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演讲稿

鲁科版化学说课稿《电解原理》

03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原理》]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解原理》,下面我就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电解原理。电解原理属于电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电离、原电池,知道化学能是如何转变为电能的,因此电解原理是以上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

1.知识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

2.过程方法: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知: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则是本节的难点即①电极反应的书写②电解产物的判断③电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及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模拟、以旧带新、合理演绎等方式突破难点。

【学法】利用问题和实验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

三.【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设计了引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实践应用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模拟生活中推销员推销净水器的所做的两个对比实验:(1)在一小烧杯中放入自来水,插入两电极通电,一会儿水变黄,说明现在的自来水污染严重。

(2)在一小烧杯中放入净化过的水,插入两电极通电,一会儿水依然澄清。以此证明,他们推销的净水器是多么的重要。事实真的如此吗?以此引出电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引出电解话题,指出推销员利用电解原理进行推销,以社会热点话题导入新课。

(三)问题探究,理解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研讨活动,让学生分析电解NaCl的装置示意图,补充第一个问题:这个装置由哪几部分构成?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

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总结构成电解池装置的条件,即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

再以学生以知离子在电场中会定向移动为起点,设计问题串,分析熔融NaCl中Na+和Cl-会移向哪极?再指出他们在电极上发生什么反应,总反应是什么。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观演示,学生通过直观展示电解过程中的变化,离子移动方向、电子方向等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电解、电解池的概念,指导学生学生利用学过的氧化还原知识书写电极反应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半反应、电极反应的概念,提出阴阳极的概念。

本部分以问题引导,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小组讨论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巩固延伸,突破难点

多媒体展示问题组2:

1、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什么?

2、电解质溶液中,除了溶质电离出的离子,还有其它离子吗?

追问:当电极周围存在多种离子时,是一起反应,还是有先后顺序?

以问题串自然过渡到实验探究

(二)电解CuCl2,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规范学生了实验操作,也为学生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石墨电极一端有气泡产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帮助学生分析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并写出该电极反应式,在石墨的另一端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教师须强调生成的铜覆盖到电极的表面,而不是进入到溶液中,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电解的实质。

通过观察现象,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五)归纳总结,完成学案中的课堂达标练习。

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 教师讲占用的时间要适中

教师讲占用的时间多,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样教师的引导启发时间也不能太少,否则学生就不知道该赶什么,探究过程就会变得松散,缺乏重点。

2、 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探究中点拨要适中,既不能处处都帮助,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放任自流,致使课堂处于失控的状态,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当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才能把握好这个度。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