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作风建设要“廉洁、文明、作为”三管齐下]廉洁是基础,文明是保障,作为是关键,审计作风建设必须“廉洁、文明、作为”三管齐下,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才能适应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政务日益走向公开,政府工作必须接受群众评...+阅读
文章标题:审计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审计实施是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如何保证审计实施的顺利完成,则是审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要保证审计特别是内部审计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1、查找问题与核实数据的关系。查找问题和核实数据是审计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查找问题是为了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管
理上的薄弱环节,提请有关方面予以注意,并督促被审计单位限期解决。核实数据则主要是为了鉴证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状况是否真实、准确。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可偏废。目前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查找问题,而忽视对基本数据的核实。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核数”的功能认识不足,在审计中不注意对基本数据的核实,或发现的问题没有数据依据,浮光掠影,罗列了一些表面现象。这种倾向必须纠正。在一般的审计中,至少应对以下数据进行核实: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基本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项目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查出问题的数字依据等等。而且,凡是列举的数据必须经过核实认定。
2、检查会计记录与审核会计方法的关系。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固然要检查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对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符合一贯性的原则,则是审计检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讲,应当是更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个会计记录不准确,可能只影响其中的一个点。而采用会计方法的错误或不一致则要影响整个核算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净值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存货的计价方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投资收益核算方法(成本法、权益法)、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等等。另外还应当对各种资产管理、费用计提所采用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复核,看其是否合规、一致。如固定资产标准、利润分配标准、坏帐损失计提依据、工资附加费计提标准等都要抽查复核。当前,主要倾向是重视会计记录的检查,忽视对会计方法的审核;重视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忽视一贯性的监督。这种倾向应当尽快纠正。
3、查帐与核帐的关系。这里的查帐是指对帐簿的具体内容的审查,而核帐则是指对帐簿本身真伪的鉴别。这里指的帐,不仅包括帐簿本身,也包括其它经济资料。目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重视查帐,而忽视核帐。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审计人员一拿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经济资料,不分真伪,就开始审计。结果由于这些资料全部或部分是假的,审计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当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多种经营企业弄虚作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对经济资料本身的真伪进行鉴别应当是审计的第一道程序。如对设帐依据,帐簿(户)设置是否正规、健全,计帐方法等等都要进行审核。具体办法是总帐与报表、总帐与分类帐、分类帐与分类帐、分类帐与记帐凭证、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证帐表之间的钩稽关系进行核对,发现不一致的要追查原因,从而鉴别其真伪。当然,整个审计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鉴别真伪的过程,但不能代替审计开始前对经济资料的鉴别。
4、具体问题的查处与管理制度评审的关系。对具体问题的查处是重要的,只有通过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才会见微知著,逐步发现面上的问题。所以对具体问题的查处是审计监督的基础。但从点到面不仅有一个局部和全局的问题,而且需要有一个数量的积累过程。只有将其与管理制度的评审结合起来才会以点带面,标本兼治。因此对管理制度的评审不仅是发现具体问题的捷径,而且是未雨稠谬,防微杜渐的有效手段。目前有一种倾向,即重视对具体问题的查处,而忽视对管理制度的评审。治标而不治本。结果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把两者结合起来至少有两点好处:通过评审发现失控点,从而为发现具体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发现问题看制度,由点及面,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5、点与面的关系。我们往往重视对一个个具体单位或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以点带面,对共性问题的查处。点和面的失衡至少有以下弊端:在处理上不一致,查到的单位受到了处罚,而未查到的单位依然我行我素;进而产生了某类问题只在个别点上得到了暂时解决,在面上依然如故。因此,在审计中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是审计监督查错防弊、促进管理、严肃法纪的重要手段。审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主要应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在某个单位发现共性问题,可针对这一问题对其它单位普遍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毕其功于一役;二是对共性问题搞一次普遍的审计调查,以求面上问题的解决;三是以审计信息、简报等形式发出通报,要求各有关单位或部门自查自纠,审计部门抽查。究竟采取何种形式可视情况而定。
