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无论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还是医疗卫生改革,教育工作将肩负重任。新乡医学院作为河南省培养全科医生、发展生物科技的重点单位,将因为有着无数位如同人体解剖学老师在福尔马林中的坚守;有着无数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最朴素的岗位上的坚守,才担起了人才培养的重任;中原经济区建设也必将因为有着百所高校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无数的一流人才,才能在建设中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