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班子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服务科学发展,发挥“审计免疫”功能,关键在人才,审计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基层。因此,基层审计机关班子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县级审计机关班子队伍建设情况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阅读
后勤行业的队伍建设,各方都高度关注,当然最关注的还是后勤人自己。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行业队伍的建设,这个主题应该是广大后勤人,还有后勤以外的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部门、校领导,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应共同探讨、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方案的问题。对于社会化的认识。改革是实现后勤发展的手段,不是目的。后勤作为一个大学的一个组
织,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大学有教学科研队伍,有行政管理队伍,还有后勤支撑队伍。大学后勤这样一个职能,靠谁来履行,这是管理体制,是制度安排上的问题。但是后勤这样一个职能,是永远和大学并存的。有后勤职能就需要有后勤人,所以,无论社会化改革深化到何种程度,高等学校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队伍是不能少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过去10多年的后勤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比较大的遗憾。这个遗憾就是后勤队伍的削弱。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研究后勤队伍的建设,要有新视角。现在研究后勤行业的队伍建设,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涉及到几个方面,一个是学校自身,一个前提是中国大学再怎么社会化,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都必须有后勤人,所以这个队伍建设,首先是后勤自身的自办后勤的队伍建设。第二就是要构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部门依法监管,还有行业自律管理,这么一个新型后勤保障体系。这样一个框架下,还有两个建设,就是市场提供服务的服务主体,他们进入高校能不能成为后勤人,再加上后勤的监管队伍,包括在行业协会建设中,服务于高校后勤的队伍。第二个就是要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现在的队伍建设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尊重价值规律。所以在选择人、培养人、使用人的时候,按照过去传统的思维,后勤人就应该是低端的,就应该付比较低的工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继续跟他实行不同等的交换,这样的观念和思维其实已经行不通了。在队伍建设过程当中,着眼于服务对象需求的同时,还应当关注后勤员工的发展需要。在讨论以人为本时,在大学里往往都是强调以师生为本,很少谈以员工为本,更不会谈以后勤员工为本。其实我们做后勤工作的时候也不谈以后勤员工为本,只强调服务为了谁,不知道我们的服务依靠谁。今天我们应该纠正这样一个观念,旗帜鲜明地追求员工价值最大化,所以推行人文关怀,对后勤的人文关怀,就是体现对员工价值的一种尊重和认同。另外还要认识到一点,着眼于现代大学服务育人的需求以及后勤人员的社会责任。我们今天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比较崇高,把自己作为后勤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般企业的人员,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后勤有服务育人的根本,应该把后勤人看作是不上讲台的教师。为此后勤的意义才有别于传统产业。只有高高举起育人的大旗,学校对于后勤队伍的建设,对于后勤的发展,才不能够把它视作可有可无的组织。所以我们在队伍建设的时候,要注重后勤人的社会责任,强调要培育服务育人的理念。这是关于队伍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视角。我们的问题。大体上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普遍困惑,第二个是突出问题,第三个是最大挑战。第一个问题:普遍的困惑。高校对后勤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长远规划。从之后,对于后勤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制度需求。也就是说政府主导,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制度提供者的角色,它是缺位的。由此大学对后勤的定位更不一样,有的学校本身它的发展思路规划定位比较科学,能够把后勤组织纳入其中,有的就显得相当模糊。所以我们把它规定为这几点:定位太低,现在后勤人被边缘化;地位下降,人心不稳;定位模糊,有也形成摆设;没有发展规划,或者有也流于形式,落实不了。后勤实体“责权利”不对称,造成心里不平衡,管理干部压力大。