6、财务核算审计与整个管理评审的关系。目前我们的审计面比较窄,大部分还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重视财务收支审计,而忽视对整个经营12全文查看管理的评审;重视对财务指标的审计,忽视对其它经济指标的审计;重视对价值形态资产的审计,忽视对其它形态资产的监督;重视对财务收支方面问题的查处,忽视对其它管理系统问题的揭示。在审计报告中,往往是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内容很丰富,但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则寥寥无几。这种状况反映了我们审计面过于狭窄,审计重点过于偏向财务收支,应当加以改变。审计
人员特别是内审人员应当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将审计监督的触角伸向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从而达到对整个经济活动全面监督的目的。不跳出财务收支这个圈子,审计监督就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离开财务收支这个基础,审计工作也不会更好的发展。只有辩证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审计工作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7、准确性与存在性的关系。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较为重视,而对资产及有关业务的存在性往往忽视;对价值形态较为重视,对实物形态往往忽视。如对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点,对银行存款、往来帐项的核对等等重视不够。审计人员不能满足于帐面上数字的准确,所谓“帐平了”,还要看这些数字所反映的资产或业务是否存在,这才是完整的。
8、肯定成绩与揭示不足的关系。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是审计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关键要掌握好分寸,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公正。无原则地上纲上线,夸大工作中的问题或不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固然不好;一味地评功摆好,无原则地迎合粉饰也不对。在审计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任期审计中,正确、客观地肯定成绩、揭示问题、指出不足,准确、中肯、公允地对当事人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寸掌握的不好,一些审计报告成了评功摆好的报告,问题揭示不足,导致这些报告成了无足轻重的官样文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9、处理意见与审计建议的关系。审计术语中的“处理意见”是指对审计人员查出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定的具体行为、问题或事项提出的限期纠正的指令,具有强制性;而提出的“建议”则不具有强制性,仅对被审计单位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供其选择参考执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意见与建议混淆。意见不象意见,建议不象建议,摸棱两可,无法操作;二是以建议代替意见,抽象含混,可执行可不执行。前者反映概念上理解的含糊,后者则反映了我们某些单位审计工作刚性不足,用含糊其词来敷衍塞责。审计人员明确提出对具体违纪违规事项的处理意见和宏观管理上的审计建议是审计成果的体现,是审计工作力度的体现,是审计发挥作用的体现。这个环节做得不好,整个审计实施就没有意义。所以一旦审计结束,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使其尽快落实是我们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
10、精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审计要求精确,所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了精确性,审计就变的没有意义(当然,不论是会计还是审计,其基础都是以假设——会计假设或审计为前提的。因此无论是会计还是审计的精确性都是相对的)。但是,审计的对象——经济活动却是复杂的,具有多变性、流动性、相对性和摸糊性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可以用数字精确地反映出来。如资产损失的或有、资产的无形损耗、资产的重置价值、期后事项、关联交易等等,特别是工作业绩有的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考核。因此,处理好审计的精确性与审计对象的模糊性的关系,就成为审计人员必须解决却很难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目前的审计实践,我以为主要应通过以下方式来掌握:一是尽可能地将经济业务量化,用指标或指标体系说话,进行量化考核;二是经验判断、估算或间接计算。可能不很准确,但也有一定依据;三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如利用数理统计、线性方程、概率论、函数图象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操作计算;四是对确实无法量化的业务可以用文字表述,或指出模糊点,提请有关方面注意。总之,审计人员一定要注意审计对象的模糊性,以减少其不确定性,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审计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审计实施是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如何保证审计实施的顺利完成,则是审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要保证审计特别是内部审计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1、查找问题与核实数据的关系。查找问题和核实数据是审计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查找问题是为了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管
理上的薄弱环节,提请有关方面予以注意,并督促被审计单位限期解决。核实数据则主要是为了鉴证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状况是否真实、准确。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可偏废。目前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查找问题,而忽视对基本数据的核实。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核数”的功能认识不足,在审计中不注意对基本数据的核实,或发现的问题没有数据依据,浮光掠影,罗列了一些表面现象。这种倾向必须纠正。在一般的审计中,至少应对以下数据进行核实: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基本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项目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查出问题的数字依据等等。而且,凡是列举的数据必须经过核实认定。