后勤人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在整个国家通货膨胀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食堂的价格,它一方面牵动着学生的神经,就是因为你价格变化,学生有很多的不满意,有的可能还会引起比较大的事端。另一方面伙食已经演义成了一个方向标,我们说了涨价是有搭车心理现在高校特别是食堂价格,如果能够在政府的层面流露出可以允许它适度调价的话,那么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物价的控制,它这样一种努力就很难变成现实。所以高校服务价格,包括其中最核心的食堂价格,跟过去不一样。全体后勤人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努力维持价格和成本的一种平衡、少亏或者说能够平衡这样一种效益,可持续发展,那么后勤人就要付出的更多。所以,后勤人特别是作为核心领域的伙食部门的同仁,应该是中国高校乃至是当今中国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我们责任大,但是在学校的待遇低,这种心理压力和不平衡,在相当程度上让优秀的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第二个突出问题:高校后勤行业队伍庞大,但优质资源缺乏,人力资12全文查看源配置低。现在一线工人普遍认同这样一种情况,人招不进,留不住,特别在最近一年多以来情况非常明显。我们引进的比较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特别是物业管理、餐饮这方面,都被社会上的收入更高的行业给收了,大学后勤就成了一个服务技工的一个培训基地,但是我们还收不到培训费。特殊问题是新人新办法,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
就是说现在很多学校,正式职工退休了,但是正式职工的补充机制没有。三支队伍:管理队伍、基层队伍、服务队伍,在管理和服务队伍上,很多没有明确规划,还是停留在坚持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还是通过人事代理,通过招聘的方式,但是不让补充正式工,不让补充事业编制。让后勤人自我消化,自我吸引这些干部。正式工和人事代理,待遇上的反差是很大的,我在人大就很清楚,专门呼吁。事业编制的职工,学校还研究怎么解决住房问题。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差距就太大了。上幼儿园,不是人大正式职工的没有6万进不去,进附小没有10万也够呛。但是要是变成正式工以后,就不一样了。所以有很多时候人事代理人员,作为管理队伍、作为基础队伍和事业编制人,处在同一个岗位上,虽然有时候后勤可以安排同工同酬,但是这个酬的福利他们享受不了。有此后勤人靠什么把优秀人才留在后勤里。看到优秀的代理员工会跳槽,走了我们也舍不得,花了很多的心血培养。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讲后勤队伍的建设,现在是市场提供服务,主导思想是要少办多管,管办分离,说实话在写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目标进去,但就某一个具体情况来说,情况很不一样。的确有的时候,想通过选择来满足后勤的服务,但是社会上能够到高校里面,承受后勤服务的企业真有那么多吗?这个市场真有那么强的竞争行吗?我觉得很难。我们的工作体会是很多引入高校的社会企业,每到关键时刻,很难和大学是处在共同的政治立场上。企业这种本能的对利润的追求,使你作为一个大学的后勤人,有时候感到无法容忍。你看看他们是怎么挣钱,学校给后勤的条件,相当困难,有的时候心理还是不平衡。再一个是社会企业作为后勤服务主体进入高校,合格不合格,也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提出来主题培育工程,就是这样的,怎么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企业,能够蜕变成一个后勤服务组织。不是说什么企业都是能够做高校后勤的。第三个最大的挑战:队伍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将大幅度提高人工成本。这是现在面临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如果我们服务的价格是到位的,价格到位的背景下,后勤没有能力去消化涨价了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要进一步规范的话,一定难度就更大。在改革初期的时候强调减员增效,现在回头想想特别对不起当初那些退休的老同志,在那个背景下可以减员增效,他们没有很强的维权意识。现在再减员增效,我是体制内的人,我即便不是体制内的人,是合同聘请的劳动者,你只能够通过有效的激励让我发挥作用,而不是说请我回家。所以通过剥夺员工的合法权益,来降低后勤的运行成本,这个路子已经走到头了。因为我们跟劳动者之间不是一个等价交换关系,不等价交换关系长期持续下去,后勤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做到的。过去后勤相对来说比较平稳,虽然效率相对差一点,那是占主导部分的,特别是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基本是事业编制,而现在倒过来了。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让这些充当重要岗位的外聘劳动者和我们进行一种等价交换。那么凭良心说,我们再干就觉得是很对不起这些人。所以说要注重价值规律,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队伍建设要思考在劳动力价格,处于正常水平或者是处于合理价格下的,都要考虑后勤行业的价格水平,劳动力价格水平,要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怎么可能把人留住。把人留住要有竞争力,就要给他比较好的待遇,比较高的工资。那后勤成本涨了,谁来替我们消化,谁来替我们承担。所以又回到一个结点上,就是服务价格,倒挂的现象怎么改变,现在高校后勤服务价格的改革,比深化后勤社会化更为迫切。所以,政府一定要琢磨,要主导后勤改革,就要考虑通过增加投入的方式,帮助高校理顺后勤的关系。这里有些数据,就是人员成本的变化,包括北京市平均工资历年的变化、最低工资历年的变化,另外还有社会保险单位最低缴费标准的变化,曲线全部是上扬的。把这些困惑解决,我们有什么对策和措施?对后勤规划目标的定位。把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到高校发展的重要高度,话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说了不管用,校长、书记说的管用。把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到高校发展的重要高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些学校,还是做的比较好的。现在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后勤,那么一流的后勤首先要有一流的队伍。我们人大校长对后勤的定位是比较高的: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机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事业。他把后勤看成一个事业。另外校长说了,人大的后勤是人民大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强调后勤队伍的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后勤队伍的规划纳入高校队伍发展规划中心去。有了学校的支持,学校人事部门也会理直气壮,就会对学校后勤的建设有更多的自主权。有了支持,才能谈队伍建设的规划问题。我们把自己的规划定位是: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应该逐步专业化,要打造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后勤队伍,重点是造就一批精干的业务骨干和领导骨干,他们既要有开阔的事业、厚实的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业务能力。这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基本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要求,这是我们校长说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后勤作为一个事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后勤,那情况是不一样的。现在有的学校是后勤“小机关、大企业”,小机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机关的部门建设学校比较重视,就是后勤管理处,那是实体部分,更多的是一种弱化的状态。所以实体和机关管理队伍要实现平衡发展。第二高校后勤自办后勤,自己一个后勤实体,队伍建设应该是有所侧重的。大学后勤,我们自己管的、自办的后勤应该是大学的核心领域,而且要牢牢的掌控。然后通过成本比较,外面谁干的好、谁便宜,我就找谁干,但是那是属于服务外包。对于核心领域和一般岗位,我们有一个判断,在不同的岗位,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了规划,我们就好向学校要条件,比如说我们人民大学,对人力资源也一个大的规划,把人分成三块:就是管理、技术和服务。从管理层面上看,要研究事业在编的这些人,怎么一个退休过程,然后研究事业编制人员的补充。现在事业编制人员,和学校里谈的是每一年要给我们5个指标。我们能够把在编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骨干,控制在为学校2万左右的学生服务,100名的规模应该是合理的。正式工、正式编制的职工首先要选用毕业生的办法。另外,更重要的是把在人事代理这个群体中间的优秀分子,吸纳到正式工的队伍里面来。现在一提到扩大后勤正式工队伍,有的学校有很多的疑虑,是不是会回归到过去后勤效率低下的那个时代。其实过去的体制下,后勤队伍是有效率低下的一面,但是看看现在大学里面,那么多部门机构臃肿,那么多机构有那么多的人员,难道他们的效率就高吗?为什么要把这个帽子戴在后勤队伍的上面呢。人事代理、技术骨干的这个队伍建设,包括服务层面的建设,有的学校有很好的经验。如:清华,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划。这些人的职责和权利是对应的。同时每一年都有相应的补充,他们建立了几个基地,跟若干个职业院校合作,把清华大学后勤骨干选拔培养基地的牌子,挂到若干所职业院校的校门上,然后从这些里面选调若干个学生来实习,然后再从实习生的里面留作人事代理的员工,然后再变成正式员工。
国家的事业单位人事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状态,其实很多学校也已经走向正常化,就是他们职业的代理都得到了落实。所以最后归结为一点,所有负责大学队伍建设的领导者,都应该始终把后勤这支队伍,当作自己关心的一个组成部分。12全文查看后勤行业的队伍建设,各方都高度关注,当然最关注的还是后勤人自己。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行业队伍的建设,这个主题应该是广大后勤人,还有后勤以外的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部门、校领导,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应共同探讨、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方案的问题。对于社会化的认识。改革是实现后勤发展的手段,不是目的。后勤作为一个大学的一个组