2、检查会计记录与审核会计方法的关系。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固然要检查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对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符合一贯性的原则,则是审计检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讲,应当是更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个会计记录不准确,可能只影响其中的一个点。而采用会计方法的错误或不一致则要影响整个核算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净值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存货的计价方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投资收益核算方法(成本法、权益法)、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等等。另外还应当对各种资产管理、费用计提所采用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复核,看其是否合规、一致。如固定资产标准、利润分配标准、坏帐损失计提依据、工资附加费计提标准等都要抽查复核。当前,主要倾向是重视会计记录的检查,忽视对会计方法的审核;重视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忽视一贯性的监督。这种倾向应当尽快纠正。
3、查帐与核帐的关系。这里的查帐是指对帐簿的具体内容的审查,而核帐则是指对帐簿本身真伪的鉴别。这里指的帐,不仅包括帐簿本身,也包括其它经济资料。目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重视查帐,而忽视核帐。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审计人员一拿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经济资料,不分真伪,就开始审计。结果由于这些资料全部或部分是假的,审计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当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多种经营企业弄虚作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对经济资料本身的真伪进行鉴别应当是审计的第一道程序。如对设帐依据,帐簿(户)设置是否正规、健全,计帐方法等等都要进行审核。具体办法是总帐与报表、总帐与分类帐、分类帐与分类帐、分类帐与记帐凭证、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证帐表之间的钩稽关系进行核对,发现不一致的要追查原因,从而鉴别其真伪。当然,整个审计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鉴别真伪的过程,但不能代替审计开始前对经济资料的鉴别。
4、具体问题的查处与管理制度评审的关系。对具体问题的查处是重要的,只有通过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才会见微知著,逐步发现面上的问题。所以对具体问题的查处是审计监督的基础。但从点到面不仅有一个局部和全局的问题,而且需要有一个数量的积累过程。只有将其与管理制度的评审结合起来才会以点带面,标本兼治。因此对管理制度的评审不仅是发现具体问题的捷径,而且是未雨稠谬,防微杜渐的有效手段。目前有一种倾向,即重视对具体问题的查处,而忽视对管理制度的评审。治标而不治本。结果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把两者结合起来至少有两点好处:通过评审发现失控点,从而为发现具体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发现问题看制度,由点及面,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5、点与面的关系。我们往往重视对一个个具体单位或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以点带面,对共性问题的查处。点和面的失衡至少有以下弊端:在处理上不一致,查到的单位受到了处罚,而未查到的单位依然我行我素;进而产生了某类问题只在个别点上得到了暂时解决,在面上依然如故。因此,在审计中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是审计监督查错防弊、促进管理、严肃法纪的重要手段。审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主要应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在某个单位发现共性问题,可针对这一问题对其它单位普遍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毕其功于一役;二是对共性问题搞一次普遍的审计调查,以求面上问题的解决;三是以审计信息、简报等形式发出通报,要求各有关单位或部门自查自纠,审计部门抽查。究竟采取何种形式可视情况而定。
6、财务核算审计与整个管理评审的关系。目前我们的审计面比较窄,大部分还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重视财务收支审计,而忽视对整个经营[]管理的评审;重视对财务指标的审计,忽视对其它经济指标的审计;重视对价值形态资产的审计,忽视对其它形态资产的监督;重视对财务收支方面问题的查处,忽视对其它管理系统问题的揭示。在审计报告中,往往是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内容很丰富,但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则寥寥无几。这种状况反映了我们审计面过于狭窄,审计重点过于偏向财务收支,应当加以改变。审计
人员特别是内审人员应当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将审计监督的触角伸向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从而达到对整个经济活动全面监督的目的。不跳出财务收支这个圈子,审计监督就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离开财务收支这个基础,审计工作也不会更好的发展。只有辩证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审计工作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7、准确性与存在性的关系。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较为重视,而对资产及有关业务的存在性往往忽视;对价值形态较为重视,对实物形态往往忽视。如对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点,对银行存款、往来帐项的核对等等重视不够。审计人员不能满足于帐面上数字的准确,所谓“帐平了”,还要看这些数字所反映的资产或业务是否存在,这才是完整的。