织,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大学有教学科研队伍,有行政管理队伍,还有后勤支撑队伍。大学后勤这样一个职能,靠谁来履行,这是管理体制,是制度安排上的问题。但是后勤这样一个职能,是永远和大学并存的。有后勤职能就需要有后勤人,所以,无论社会化改革深化到何种程度,高等学校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队伍是不能少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过去10多年的后勤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比较大的遗憾。这个遗憾就是后勤队伍的削弱。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研究后勤队伍的建设,要有新视角。现在研究后勤行业的队伍建设,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涉及到几个方面,一个是学校自身,一个前提是中国大学再怎么社会化,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都必须有后勤人,所以这个队伍建设,首先是后勤自身的自办后勤的队伍建设。第二就是要构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部门依法监管,还有行业自律管理,这么一个新型后勤保障体系。这样一个框架下,还有两个建设,就是市场提供服务的服务主体,他们进入高校能不能成为后勤人,再加上后勤的监管队伍,包括在行业协会建设中,服务于高校后勤的队伍。第二个就是要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现在的队伍建设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尊重价值规律。所以在选择人、培养人、使用人的时候,按照过去传统的思维,后勤人就应该是低端的,就应该付比较低的工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继续跟他实行不同等的交换,这样的观念和思维其实已经行不通了。在队伍建设过程当中,着眼于服务对象需求的同时,还应当关注后勤员工的发展需要。在讨论以人为本时,在大学里往往都是强调以师生为本,很少谈以员工为本,更不会谈以后勤员工为本。其实我们做后勤工作的时候也不谈以后勤员工为本,只强调服务为了谁,不知道我们的服务依靠谁。今天我们应该纠正这样一个观念,旗帜鲜明地追求员工价值最大化,所以推行人文关怀,对后勤的人文关怀,就是体现对员工价值的一种尊重和认同。另外还要认识到一点,着眼于现代大学服务育人的需求以及后勤人员的社会责任。我们今天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比较崇高,把自己作为后勤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般企业的人员,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后勤有服务育人的根本,应该把后勤人看作是不上讲台的教师。为此后勤的意义才有别于传统产业。只有高高举起育人的大旗,学校对于后勤队伍的建设,对于后勤的发展,才不能够把它视作可有可无的组织。所以我们在队伍建设的时候,要注重后勤人的社会责任,强调要培育服务育人的理念。这是关于队伍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视角。我们的问题。大体上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普遍困惑,第二个是突出问题,第三个是最大挑战。第一个问题:普遍的困惑。高校对后勤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长远规划。从之后,对于后勤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制度需求。也就是说政府主导,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制度提供者的角色,它是缺位的。由此大学对后勤的定位更不一样,有的学校本身它的发展思路规划定位比较科学,能够把后勤组织纳入其中,有的就显得相当模糊。所以我们把它规定为这几点:定位太低,现在后勤人被边缘化;地位下降,人心不稳;定位模糊,有也形成摆设;没有发展规划,或者有也流于形式,落实不了。后勤实体“责权利”不对称,造成心里不平衡,管理干部压力大。后勤人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在整个国家通货膨胀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食堂的价格,它一方面牵动着学生的神经,就是因为你价格变化,学生有很多的不满意,有的可能还会引起比较大的事端。另一方面伙食已经演义成了一个方向标,我们说了涨价是有搭车心理现在高校特别是食堂价格,如果能够在政府的层面流露出可以允许它适度调价的话,那么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物价的控制,它这样一种努力就很难变成现实。所以高校服务价格,包括其中最核心的食堂价格,跟过去不一样。全体后勤人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努力维持价格和成本的一种平衡、少亏或者说能够平衡这样一种效益,可持续发展,那么后勤人就要付出的更多。所以,后勤人特别是作为核心领域的伙食部门的同仁,应该是中国高校乃至是当今中国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我们责任大,但是在学校的待遇低,这种心理压力和不平衡,在相当程度上让优秀的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第二个突出问题:高校后勤行业队伍庞大,但优质资源缺乏,人力资[]源配置低。现在一线工人普遍认同这样一种情况,人招不进,留不住,特别在最近一年多以来情况非常明显。我们引进的比较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特别是物业管理、餐饮这方面,都被社会上的收入更高的行业给收了,大学后勤就成了一个服务技工的一个培训基地,但是我们还收不到培训费。特殊问题是新人新办法,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
就是说现在很多学校,正式职工退休了,但是正式职工的补充机制没有。三支队伍:管理队伍、基层队伍、服务队伍,在管理和服务队伍上,很多没有明确规划,还是停留在坚持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还是通过人事代理,通过招聘的方式,但是不让补充正式工,不让补充事业编制。让后勤人自我消化,自我吸引这些干部。正式工和人事代理,待遇上的反差是很大的,我在人大就很清楚,专门呼吁。事业编制的职工,学校还研究怎么解决住房问题。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差距就太大了。上幼儿园,不是人大正式职工的没有6万进不去,进附小没有10万也够呛。但是要是变成正式工以后,就不一样了。所以有很多时候人事代理人员,作为管理队伍、作为基础队伍和事业编制人,处在同一个岗位上,虽然有时候后勤可以安排同工同酬,但是这个酬的福利他们享受不了。有此后勤人靠什么把优秀人才留在后勤里。看到优秀的代理员工会跳槽,走了我们也舍不得,花了很多的心血培养。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讲后勤队伍的建设,现在是市场提供服务,主导思想是要少办多管,管办分离,说实话在写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目标进去,但就某一个具体情况来说,情况很不一样。的确有的时候,想通过选择来满足后勤的服务,但是社会上能够到高校里面,承受后勤服务的企业真有那么多吗?这个市场真有那么强的竞争行吗?我觉得很难。我们的工作体会是很多引入高校的社会企业,每到关键时刻,很难和大学是处在共同的政治立场上。企业这种本能的对利润的追求,使你作为一个大学的后勤人,有时候感到无法容忍。你看看他们是怎么挣钱,学校给后勤的条件,相当困难,有的时候心理还是不平衡。再一个是社会企业作为后勤服务主体进入高校,合格不合格,也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提出来主题培育工程,就是这样的,怎么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企业,能够蜕变成一个后勤服务组织。不是说什么企业都是能够做高校后勤的。第三个最大的挑战:队伍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将大幅度提高人工成本。这是现在面临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如果我们服务的价格是到位的,价格到位的背景下,后勤没有能力去消化涨价了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要进一步规范的话,一定难度就更大。在改革初期的时候强调减员增效,现在回头想想特别对不起当初那些退休的老同志,在那个背景下可以减员增效,他们没有很强的维权意识。现在再减员增效,我是体制内的人,我即便不是体制内的人,是合同聘请的劳动者,你只能够通过有效的激励让我发挥作用,而不是说请我回家。所以通过剥夺员工的合法权益,来降低后勤的运行成本,这个路子已经走到头了。因为我们跟劳动者之间不是一个等价交换关系,不等价交换关系长期持续下去,后勤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做到的。过去后勤相对来说比较平稳,虽然效率相对差一点,那是占主导部分的,特别是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基本是事业编制,而现在倒过来了。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让这些充当重要岗位的外聘劳动者和我们进行一种等价交换。那么凭良心说,我们再干就觉得是很对不起这些人。所以说要注重价值规律,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队伍建设要思考在劳动力价格,处于正常水平或者是处于合理价格下的,都要考虑后勤行业的价格水平,劳动力价格水平,要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怎么可能把人留住。把人留住要有竞争力,就要给他比较好的待遇,比较高的工资。那后勤成本涨了,谁来替我们消化,谁来替我们承担。所以又回到一个结点上,就是服务价格,倒挂的现象怎么改变,现在高校后勤服务价格的改革,比深化后勤社会化更为迫切。所以,政府一定要琢磨,要主导后勤改革,就要考虑通过增加投入的方式,帮助高校理顺后勤的关系。这里有些数据,就是人员成本的变化,包括北京市平均工资历年的变化、最低工资历年的变化,另外还有社会保险单位最低缴费标准的变化,曲线全部是上扬的。把这些困惑解决,我们有什么对策和措施?对后勤规划目标的定位。把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到高校发展的重要高度,话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说了不管用,校长、书记说的管用。把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到高校发展的重要高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些学校,还是做的比较好的。现在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后勤,那么一流的后勤首先要有一流的队伍。我们人大校长对后勤的定位是比较高的: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机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事业。他把后勤看成一个事业。另外校长说了,人大的后勤是人民大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强调后勤队伍的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后勤队伍的规划纳入高校队伍发展规划中心去。