8、肯定成绩与揭示不足的关系。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是审计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关键要掌握好分寸,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公正。无原则地上纲上线,夸大工作中的问题或不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固然不好;一味地评功摆好,无原则地迎合粉饰也不对。在审计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任期审计中,正确、客观地肯定成绩、揭示问题、指出不足,准确、中肯、公允地对当事人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寸掌握的不好,一些审计报告成了评功摆好的报告,问题揭示不足,导致这些报告成了无足轻重的官样文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9、处理意见与审计建议的关系。审计术语中的“处理意见”是指对审计人员查出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定的具体行为、问题或事项提出的限期纠正的指令,具有强制性;而提出的“建议”则不具有强制性,仅对被审计单位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供其选择参考执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意见与建议混淆。意见不象意见,建议不象建议,摸棱两可,无法操作;二是以建议代替意见,抽象含混,可执行可不执行。前者反映概念上理解的含糊,后者则反映了我们某些单位审计工作刚性不足,用含糊其词来敷衍塞责。审计人员明确提出对具体违纪违规事项的处理意见和宏观管理上的审计建议是审计成果的体现,是审计工作力度的体现,是审计发挥作用的体现。这个环节做得不好,整个审计实施就没有意义。所以一旦审计结束,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使其尽快落实是我们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
10、精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审计要求精确,所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了精确性,审计就变的没有意义(当然,不论是会计还是审计,其基础都是以假设——会计假设或审计为前提的。因此无论是会计还是审计的精确性都是相对的)。但是,审计的对象——经济活动却是复杂的,具有多变性、流动性、相对性和摸糊性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可以用数字精确地反映出来。如资产损失的或有、资产的无形损耗、资产的重置价值、期后事项、关联交易等等,特别是工作业绩有的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考核。因此,处理好审计的精确性与审计对象的模糊性的关系,就成为审计人员必须解决却很难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目前的审计实践,我以为主要应通过以下方式来掌握:一是尽可能地将经济业务量化,用指标或指标体系说话,进行量化考核;二是经验判断、估算或间接计算。可能不很准确,但也有一定依据;三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如利用数理统计、线性方程、概率论、函数图象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操作计算;四是对确实无法量化的业务可以用文字表述,或指出模糊点,提请有关方面注意。总之,审计人员一定要注意审计对象的模糊性,以减少其不确定性,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延伸阅读: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纪委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群众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推动全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开展“...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四大难点4万亿元的投资、9500亿元的赤字、8%的经济增长率,这一连串令人瞠目的数字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的心。在当今发达国家连经济增长为正都不敢轻言、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俄罗斯、韩国)...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科学发展观与我国最新审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审计本质理论的深化和最新发展。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基层审计机关要结合本部门、...
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 《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党执政55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作出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新一轮审计事业大发展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一项意义深远、针对性很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
对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认识与思考刘家义审计长在去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科学命题。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论点是...
浅析审计工作中的谨慎原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质量都是它的生命线。而对于审计,则尤其如此。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谨慎原则...
试析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的基本路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级政府都要强化...
学习《实施纲要》心得体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共分8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从新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阐述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