有了学校的支持,学校人事部门也会理直气壮,就会对学校后勤的建设有更多的自主权。有了支持,才能谈队伍建设的规划问题。我们把自己的规划定位是: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应该逐步专业化,要打造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后勤队伍,重点是造就一批精干的业务骨干和领导骨干,他们既要有开阔的事业、厚实的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业务能力。这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基本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要求,这是我们校长说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后勤作为一个事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后勤,那情况是不一样的。现在有的学校是后勤“小机关、大企业”,小机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机关的部门建设学校比较重视,就是后勤管理处,那是实体部分,更多的是一种弱化的状态。所以实体和机关管理队伍要实现平衡发展。第二高校后勤自办后勤,自己一个后勤实体,队伍建设应该是有所侧重的。大学后勤,我们自己管的、自办的后勤应该是大学的核心领域,而且要牢牢的掌控。然后通过成本比较,外面谁干的好、谁便宜,我就找谁干,但是那是属于服务外包。对于核心领域和一般岗位,我们有一个判断,在不同的岗位,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了规划,我们就好向学校要条件,比如说我们人民大学,对人力资源也一个大的规划,把人分成三块:就是管理、技术和服务。从管理层面上看,要研究事业在编的这些人,怎么一个退休过程,然后研究事业编制人员的补充。现在事业编制人员,和学校里谈的是每一年要给我们5个指标。我们能够把在编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骨干,控制在为学校2万左右的学生服务,100名的规模应该是合理的。正式工、正式编制的职工首先要选用毕业生的办法。另外,更重要的是把在人事代理这个群体中间的优秀分子,吸纳到正式工的队伍里面来。现在一提到扩大后勤正式工队伍,有的学校有很多的疑虑,是不是会回归到过去后勤效率低下的那个时代。其实过去的体制下,后勤队伍是有效率低下的一面
延伸阅读:
以人为本,优化结构对法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看法通过对西吉县人民法院人事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法院系统的人员结构仍存在一些缺陷,在信息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法院要拥有科学的人才结构,应注重并加强人员结构调...
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张永刚 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问题是影响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问题。只有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
电力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心得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也将发生重大变革,这些都对公司员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
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建设思考探析2009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称消防法)施行,必定会进一步推动消防管理法治化、消防事业科学发展、消防责任主体明晰化和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建设。通过对...
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2006年以来,**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
基层远程教育队伍建设和站点运行的研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推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心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应着重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历史条件的...
反腐倡廉与卫生队伍建设的思考近几年来,随着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全国卫生系统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内出现了一些商业贿赂案件,我县卫生系统也发生了几起商业贿赂案件。为杜绝卫生系统干部...
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的探析乡镇组织委员是县委派驻各乡镇党委从事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协调和处理上下级党组织关系、指导下级党组织开展组织工作的专门队伍,是党务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其责任心...